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探究

2017-12-08 00:42李婧璇陶功胜朱强王斌许昕
考试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

李婧璇 陶功胜 朱强 王斌 许昕

摘要: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良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并且提高国民教育素养,党中央不断地下发各类有关教育资助方面的相关文件,尤其是在“资助育人”这一理念之下,已经完全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实施资助的重要理念,有效地针对资助不公平、育人缺位、资源缺乏等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有效地促进我国针对高校资助育人实施对多方位评价机制。

关键词:多方位评价机制;高校资助;资助育人

在当代教育制度不断改革过程当中,高校逐渐开展大范围的扩招趋势,并且针对高校学生的学费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由此造成贫困生的大范围产生。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招生率与学生的升学率,在多方位的评价机制之下,我国高校不断地开展实施资助育人策略,在针对新生学生贫困入学的情况之下,有效地开设“绿色通道”,并且良好的建立“奖”“助”“贷”“补”“免”,通过这种方法良好地解决贫困学生的入学困难。

一、 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

(一) 思想引导

在当代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地实现教育公平化、教育全面化、教育终身化的理念,让贫困学子有效地得到政府与学校的帮助,体会到社会与媒体的关注,党中央不断地下发相应资助政策,以此有效地满足贫困学子对学习的渴望,提高社会文化水平的发展。近年来,政府不断地提高国家励志奖学金与国家助学金的资助金额,使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有效无偿的得到政府的相关资助,充分地展现出当代社会“人文关怀、以生为本”的理念。

(二) 情感激发

在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的有效实施,不但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学生可以接受到平等、公正的高等教育,而且能够有效地锻炼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所需的专业性人才。尤其是贫困生在得到来自国家政府、学习领导的殷切关怀,能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学校的关注,让学生在感受当中学会感人,懂得爱国爱校,并且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养成一个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三) 心理疏导

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贫困生在原有的生活当中物质极其的匮乏,因此在以往的学习生活当中会与其他学生产生一定的差距,及其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并且在学习生活中十分的孤僻、敏感、封闭、内向。因此,在进行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的活动过程当中,教师通常会针对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进行相应地了解,有效地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做有效地疏导,并且在自主的过程当中有效地针对贫困学生的思想道德與价值观、学习成绩与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极高的肯定与认可,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良好的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楷模与典范。

(四) 品德塑造

多方位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主要是通过针对贫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地考核,并且良好地结合教师对贫困生的了解、普通学生对贫困生的了解,最终汇总起来对贫困生进行综合评定。有利于在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过程当中,能够良好地提高贫困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高水平的发展,良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 提升素质

伴随着国家针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要求,为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能够良好地提升,并且弥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将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体制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良好地培养与综合。

二、 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的现实依据

(一) 满足生活需求

在当下的资助体系过程当中,一切是为了解决贫困生在校上学期间的生活学习问题。通过政府的相关资助,以此来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生活困难。通过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有效下发,能够让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良好地解决学生上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的问题,让这些品学兼优的优质生能安心地将所有精力放到学习当中。助学金的有效下发,能够缓解贫困生的生活消费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在贫困生的助学贷款的申请上,能够为贫困学生提供良好的入学前提,之后通过业余时间勤工俭学赚得学费。因此,多方评价机制在高校资助育人的方略中有效地实施,能够良好地满足高校贫困学生的生活需求。

(二) 符合全面发展

高校教育就是为了能为社会发展当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提供可用的人才,并且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多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当今高校不断地扩招,为的就是能够源源不断地挖掘符合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地让一些贫困的学子良好地入学,尤其是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能够良好地挖掘方方面面高水平的人才,并且针对学生科学、文化、道德、身体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地综合性的发展。

(三) 人文关怀

在当下以人发展的历程当中,在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能够有效地缩小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并且让贫困学生体会到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师生等多个方面对其的关注,能促进贫困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产生正确的自尊与自信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人们精神需求不断地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然而针对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完全无法与当代的生活生产等各方面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政府针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有效资助,能够让贫困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人文关怀,让他们明白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对他们都有着高度的关注与重视,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爱的语言与爱的行为。

三、 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

在当下国家高度重视贫困资助育人这一项工作当中,虽然在当下的高校发展当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问题。

(一) 缺乏育人理念endprint

由于贫困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困乏,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并且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具有一定的错误认知,在校园生活当中缺乏沟通与交流。然而教师在进行多方位评价机制的过程当中缺乏与贫困生良好的沟通,并且没有及时针对贫困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导致贫困学生难以走出“贫困”的阴影,虽然得到了相应金钱上的资助,但是心理里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医治。

(二) 缺乏公正性

在当下针对多方位评价机制高校资助育人的过程当中,有不少高校学生会对贫困生的资助的公正性产生一定的怀疑。其一,部分普通学生因为一己私心想要得到国家高额的资助,在没有任何困难的情况下就申请了贫困补助;其二,贫困学生因为自卑的心理,不想让外界同学老师知道自己的困难;其三,教师一味的根据学生的专业文化课成绩来进行审核,没有充分地将多方位评价机制有效地运用到资助育人的过程当中。

(三) 分配不合理

国家政府在针对各大高校下达“奖”“助”“贷”“补”“免”的各项指标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根据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分配。通常是按照各大高校的生源比例进行协调分配,但是并没有真正地结合各大高校招生的具体情况,虽然有些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多,但是贫困生却很少,有的高校招收的学生少,但是贫困生却很多。

四、 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的改革

(一) 增强育人理念

在实施多方位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地针对贫困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指导,提高贫困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并且使贫困学生敞开心扉,能够与其他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 增强公正性

在实施高效资助育人活动过程当中一定要增强多方评价机制的深入,一定要避免一些普通学生的浑水摸鱼行为,针对贫困学生的自卑等不良心理,教师应当进行良好的疏导,并且教师一定要全面兼顾到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进行高效资助育人中一定要落实多方评价机制,不能单单的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入手,一定要从学生的贫困程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有效地进行公正性的资助。

(三) 合理分配

政府一定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入手,并且有效地兼顾到各个学校生源的具体经济能力。将各大高校的生源比例与各大高校招生的具体经济情况进行协调分配,有效地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资助。

五、 总结

在如今,政府部門不断地针对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良好地将多方评价机制在高校资助育人的过程当中开展,并且学校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地下发资金到贫困学生当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针对贫困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让贫困学生能良好地感受到来自政府与学校的关爱,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景.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功能的实证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2]徐美华,饶志雄.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49-50.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
高校资助育人与其校园文化的耦合机制研究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微信平台对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实效性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