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017-11-18 00:58姜晋红
新课程·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历史

姜晋红

本文拟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一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当前中学历史教育的必然选择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收获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中的情和理,凭借历史的镜子,洗涤灵魂,提炼品质,激发热情,具有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因此,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更高要求。

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的具体体现

当今,旨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改革在全国愈加深入展开。历史教科书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科书编写等各个方面,已凸显并加强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淡化了历史教育的工具性。

例如,以学生为本已成为中学历史课程的基本宗旨,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课内容也是坚持基础性、时代性,注意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把“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作为公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历史教材已由过去重知识、重体系的旧例,转变为相对生动的学习专题形式和模块形式,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这些都是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需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以凸显

历史学科拥有丰富深厚的人文资源,历史教育应该借助丰富的历史文化营养来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智慧,从而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挖掘课程内容,培养民族意识,激发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主旋律。历史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具有民族意识,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拥有民族自豪感。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说过:“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力。”这种民族自信力就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进而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形成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民族自信力与凝聚力。

2.揭示历史人物优秀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历史是由人类共同创造的,历史记录了大量杰出人物的事迹。历史虽然不可以再现,但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使这些历史人物生动鲜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在潜移默化中使情绪受到感染,精神得到熏陶,进而内化为人格力量。

例如,在讲到屈原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屈原的资料,站在屈原同时代人的视角,展开想象或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屈原身为楚国的大夫,原本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为什么不像其他人那样随波逐流呢?这样,学生不仅会为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更为他坚持信仰的执着精神所震撼,被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所打动。

在学到科技发展史时,可以请学生搜集中外历史上科学家的故事,分析他们成功的奥秘,像李时珍、李四光、詹天佑、牛顿、居里夫人、爱迪生、爱因斯坦等。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会发现,这些人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除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也是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他们都具有刻苦钻研的态度,勤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具有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正是这些意志品质成就了他们的梦想。通过让学生走近历史人物,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3.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发展的历史责任感

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密切联系现实,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许多典型生动的素材,将其及时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与世界意识。如SAS、印度洋大地震、禽流感等,当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降临的时候,各国人民团结一致,携手奋战,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宝贵精神。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人类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关爱、相互帮助,这样才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4.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要以生为本。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鼓励学生主動参与教学活动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并且通过启发,经由学生自己思考得出认识和结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然,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更需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这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的是:强调学生知识情感意志的平衡发展,克服惟智倾向的偏颇,促进人的总体生成;通过组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同情弱者的人文精神;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再现历史的生动魅力,并努力使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淡化逻辑的技术培训性的教学操练,让历史教学浸没在人文氛围之中,抹上感性色彩,并给予学生精神上的磨砺和馈赠,以取得知识、思想、能力与情感教育合一的效果。尤其是让师生对历史的阐述与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再现历史本身,再加工出体现人文精神的历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历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新历史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