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麦尔事件”探析

2017-11-23 08:55齐赵园
法语学习 2017年2期
关键词:立陶宛法国德国

齐赵园

“默麦尔事件”探析

齐赵园

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原属德国的默麦尔地区战后由协约国大使会议托管,法军受协约国集团派遣,于1920年2月进驻该地,占领3年时间。围绕着默麦尔地区将来的主权归属和地位问题,欧洲多国之间展开了明争暗斗,最终立陶宛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精心策划了“默麦尔事件”,收复“故土”。透过该事件,不仅可以看到弱小民族立陶宛为争取民族生存空间而做的不懈努力,也可以看到一战后欧洲大国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进行的角逐。

默麦尔;战争;法国;立陶宛;国际关系

引言

一、 默麦尔问题的起因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讨论并解决战争造成的诸多问题和建立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新秩序,1919年1月至6月,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会议由美、英、法三国主导。6月28日签署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随后几年又分别同其他战败国签署了一系列和约,由此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实质上是获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一方面它极大削弱了德国和其他战败国,妄图扼制、颠覆新兴的苏俄政权,建立了英、法、美、日等主要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新格局;另一方面巴黎和会也无视、甚至牺牲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拒绝了他们的合理要求,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根据《凡尔赛和约》第28条之规定,东普鲁士涅曼河右岸包括默麦尔在内的地区从德国分离出来,第99条规定该地区由协约国集团共管,德国必须放弃在该地区的一切权利。德国对此颇为不满,但巴黎和会主席、时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Georges Clemenceau)反驳道:“……默麦尔地区自古就属于立陶宛,当地居民无论从语言还是从种族血统来看,大部分是立陶宛族。虽然默麦尔城内有一片德语区,但这不能成为德国统治整个地区的理由。此外,默麦尔港是立陶宛唯一的出海口。”*金重远. 《20世纪的法兰西》.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p. 56.

表面上看,克莱蒙梭是支持立陶宛民族的独立自主,但实际上法国在这个问题上有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钳制德国,防止其东山再起,应该在德国的东面扶持一个强大的盟国──波兰。立陶宛与波兰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一度合并,所以,基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考虑,法国希望将两国再度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反德亲法的国家。波兰自然支持法国的建议,但此时立陶宛的民族意识越来越强烈,渴望民族自决,摆脱周边大国的控制。立陶宛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请愿,提交外交备忘录,要求获得民族独立生存空间和出海口。他们要求将被德国侵占并统治了几个世纪的小立陶宛(Lituanie Mineure)或普属立陶宛(Lituanie Prusienne)归还给立陶宛共和国。默麦尔就在这一范围内,但它仅是立陶宛申索领土的一小部分。

于是在这样一个战后国际背景下,产生了以默麦尔主权归属为核心的“默麦尔问题”。这个问题看似是一战结束后出现的新的领土争端,但究其根源是该地区由来已久的民族国家冲突。战后在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历史背景下,这个矛盾又被激化、凸显出来。

二、 法军占领默麦尔的动机和目标

《凡尔赛和约》虽然规定默麦尔由国际共管,但并未就管理细则做出说明。1919年夏,美、英、法、意四国就该问题进行多轮磋商,最终法军第21轻步兵营作为协约国集团唯一派遣军进驻默麦尔,同时派了一个使团负责民事管理。

虽然一开始法国并没有谋取默麦尔控制权的打算,但形势的发展出乎意料。在进驻该地之后,法国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无疑都要符合法国军事战略和国家利益,渐渐地法国打算将默麦尔变成其势力范围。当1922年6月英国提出从法律上承认立陶宛独立,并将默麦尔地区归还立陶宛时,法国断然拒绝。法国在看到立陶宛与波兰合并无望的情况下,遂无意将默麦尔交还立陶宛,而要将这一重要军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1921年夏天起,将该地在法律上置于国际联盟保护之下,实际成为由法国监督的自由邦的计划开始慢慢形成。

法军进驻默麦尔之后,最主要的政治目标有两条:去日耳曼化和立陶宛人参与该地行政管理。为此,法军采取了诸多措施,比如,提高立陶宛语在默麦尔地区的地位,立陶宛族的儿童被要求用母语学习,地方政府要补充立陶宛族代表参政等。但效果很不理想,大部分立陶宛人对此并不积极。当然,这个结果与德裔官员对法军命令阳奉阴违有一定关系,但主要问题还是在立陶宛族裔自己身上。默麦尔地区立陶宛裔精英不多,能供职于政府者更少。另外,该地不到十分之一的立陶宛人说母语,立陶宛族日耳曼化现象因此非常严重*Chandavoine I. Les Français Klaipeda et après 1920—1932. Vilnius : Zara, 2003, p. 38.。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默麦尔自由邦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当地居民亦有此意。1921年底,“默麦尔自由邦协作组”(Equipe de travail pour un Etat libre de Memel)收集到54,429位合法选民的签名,要求成立自由邦,占总选民人数(71,856)的75.7%*Cienciala A, Komarnicki T. From Versailles to Locarno: Keys to Polish Foreign Policy, 1919—25. Lawrence :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84, p. 209.。

在法军进驻默麦尔后,波兰依然坚定地支持法国,赞成将默麦尔置于法国保护之下,成立自由邦,因为这样可以确保波兰能有第二个通达波罗的海的港口*但泽自由市是波兰在战后取得的第一个通向波罗的海的港口。,能有效对立陶宛施压,成功实现其针对东普鲁士地区的政策。1922年10月,大使会议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处理默麦尔地位问题。委员会在听取了各方代表的意见之后,拟定了一个偏向波兰的方案:将默麦尔变成像但泽一样的自由市。立陶宛眼看通过外交途径收回默麦尔无望,开始考虑用武力占领该地,迫使协约国集团承认自己拥有默麦尔主权。

三、 立陶宛夺取默麦尔的经过

立陶宛政府认为最佳办法是发动默麦尔地区的立陶宛族人起义,但这一想法不切实际。在被德国人统治了几百年后,该地立陶宛族裔表现出对德国的忠诚和顺从,并信奉新教路德宗*与之相反,大部分立陶宛国民信奉天主教。。立陶宛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让这些立陶宛裔瞧不起故国。此外,默麦尔的农民和工人担心,立陶宛的廉价商品一旦进入本地市场将会威胁他们的生计。

于是,出兵收复成了立陶宛唯一的手段。但此时的立陶宛刚刚独立,非常弱小,不敢单独采取行动,它希望得到大国的支持。首先伸出援手的是德国,它不仅赞成,甚至煽动立陶宛吞并默麦尔,并向立陶宛廉价出售武器!原因有二:其一,德国魏玛政府知道眼下根本不可能收回默麦尔,故两害相权取其轻,与波兰、法国这两个世仇相比,德立之间的矛盾此时可以暂时搁置。为反击法国、波兰的威胁,德国自然站在立陶宛一边;其二,德国考虑到将来一俟恢复国力,从弱小的立陶宛手里夺回默麦尔比从法国或者波兰手里夺回将要容易得多。此外,苏联也支持立陶宛,在立陶宛发动军事行动前夕,苏军集结在苏波边境以防波兰可能的出兵干预。此时的波兰内外交困,总统遇刺,经济危机,西里西亚领土争端,与苏联关系紧张,而立陶宛国内此时主战派总理权势达到巅峰。1922年11月20日,议会批准暴动方案。虽然有较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但立陶宛政府很清楚不宜直接攻击法军,否则一旦行动失败,后果将非常严重。1922年10月底,立陶宛派遣军队乔装成默麦尔的立陶宛裔居民,与当地亲立陶宛的民众一起,以反对德裔主导的地方政府为由发起暴动。为掩盖政府行为,行动主要由准军事组织立陶宛步兵协会和一些志愿者执行。这样,倘若行动失败,立陶宛政府可以推卸责任。

立陶宛政府在行动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除了外交途径外,还运用了经济手段和舆论攻势。首先,减少对默麦尔的贸易,让其认识到对立陶宛的经济依赖。战后的默麦尔依然使用德国马克作为流通货币,但随着马克的急剧贬值,默麦尔的经济情况变得异常复杂,当地工商业主渴望得到立陶宛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故而支持立陶宛政府的领土主张。其次,资助亲立陶宛组织,立陶宛驻默麦尔代表为这些组织的活动提供了大量资金*Eidintas A, Zalys V. Lithuania in European Politics: The Years of the First Republic, 1918—1940.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9, p. 90.。最后,制造舆论,让默麦尔人对立陶宛产生向心力。就在行动开始前几周,当地报纸刊登波兰即将占领默麦尔的报道,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效应,掀起反波浪潮,*同上,p. 96.致使当地舆论基本偏向立陶宛一方。

战斗结束后,默麦尔的地方政权移交到立陶宛裔居民手里,并组建起一支三百多人的地方武装。起先,西方列强对立陶宛的态度十分强硬,发出最后通牒,限期撤兵,并以向国联控告和断交相威胁*Jusserand B. 《 Les Français Klaipeda 1920—1923 》. Cahiers Lituaniens, 2007, n°8, p. 11.,立陶宛政府采取拖延的策略,并以民意塞责*Gueslin J. 《 Entre illusion et aveuglement, la France face la question lituanienne 》. Cahiers Lituaniens, 2001, n°2, p. 19.。经过反复交涉,双方最终各让一步,立陶宛政府在得到默麦尔主权将归还立陶宛的许诺之后,于2月初答应了协约国集团的要求。1923年2月16日,大使会议在提出了一系列的严格限制条件*这些条件包括:默麦尔地区自治,立陶宛偿还协约国占领默麦尔期间的费用,承担根据《凡尔赛和约》中与该地有关的战争赔款,保障默麦尔少数族裔权利和外国投资,默麦尔居民在1930年1月前免服兵役,默麦尔港和涅曼河由国际共管等。这些内容在1924年5月8日签署的《克莱佩达协议》(La Convention de Klaipda)中得到正式确认。参见Senn A. 《 The Great Powers, Lithuania and the Vilna Question 1920—1928 》. Studies in East European history, 1966, n°11. 111.之后,正式承认默麦尔主权归属立陶宛。19日,法军撤离默麦尔。至此,法军对默麦尔为期3年的占领结束。

四、 法军撤出默麦尔的深层原因

论军事实力,立陶宛根本不是法国的对手,但法国最终没有镇压默麦尔暴动,而选择了撤军。这看似不可思议,实乃明智之举。法国的举动隐藏着诸多深层原因。

首先,立陶宛政府利用了当时一个突发的地区冲突。1923年1月11日,为解决德国拖延战争赔款的问题,法国数万大军在比利时军队的配合下进入德国鲁尔工业区,占领鲁尔全境,德国政府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由此爆发了“鲁尔危机”,整个法国社会的注意力都转向了鲁尔地区,国际社会也对该事件给予严重关切。*吕一民. 《法国通史》.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第286页。相比之下,影响力较小的默麦尔暴动不可能成为法国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此外,要想重新夺回默麦尔,需增派大量军队,而协约国盟友明确拒绝出兵。*Gueslin J. 《 Entre illusion et aveuglement, la France face la question lituanienne》. Cahiers Lituaniens, 2001, n°2, p. 19.当时的法国政府认为,默麦尔的战略利益有限,若将战事扩大,恐得不偿失。立陶宛政府利用了法国无暇兼顾之机,果断出兵,收回默麦尔。

其次,一战结束之后,欧洲小规模地区冲突和战争依然时有发生,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立陶宛为赢得民族独立进行了数次战争。根据1920年7月12日签署的《立陶宛-苏维埃和平协定》(Traité de paix lituano-soviétique),苏俄正式承认立陶宛独立。苏波战争期间,立陶宛并未严守中立,他允许苏军过境。在随后的波立战争中,苏俄投桃报李,倾向立陶宛一方。苏俄在欧洲扩散无产阶级革命的企图受挫后,对外政策发生了改变,拉拢波罗的海三国的意图十分明显。“默麦尔暴动”亦受到苏俄支持,因为无论是波兰还是法国,当时都敌视苏俄。法国对苏俄的力量还是有所忌惮,故不敢轻启战端。德国作为战败国,战后失去1/8的土地和1/10的人口,军备上受到严格限制,且需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实力远逊战前,在一定时期内对法国无法构成威胁,但德国巧妙利用协约国之间的矛盾,拖延支付赔款,对法采取外交攻势,让法国疲于应付。“1922年4月16日,德国和苏俄在热那亚会议期间突然签订《拉巴洛条约》(Traité de Rapallo),不仅使德国摆脱了孤立状态,而且还使它在东欧多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伙伴。”*金重远. 《20世纪的法兰西》.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第83页。在“默麦尔事件”上,德国暗地里支持立陶宛。因维尔纽斯归属问题,立陶宛政府对西方列强不再信任,所以立陶宛的外交政策发生转向,寻求德、苏支持。法国面对立、德、苏三国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不得不慎重考虑用武力能否解决默麦尔问题。

再次,法国的心理变化和当时的法国财政状况也是不可忽视的两大因素。一战结束后,法国虽然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得到巨额战争赔款,但大战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失是惊人的,“东北工业区已夷为平地,……在国外投资的四分之一也丧失殆尽。”*张芝联. 《法国通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第478页。“为支付天文数字般的战争费用,法国已债务累累,欠美国近40亿美元,欠英国30多亿美元,”*吕一民. 同上, 第278页。“据财政部的统计,一战给法国造成的物质损失总计达1,340亿金法郎,……战争带来的人口损失应为296万人,相当于法国总人口的7.2%。”*金重远. 同上,第74—75页。这种痛苦的战争回忆促使法国对这次爆发的小规模军事冲突采取了冷处理的态度,即不将矛盾升级,不把战事扩大,尽可能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战后法郎急剧贬值*战前法郎与美元兑汇率为5.18 :1,到1923年1月跌至14.98 :1。参见Sauvy A.Histoire économique de la France entre les deux guerres 1918—1931. Paris : Fayard, 1965. 444.,1919年6月,一英镑仅相当于26法郎,及至20年代初,竟已值60多法郎。参见吕一民. 《法国通史》.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284.,物价飞涨*45种商品年平均批发价指数由1914年的100涨至1923年的428,其中20种食品年平均批发价指数升到387。参见Sauvy A. Histoire économique de la France entre les deux guerres 1918—1931. Paris : Fayard, 1965. 495.,国债不断增加,“1923年时已高达305兆法郎”*张芝联. 同上,第486页。,爆发了“货币危机”。而海外驻兵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因为这次暴动再增派军队去默麦尔作战,势必令本已困顿不堪的法国财政雪上加霜。因此,法国政府对立陶宛的行动只是抗议与恫吓,没有进行军事还击。

最后,法国右翼的“国民联盟”(Bloc National)内阁在国际上接连碰壁,与昔日盟友美、英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两国极力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的计划,历来秉持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甚至“日益倾向于促进德国在经济上的复兴”*同上,第483页。。法国认为英、美失信于己,指责德国严重违约。还有,法国苦心孤诣在东欧、中欧和东南欧拉拢的几个依附于自己的政治军事集团*主要指波兰和1921年成立的小协约国集团(La Petite Entente),即捷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对他的对外政策并未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战后初期法国敌视苏俄,与之交恶。换言之,法国在战后的国际外交舞台上是相当被动的,甚至有时是孤立的。既然在默麦尔事件中立陶宛并无全面开罪法国的意图*1922年,立陶宛加勒瓦诺斯卡斯(Galvanauskas)内阁上台伊始便向法国示好,并在军事合作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的实质性成果。参见Gueslin J. 《 Entre illusion et aveuglement, la France face la question lituanienne》. Cahiers Lituaniens, 2001, n°2. 16-17.,且立陶宛从政治、外交、军事诸多方面来讲都不是法国真正意义上的“敌国”,法军从默麦尔撤军并将该地归还立陶宛就不难理解了。

五、对当下的启示

“默麦尔事件”距今已经过去近一个世纪,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国际风云变幻,发生了很多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当今世界,列强们依旧在激烈地争夺着势力范围,地缘政治的角逐从未停止,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各个地区性大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相互对抗、相互竞争,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常常发生很多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事件。回顾上个世纪20年代发生的“默麦尔事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立陶宛之所以能够收复该地,是因为充分利用了当时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利用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暂时的均势,还利用了默麦尔地区亲立民众在种族、文化和历史上的隶属感。默麦尔地区亲立势力在整个事件当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关键时刻,默麦尔居民在民族隶属感等因素的影响下投向了立陶宛的怀抱,最终帮助立陶宛收复默麦尔。

“默麦尔事件”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2014年3月,克里米亚居民在俄罗斯的鼓动下举行全民公投。3月1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随后乌克兰东部多个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等地,先后仿效克里米亚,爆发民众集会,纷纷要求独立。5月12日,上述两州公投结果出炉,随即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倒向俄国一边。在这场乌克兰选择到底是“向东走”还是“向西走”的危机中,俄罗斯对当地亲俄势力不遗余力地支持,并以种族文化的共同性激发当地居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抓住机会,争得了利益。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很快就席卷了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致使股价暴跌、公司破产、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严重影响了各大经济体的发展,甚至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放缓。在经历了这场金融危机之后,各大国在争夺利益时,因实力受损,常常力不从心。任何渴望争回自身利益的国家,都不想错过这一“天赐良机”,在各种势力的斗争中纵横捭阖,伸张自己的正当权益,趁机夺回自己的利益。

结 语

“默麦尔事件”因其规模相对较小、持续时间较短、伤亡不太严重而常常被忽视。通过本文的梳理分析,不难发现在这一地区性冲突的背后,是一战后欧洲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民族矛盾以及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展开的大国间博弈。

立陶宛利用当时对其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夺回了默麦尔,体现了弱小民族国家在战后的觉醒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金重远. 《20世纪的法兰西》.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吕一民. 《法国通史》.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张芝联. 《法国通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Chandavoine I.LesFrançaisKlaipedaetaprès1920—1932. Vilnius : Zara, 2003.

Cienciala A, Komarnicki T.FromVersaillestoLocarno:KeystoPolishForeignPolicy, 1919—25. Lawrence :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84.

Eidintas A, Zalys V.LithuaniainEuropeanPolitics:TheYearsoftheFirstRepublic, 1918—1940.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9.

Gueslin J. 《 Entre illusion et aveuglement, la France facela question lituanienne》.CahiersLituaniens, 2001, n°2.

Jusserand B. 《 Les FrançaisKlaipeda 1920—1923 》.CahiersLituaniens, 2007, n°8.

Sauvy A.HistoireéconomiquedelaFranceentrelesdeuxguerres, 1918—1931. Paris : Fayard, 1965.

Senn A. 《 The Great Powers, Lithuania and the Vilna Question 1920—1928 》.StudiesinEastEuropeanhistory, 1966, n°11.

Valsonokas R.Klaipedosproblema. Vilnius : Vaizdas, 1989.

D81

A

1002-1434(2017)01-0043-06

(作者信息:齐赵园,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领域:法国历史文化、西方古典学)

L’Evénement de Memel

Résumé : Selon les dispositions du traité de Versailles, la région de Memel, qui avait appartenul’Allemagne, a été mise sous mandat de la Conférence des Ambassadeurs de l’Entente après 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 La troupe française envoyée par l’Entente est allée tenir garnisonMemel en février 1920 et l’a occupée pendant trois ans. En ce qui concerne la souveraineté et le statut de Memel dans le futur, plusieurs pays européens ont lutté l’un contre l’autre au grand jour et en sourdine. La Lituanie a méticuleusement organisé l’Evénement de Memel, et l’a finalement recouvrée en profitant de la situation favorablel’extérieur etl’intérieur du pays. A travers cet événement, on constate non seulement les efforts inlassables que la faible Lituanie a faits pour conquérir l’espace vital de sa nation, mais aussi la rivalité entre les grandes puissances d’Europe qui se repartageaient les sphères d’influence après 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

Mots clés : Memel ; guerre ; France ; Lituanie ;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猜你喜欢
立陶宛法国德国
法国(三)
法国(一)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立陶宛街头图书馆
立陶宛睡眠医学会Lithuanian Sleep Medicine Society
德国弃煤的烦恼
立陶宛睡眠医学会
“梦梦”“娇庆”德国行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