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卢梭《社会契约论》中文译本情况

2017-12-05 09:17刘星驰郑湄蒹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卢梭译本思想

刘星驰 郑湄蒹

1949年前卢梭《社会契约论》中文译本情况

刘星驰 郑湄蒹

本文整理了从19世纪末到1949年的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中文译本。中国对卢梭的了解的第一阶段是以日本为中介的。在中江兆民汉译《社会契约论》之后,此书于1898年在上海出版,从此大范围地进入了中国文人视野。此后,杨廷栋和马君武的中译全本先后出版。此后,卢梭政治思想进入了中国的革命话语体系。

社会契约论 中文翻译 启蒙 卢梭

卢梭《社会契约论》在中国的接受一直是启蒙研究热点话题,在中法两国学界都吸引了不少关注。其原因不仅在于卢梭在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在于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从十九世纪末以来对于中国政治的深远影响。卢梭《社会契约论》在中国近代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毋庸赘言,然而吊诡的是,对于此书的中文译本整理情况的研究,虽然散见于各种期刊、博士论文中,却因为材料不足、或者过于久远,总有年代错误或者遗漏。

我们经过整理、对照各个名家在不同研究论文,对照法语学界的研究,总结出比较完整的译本情况。巴黎七大的王晓苓认为,中国接受西方启蒙思想,日本扮演了“中介”,其原因有四个:首先是甲午战争后,中国学者对于日本的政治更加瞩目,从日文翻译政治书籍的热情剧增。与此同时,留欧的中国学者对英国思想更感兴趣,而卢梭思想的翻译工作却交给了留日的学者。再则日本在地缘上与中国接近。最后,日文接近中文,术语翻译多用汉字,有利于中文翻译工作[1]。

《社会契约论》早期日译主要有三个。

(1)1874年中江兆民的《民约译解》,它根据法文节译了卢梭《社会契约论》。此书没有出版,只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文人中流传[2]。

(2)1877年服部德的《民约论》日文全译本[3]。

(3)1883年原田潜自英文版本以《民约论复议》为题译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并在东京春阳堂出版。

此后《社会契约论》进入中国文人的视野。早在1871年,王韬就在《法国志略》中提到卢梭及其思想,但《社会契约论》被中国文人读到,要等到1879-1880年。黄遵宪在与梁启超通信中提及卢梭思想,据此王晓苓推测他读到了1874年中江兆民的手抄本。而中译本的出现则还要推后。

《社会契约论》中文译本在1949年前主要有六个。

(1)1882年中江兆民用汉语节译《民约译解》,在日本《政理丛谈》发表。这本书于1898年在上海同文译书局再版,题为《民约通义》;又于1910年在《民报》刊登;又于1914年在泰东书局再版。

(2)1900年杨廷栋根据原田潜日文版翻译《路索民约论》,在《译书汇编》连载。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翻译的卢梭《社会契约论》中文全译版。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杨译版的单行本。1904年此版本又在《广益丛报》上刊登。

(3)1918年马君武不满于杨译本质量不佳,从法文原本出发,对照英文译本,翻译并在中华书局出版了《足本卢骚民约论》。

(4)1913年兰士在《上海大同周报》连载其《民约论,又名政治之原理》,连载未完。

(5)1935年徐百齐、丘瑾璋据英译翻译了《社约论》中译全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6)1944年卫惠林根据发文原版翻译出《民约论》,在重庆作家书屋出版。

诸多中文译本中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是中江兆民的中译。此译本不仅影响了早期旅日文人如黄遵宪,也对梁启超、刘师培这两个卢梭思想最重要的介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中江采取了独特的翻译策略,用儒家道德话语翻译卢梭理论,并不拘泥于原文。他用传统“政者正也”的思想解读社会契约、公意等原理,打造了早期卢梭的“西洋儒者”形象[5]。

卢梭思想大举入华之后,中国思想界对其看法出现了分化。革命党人如邹容、陈天华等,视卢梭为革命旗帜,鼓吹自由、革命等思想[6]。而梁启超、严复则对其政治思想产生了怀疑,他们或从英国启蒙思想的角度,或出于中国“救亡压倒启蒙”的原因,反思了卢梭思想。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的介绍和研究,卢梭的政治思想如“普遍意志”“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等,在中国深入人心,并被中国革命者用作与立宪派和军阀斗争的思想武器[7]。

[1]Xiaoling Wang,Jean-Jacques Rousseau en Chine:de 1871 à nos jours,Musée Jean-Jacques Rousseau,2010(406):15.

[2]吴雅凌.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汉译及其影响[J].现代哲学,2009(03):84~93.

[3]吴雅凌.卢梭思想东渐要事汇编[J].现 代 哲学,2005(03):39~43,57.

[4]Yao Wang.Jean-Jacques Rousseau et le monde intellectuel en Chine (1882-1911),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Cachan,2014.

[5]余金刚.卢梭的中国面孔[D].长春:吉林大学,2013.

[6]乐斌.社会契约论在中国的传播[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7]范广欣.卢梭“革命观”之东传:中江兆民汉译<民约论>及其上海重印本的解读,思想史3:卢梭与早期中国共和[M].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4(278):68.

(作者单位:法国蒙彼利埃 IRCL 研究所<文艺复兴、新古典时代及启蒙运动研究所>)

本文系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

刘星驰、郑湄蒹二人为法国IRCL研究所博士生。

猜你喜欢
卢梭译本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人生的最高哲学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大师的弯腰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