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感染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脑脊液IgG的临床关系探讨

2017-11-17 01:32李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通透性脑膜炎乙组

李艳

中枢神经感染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脑脊液IgG的临床关系探讨

李艳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IgG)的临床关系。方法分别选取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各20例,另选取排除中枢神经感染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相关数据。结果3种中枢神经感染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脑脊液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感染患者中通透性损害越严重,脑脊液IgG水平越高(P<0.05)。结论脑脊液IgG可用来鉴别中枢神经感染类型,且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损害程度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脑屏障通透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

中枢神经感染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的一种疾病,也是神经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研究显示[1],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血脑屏障通透性往往会随着病情变化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脑脊液蛋白质成分改变明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可造成严重损伤。另有研究指出[2],中枢神经感染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IgG)可以用来鉴别感染类型,预测患者的预后效果。由此可以推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与脑脊液IgG存在明显的关联。为了进一步探讨二者的临床关系,笔者特选取3种常见的中枢神经感染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展开试验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分别选取20例作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另根据配对原则选取同时间段内收治的20例需要进行腰椎穿刺但是排除中枢神经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甲组、乙组和丙组均符合中枢神经感染指征,且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相应疾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其它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存在脏器病变者,罹患恶性肿瘤者,合并全身性或者其它系统性疾病者。甲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2~68岁,平均(53.6±5.4)岁;乙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3~69岁,平均(52.9±6.1)岁;丙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0~70岁,平均(53.4±5.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40~72岁,平均(53.3±5.4)岁。组间性别和年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标本,并按照15 000 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分离处理,处理时间为5 min,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脑脊液IgG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得脑脊液白蛋白水平,所用仪器为日本强生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另抽取空腹静脉血,按照上述方法测得血清IgG,将脑脊液测得结果与血清测得结果进行对比,可得白蛋白指数。

血脑屏障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标准:白蛋白指数>7且≤14者记为轻度损害;白蛋白指数>14且≤30者记为中度损害;白蛋白指数>30且≤100者记为重度损害。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不同疾病类型患者脑脊液IgG的差异。(2)对比3种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不同血脑屏障通透性损害程度者IgG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脑脊液IgG比较

3种中枢神经感染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脑脊液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组患者水平最高、乙组患者水平稍低、丙组患者水平更低、对照组患者水平最低,详见表1。

表1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脑脊液IgG比较(±s)

表1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脑脊液IgG比较(±s)

注:与结核性脑膜炎比较,aP<0.05;与化脓性脑膜炎比较,bP<0.05;与病毒性脑膜炎比较,cP<0.05

?

2.2 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不同血脑屏障通透性损害程度者IgG比较

3种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血脑屏障通透性不同程度损坏者脑脊液Ig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者最高,中度者次之,轻度者最低,详见表2。

表2 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不同血脑屏障通透性损害程度者IgG比较

3 讨论

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致病微生物入侵,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出现炎症反应[3]。此类疾病患者大多病情发展迅速,病势汹涌,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差等特点。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等,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困扰的对象。有研究显示[4-5],对中枢神经感染患者来说,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均很容易受到炎症因子的破坏而出现异常,然而血脑屏障作为中枢神经组织最为关键的保护层,主要有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毛细管周围胶质细胞突起组成,一旦被损害,则大分子物质很容易进入脑内,对脑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性刺激,最终可导致严重的预后不良。

脑脊液主要存在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部,具有调节颅内压、保护脑组织、参与脑组织物质代谢等积极作用,是维持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的动态代谢活性物质,能够通过腰椎穿刺取得[6-7]。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不管致病微生物类型和感染部位,只要存在炎症反应便可导致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损害,进而影响其通透性,使得白蛋白以及IgG等大分子物质也可进入脑脊液中,因而白蛋白常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损害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且脑脊液IgG也可作为一项辅助评估指标[8]。脑脊液白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的比值即为白蛋白指数,能够准确显示出中枢神经感染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损害程度[9]。由此可知,在理论层面而言,中枢神经感染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越强,脑脊液IgG水平也越大。

本研究结果中,不同疾病类型患者脑脊液I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甲组患者水平最高、乙组患者水平稍低、丙组患者水平更低、对照组患者水平最低,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脑脊液IgG水平评估中枢神经感染的致病微生物类型;血脑屏障通透性损害越严重,脑脊液IgG也越高,证实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脑脊液IgG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

综上所述,不同中枢神经感染类型患者脑脊液IgG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最高、化脓性脑膜炎其次、病毒性脑膜炎最低,可用来鉴别感染类型,且二者均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损害程度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

[1] 邵春青,李兆伦,刘志伟,等. 血脑屏障完整性及鞘内Ig G合成率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164-166.

[2] 傅珏,周月平,余莎莎,等.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损伤与24小时鞘内免疫球蛋白G合成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38-1641.

[3] 郑玉明,孙志宝,安庆华,等. 中枢神经感染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脑脊液IgG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724-1726.

[4] 张玉琴,李煌,许文,等. 栝楼桂枝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神经保护作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5):1410-1417.

[5] 王翊飞,张李涛,褚正民,等. 微创穿刺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及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3):249-252.

[6] 邹海,彭道荣,吴永昌,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与IL-6 的表达与意义[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0):5897-5900.

[7] 周月平,朱德生,胡斌,等. 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免疫反应与脑脊液蛋白的相关性[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1):13-15.

[8] 张绪伟,王友培,马艳平. 寡克隆区带与免疫球蛋白G指数监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3):2886-2888.

[9] 王秋丽,杨硕,刘畅,等. 40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脑脊液相关指标变化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2-84.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eability of Blood-Brain Barrier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IgG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Infection

LI Yan Electroencephalogram Room, Neurology Department, Hu’nan People's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410005,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eability of blood-brain barrier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immunoglobulin G (IgG)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infection.Methods20 case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purulent meningitis and viral meningitis were selected, and 20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Comparing related data.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IgG between 3 kings of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very two groups (P < 0.05). The more serious the permeability damage in the infection patients, the higher the CSF IgG level(P < 0.05).ConclusionCSF IgG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central nervous infection,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of blood-brain barrier and the extent of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serebrospinal fluid; immunoglobulin G

R742

A

1674-9316(2017)23-007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3.035

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室,湖南 长沙 410005

猜你喜欢
通透性脑膜炎乙组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Vaccination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PICCO监护仪观察ARDS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临床研究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阻止接球
PBEF在体外循环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中的机制研究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