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33例临床分析及其预后影响

2017-11-17 01:32官申杨春康陈泓卓长华黄秋艳吴贤毅庄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内分泌直肠发病率

官申 杨春康 陈泓 卓长华 黄秋艳 吴贤毅 庄咏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33例临床分析及其预后影响

官申 杨春康 陈泓 卓长华 黄秋艳 吴贤毅 庄咏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并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自1988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病理及随访情况。结果3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经3~82个月不等随访,共发生临床事件数5例,预后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1)。结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结直肠镜检查活检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治愈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唯一手段,预后与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相关。

结直肠肿瘤;神经内分泌瘤;诊断;预后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以前称之为类癌(carcinoid tumor),它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较为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每年5.1/10 万人。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采用“NEN”泛指所有源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而将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命名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早先诊断为“类癌”的归于神经内分泌瘤[1]。而近几年,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流行病学显示发病率的增高一方面是由于实际发病率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检查手段的进步以及对NENs的认识不断加深从而提高疾病检出率[2]。本文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自1988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3例结直肠NE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治方法以及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纳入标准

检索福建省肿瘤医院自1988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所有诊断为“结直肠类癌”或“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患者。纳入标准:(1)其诊断为第一诊断;(2)病理学证实为“类癌”或符合《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中神经内分泌瘤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未接受手术治疗及失访。共有33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5.84±9.89)岁。结肠神经内分泌瘤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瘤31例。

1.2 临床表现

在33例结直肠NET患者中,临床表现方面多种多样,以患者第一次来我院治疗时的诊断为讨论对象,体检发现无直肠NET相关症状(16例,占48.48%),排便习惯改变(6例,占18.18%)、腹痛(4例,占12.12%)、大便性状改变(3例,占9.09%)、便血(3例,占9.09%)、肛门疼痛(1例,占3.30%),所有病例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

1.3 辅助检查

33例患者均接受结直肠内窥镜检查,影像检查为胸腹部CT或腹部彩超等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区域淋巴结肿大。1例观察到肝脏转移。所有病例均行病理学检查。加行免疫组化的24例(72.72%),其中CgA阳性7例(29.1%);NSE阳性15例(62.5%);Syn阳性24例(100.00%);CD56阳性15例(62.5%)。其中15例行Ki67指数检查,其中阳性指数≤2%的14例,阳性指数3%~20%的1例。

1.4 随访

33例NET患者在首次治疗后通过查阅门诊病历、短信、电话的方式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 年2 月,主要了解其生存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出现复发转移。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方式和预后关系

3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时间3~82个月。这其中包括:单纯肠镜下切除9例,随访3~62个月,患者未出现复发、转移或死亡;肠镜切除后加行扩大切除7例,随访21~60个月,其中1例NET患者在术后15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补充行直肠前切除,在后续的随访中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根治性手术14例,随访12~82个月,1例直肠NET患者在术后第2个月出现肝转移,术后第11个月死亡,1例直肠NET患者在术后第79个月肿瘤转移至肝及骨,术后第82个月死亡;姑息性手术3例,患者在治疗后第7~19个月死亡(见表1)。

2.2 肿瘤大小与转移关系

随访的33例患者中,肿瘤直径≤1 cm的20例、1 cm<直径<2 cm的5例、直径≥2 cm的8例。术后病理证实或随访中发现,直径≤1 cm的患者未出现转移;1 cm<直径≤2 cm的患者中有1例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后续随访中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直径>2 cm的患者中有7例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仅1例无出现转移。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χ2=22.04,P<0.05,三者在转移的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1 cm与1 cm<直径<2 cm比较,P=0.2>0.05;直径≤1 cm与直径≥2 cm比较,P<0.01;1 cm<直径<2 cm与直径≥2 cm比较,P=0.032<0.05。

表1 3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随访情况(n,%)

表2 3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其肿瘤大小及肿瘤浸润深度与转移情况(n,%)

2.3 肿瘤浸润深度与转移关系

随访的33例患者中,侵犯至T1(黏膜和黏膜下)19例、T2(肌层)7例、T3-4(浆膜层)7例。T1患者未发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T2患者中,1例在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后续随访中出现远处转移;T3-4患者中,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转移。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χ2=25.38,P<0.01,三者在转移的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T1与T3-4组比较,P<0.01;T1与T2组比较,P=0.259>0.05;T2与T3-4组比较,P=0.005<0.01。

3 讨论

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3],神经内分泌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一项文献汇总分析表明[4],我国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占24.3%,其次阑尾11.1%,胃7.2%,十二指肠、空回肠的发病率较低。男女比例约为1.19:1,平均发病年龄44.8岁,这与本组的统计数据相符。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大部分无明显症状体征,电子结肠镜检查,尤其是超声内镜检查尤为重要[5]。病理及免疫组化是诊断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金标准。免疫组化染色指标中,嗜铬蛋白A(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得到国际普遍公认[6]。本组中行免疫组化阳性率最高为Syn(100%),其次为NSE(62.5%),而CgA仅29.1%,考虑可能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来源于L细胞,缺乏有能分泌CgA的大分泌颗粒有关。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中,肿瘤的大小被认为是影响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McDermott FD等人[7]的一项系统性回顾分析表明,直肠NET中肿瘤直径<1 cm患者所占比例为80%,肿瘤直径范围在1~2 cm患者所占比例为15%,肿瘤直径>2 cm患者所占比例为5%,研究表明肿瘤小于1 cm几乎不会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但如肿瘤增大至1~2 cm,有3.5%的淋巴结转移率及7%~34%的远处转移率,若肿瘤直径大于2 cm,67%~100%会发生转移。这与本研究结论相符合,因此对结直肠NET进行局部切除成为其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对于肿瘤直径较大,或侵犯到固有肌层以上或影像学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手术方式参照直肠癌处理[8]。

综上所述,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手术治疗是治愈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唯一手段;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大小及局部浸润深度与肿瘤转移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1] 2013年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专家组.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13版)[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42(10):691-694.

[2] Hallet J,Law CH,Cukier M,et a1. Exploring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neuroendocrine tumors:a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of epidemiology,metastatic presentation,and outcomes[J]. Cancer,2015,121(4):589-597.

[3] Lawrence B,Gustafsson BI,Chan A,et a1. The epidemiology of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J].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11,40(1):1-18.

[4] 郭林杰,唐承薇.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现状分析[J]. 胃肠病学,2012,17(5):276-278.

[5] 周平红,姚礼庆. 微探头超声对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4):205-207.

[6] 蒋建霞,施瑞华,林琳. 消化系神经内分泌癌及文献分析209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4):421-426.

[7] McDermott FD,Heeney A,Courtney D,et al. Rectal carcinoids:a systematic review[J]. Surg Endosc,2014,28(7):2020-2026.

[8]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2016年版)[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10):927-946.

Clinical Analysis of 33 Cases With Colo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

GUAN Shen YANG Chunkang CHEN Hong ZHUO Changhua HUANG Qiuyan WU Xianyi ZHUANG Yong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Fujian Cancer Hospital/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14 ,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in Fujian Cancer Hospital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this disease.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surgical pathology and follow-up of 33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treated from March 1988 to November 2014 in Fujian Cancer Hospital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5 cases of clinical events in 33 cases of colo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 who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82 months . The prognosis was statistical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size and depth of invasion (P < 0.01).Conclus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lorectal NET are non-special in the early stage. Pathology of Colorectal endoscopy is the golden criterion for diagnosis. Surgical therapy is the only way to cure it. The prognosis was associated with tumor grading, size and depth of infiltration.

colorectal neoplasms; neuroendocrine tumor; diagnosis;prognosis

R735

A

1674-9316(2017)23-004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3.019

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福建 福州 350014

杨春康

猜你喜欢
内分泌直肠发病率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稳住内分泌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