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等院校电子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2017-11-27 09:57梁安妮梁秋春程翔卢凯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互联网

梁安妮 梁秋春 程翔 卢凯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图书馆;发展策略

摘要:伴随着数字化技术在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广大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因此,高等院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今读者的需求。文章基于高等院校图书馆在发展中所面对的新形势,首先对互联网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之后在分析互联网对于高等院校电子图书馆的影响的基础上,为高等院校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1-0069-03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高效且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当今时代,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这无疑是个不可逆转的潮流。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要宗旨就是为用户服务,而用户服务工作的主要部分就是为他们提供优质且高效的信息咨询。因此,高等院校图书馆要尽可能抓住目前的机遇,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对本校拥有的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且合理的运用,以期可以为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进而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互联网”的内涵及其对高等院校电子图书馆的影响

1.1互联网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指的是将网络连接起来的网络,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大型的计算机网络。与国家及国家之间被称为“国际”一样,网络和网络之间串联而成的大规模的网络,可以被翻译为“国际网络”,有些地区会将其按照发音翻译为“因特网”或是“英特网”,指的是以ARPA网(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即美国国家安全防御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封包网络,它是全世界范围内首个运营的交换网络,可以说是互联网的鼻祖)为依托的全球性互联网,是“将网络连接起来的网络”。它是所有相分离的网络的集合,各个网络之间通过一种通用的协议相连接,形成一个唯一的网络。这一连接计算机网络与网络之间的方法也叫做“互联网络”。

互联网是对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的汇总。一种简单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一个逻辑网,它是由多个小网络连接而成的,每一个子网络中都连接了若干台主机。Internet的主要目的就是相互之间要能交流信息资源,以一些共有的协议为基础,由多个路由器及公共网络组合而成,它能够将信息资源与资源共享聚合在一起。

单纯地提及互联网时,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互联网或是连接到网络当中的某个网络,某些情况下可以将它称作网或是网络。在使用互联网时,人们倾向于将这种活动称为“上网”或是“冲浪”,有时也会称之为“漫游”,而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体——人,则被称为“网民”,同理,在网络上交流形成的朋友就被称为“网友”。

1.2互联网对高等院校电子图书馆的影响

科學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类社会从此步入了以计算机及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阶段,知识的更新周期逐渐缩短,信息技术的提升日益迅速,与此同时,人们的工作空间以及生活空间也随之越来越数字化、可视化。因此,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各种信息的大本营及学校的基础设施,针对其发展理念和实践也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与互联网相结合开展相关应用,并以此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地深化工作内容,拓展外延。电子资源具有方便获取、搜索信息快捷、节省时间、无地域控制等特点,正是凭借这些特点,电子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们的欢迎。因此,发展电子资源与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及特色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对图书馆的竞争力进行凝练及升华的重要途径。从学科发展这个层面上来说,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在资源方面、服务方面、管理方面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复合型的电子图书馆已经成为所有图书馆发展的风向标。使用互联网不仅能使用户感受到不同于以往的数字化的阅读体验,还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海量的阅读资源以及满足使用者心理需求及使用需求的阅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让数字阅读能够无所不在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增强图书馆的综合实力,使图书馆的价值及功能获得充分地发挥。

2互联网时代读者对高等院校电子图书馆的服务需求

2.1需要方便、快捷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高等院校电子图书馆的主要使用群体包括大学生及高校教师等具备高学历的群体,这一群体不仅年富力强,而且还具有思想活跃及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特点。如果对这一群体进行细致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其所学专业有深造需求的本科生;在导师的引导下对某个学科领域开展积极探索的研究生;奋战在教育战线上,想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高校教师。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以及无线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移动网络更是将整个社会网络化。因此,广大师生在获取信息资源时不再仅有图书馆这一个渠道。具备方便、快捷等特点的电子信息服务方式正在成为教师及学生获取资料的首选方式,这无疑提高了对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要求。

2.2需要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已经由单纯的数据库转化成为综合知识的服务平台,除此之外,移动网络也全方位地渗透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例如掌上阅读APP、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由于自身兴趣及个性的不同,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变得个性化和多元化。如:在校本科生有备考英语四、六级的需求;想要考研的学生有准备研究生考试的需求;而研究生则更加倾向于具有学术性及实用性的信息,尤其是对于毕业论文及对学术研究有帮助的文献信息,其需求十分强烈。高等院校教师群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青年教师,他们除了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有些教师还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所以他们必然会有计算机及英语方面的信息需求。除此之外,教师对于与本专业研究有关的前沿资料及教学内容方面的信息也有特定的需求。endprint

2.3信息服务细致化

图书馆的存在是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的,图书馆要想得到持续发展,唯有通过提高其图书借阅率及资源利用率才能得以实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读者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常常会变得不知所措。读者要想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需要图书馆能够替他们从多种多样的显性及隐性信息中提炼出对他们有用的信息。很显然,这种需求就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各种社交工具,同时他们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够分析并筛选出不同种类的信息,最终将优质高效的信息提供给广大读者。

3“互联网”时代高等院校电子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电子资源与传统的文献资源不同,它具有时效性、连续性及权威性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电子资源的使用依赖于互联网且具有共享性,其包含的信息量大且所需存储空间较小,发行方法及渠道较之以往的纸媒有所不同,需要的使用许可以及版权属性较为烦琐复杂等。因此,图书馆应依据本馆特点及主要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电子图书馆发展策略,这已经成为摆在图书馆研究人员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1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发展策略

3.1.1制订合理且具有科学性的采购计划。高等院校图书馆主要是采取引进这种方式来获取电子资源的,但一些数据库因其自身具备学术性及权威性的特点,往往收取每年几百万的高昂费用,这种需要不断支付费用的现状使很多高等院校图书馆都在有限的经费和海量的电子资源之间进退两难。在面对种类繁多且费用昂贵的电子资源时,图书馆决不能片面地听信经销商的宣传,而应当对其展开综合性的评价,在充分考虑自身硬件设施以及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对电子资源的学术价值及检索系统的功能进行认真的考察。图书馆对于纸质文献及电子文献要按合理的比例分配经费,在引进文献时要做到选择那些有价值且方便使用的文献,制订一些合理的采集计划对建设图书馆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才能确保电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构建一个结构合理、服务完善、资源特色化的收藏体系。

3.1.2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试用服务。在采购电子资源之前,图书馆应当客观、合理地考察各种数据库,并且还要对本校的使用群体进行充分的了解,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尤其是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及研究人员,开展为其三个月的试用期。通过试用,图书馆可以统计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进而对于用户对数据库使用情况的反馈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日后的购买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必要的时候,图书馆还要组织各学科的专家展开综合论证,以保证购买到的电子资源能够物尽其用。

3.1.3合理引进具有本校学科特色的电子资源。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科研部门,其自身还肩负着培养、教育学生的职责。因此,高等院校电子图书馆需要在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费情况、本校的办学特点及馆藏特色的基础之上,制订科学合理的电子资源发展计划,挑选出适合本校的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构建馆藏数字化体系,为教学活动及科研工作提供质量优良的电子资源。图书馆还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防止重复购置资源,决不能进行无目标的建设,单纯地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使购买的数据库不符合学校的专业设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3.1.4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提高使用率。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是电子资源构建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图书馆不能将它当作建设体系当中的项目来完成。尽管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支付了昂贵的费用来引进电子资源,但是使用率却不尽人意,多数教师及学生只会进行最初级的检索,甚至还有很多人不会检索,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只会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平台,这就导致检索出的信息在学术性及权威性方面都比较低的现象。很显然,这些信息根本无法为教学、科研、学习和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基于此,图书馆的馆员应当针对读者的信息素质开展一些培训活动,以期能够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

3.1.5明确权责,馆内工作人员要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电子资源数据库的使用许可较为复杂且版权属性也十分烦琐,这就导致它内部具有不易发现的不稳定性,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引发版权纠纷。因此,图书馆要在采购时对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预估,并且要使风险责任明晰。由于信息资源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所以,后续保障服务的跟进也十分重要,要能够确保电子资源得到及时、不间断的更新。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要逐渐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要成为学科型工作人员,既要对信息资源及信息组织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及掌握,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学科知识,并充分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使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能够得到科学高效的管理。

3.2针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发展策略

3.2.1拓宽电子资源的使用范围。近年来,有些图书馆提供了“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这一系统使得电子资源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了学校之外,最大化地发挥了电子资源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方便了广大校外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本馆的电子资源。

3.2.2整合资源,实现高效跨库检索。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电子图书馆都设有自己的检索平台,并且每一个平台之间由于检索规则及界面的不同而无法跨平台进行检索。因此,多数师生往往都忽略其他的数据库,只选择自己熟悉的数据库来进行数据检索,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数据库使用率的降低。因此,图书馆应当对资源进行多层次的整合,通过这一手段使跨库检索成为现实,以期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让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获得更好的提升,最终使广大师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3.2.3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自建数据库。高等院校图书馆应当在长时间建设电子资源的过程当中,积累大量具有学术价值及使用价值的文献,在开发与本校学科优势相符合的自建数据库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教师科研成果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等,在信息资源这一层面上为建设电子资源提供保障。

3.2.4共同建立、分享电子资源。共同建立及分享电子资源能夠降低各个高等院校图书馆系统维护程度及硬件投入程度,能够冲破数据库使用范围上的限制。高等院校应当与本地区的其他院校加强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既能够为师生提供充足的文献,同时也使本校文献不全面的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5):29-32.

[2]许玲.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0):117-119.

[3]李锋,魏红,龙若兰.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现状和策略研究[J].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2014(6):58-60.

[4]李睿.移动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途径[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69-72.

[5]高栾.高等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策略探析及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127.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互联网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