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2017-11-28 14:10文祖英
文理导航 2017年33期
关键词:路程道题题意

文祖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学生成绩的高低还在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弱。学生的审题能力强,成绩自然就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弱,成绩自然就不会很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谈谈在应用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读”题

读题,就是初步了解题意,并能读出题中隐藏的条件。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读中去理解、找出题中隐藏的条件。

如在六年级教学比时,遇到这样的条件:“三年级男、女生人数比是4:3”。

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条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读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

(3)男生人数是全年级人数的4/7;

(4)女生人数是全年级人数的3/7;

(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4;

(6)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3。

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读题能力后,再根据题中的其他条件和问题,选择需要的,解决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学生学会这样读条件后,有什么好处呢?请看下面这道题:

两只轮船同时从甲、乙两港相向开出,货船的速度是客船的6/7,两只轮船在离甲、乙两港中点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港的距离是多少?

学生粗读这道题时,会觉得这道题特难,要求两地的距离,既不知道速度,也不知道时间,无法做。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重点读“货船的速度是客船的6/7”这个条件,让学生读出:货船与客船的速度比是6:7,路程比也是6:7,只要学生能读出路程比是6:7,这道题基本上也就能解答了。我们从读出来的条件:货船与客船的路程比是6:7,就可以知道货船与客船的路程之和是6+7=13,路程之差是7—6=1,而题中告诉我们的条件:两只轮船在离甲、乙两港中点6千米处相遇,我们就可以知道两只轮船的路程之差是6×2=12,即全长的1份是12千米,那么全长就是12×13=156(千米)。

二、推“敲”

推敲就是仔细推敲应用题中的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帶,也是解题的拦路虎。首先,要对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在“倍数”应用题中“倍”的含义、行程问题中“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的行走情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中的“速度和”与“速度差”等等,学生对数学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妨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植树,五年级植树154棵,比四年级多植36棵。四年级植了多少棵?”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植的多还是四年级植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植36棵”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植36棵”,也就是“五年级植的154棵比四年级植的多36棵”,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植的多,四年级植的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知道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用减法计算”,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模“拟”

模拟,就是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1.列表。

如“有一路公共汽车,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共有10个车站。有一辆车,除终点站外,每一站上车的乘客中,恰好各有一位乘客从这一站乘到以后的每一站,为了使每位乘客都有座位,这辆公共汽车最少要有多少个座位?”审题时把条件和问题用表格表示出来,通过列表整理,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其数量关系便一目了然。

这样列表条理清楚,不至于搞错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还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找出更适用的方法。

2.画图。

(1)在分数应用题中,如:“六(1)班人数的 是男生,已知这个班的女生有24人,求男生的人数。”依题意可画出线段图:(附图)

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24人”与“ ”无直接关系,但从图中,可看出其对应分率应是“1- ”,这一点的突破就是审题的关键。

或者利用上图,指导学生通过转换观察角度,将会发现:

①以女生人数为单位“1”,男生人数是它的 。列式是24× 。

②以男生人数为单位“1",女生人数相当于它的1 ,列式是24÷1 。

③数出男女生人数各占的份数,列式会更简便:24÷3×4。

(2)在行程应用题中,画图更是不可少的,如:

“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相遇后又以原速度前进。到达对方站后立即返回,两车再次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21.6千米。甲、乙两站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在解决这道题时,首先要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学生画出线段后,就能发现客、货两车行的是3个全程,这3个全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从而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1.6÷(54—48)÷3×(54+48)=122.4(千米)

此外,在教给学生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endprint

猜你喜欢
路程道题题意
误会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这道题谁会做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Q博士课堂
谁少付了钱
谈谈有关“平均速度”的易错计算题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