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历史教学的出路

2017-12-09 23:22周金红��
考试周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课程改革困境

周金红��

摘要: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越来越不符合新时代需要,新课改目标的培养迫在眉睫,如何改变惯性思维,走出高分难求的困境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人以人文主义为导向,紧紧抓住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的核心主体,运用课程改革新思路,思索了这个困境的一些出路,以供品签。

关键词:新时代;困境;人文主义;课程改革

我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十几年了,越教越找不着方向。这几年历史高考平均分普遍偏低(2013年为0.39,2014年為0.38),一些题目左右权衡、难以把握。高考历史,夫欲何求?如何让学生在高考时得心应手,得到满意的成绩,值得深思。新课改是新时代迎合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由死到活的剧变。这样的改革面临一些困难,需要一些磨砺,要经历一些风雨。但改革的呼声不容动摇,前景值得肯定。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以下问题,高分不难求。

一、 首先要解决教师素养问题

高考命题者是由高校和科研等部门的学科专家组成。他们热衷于把高校研究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考题。这样的命题,对学生来说太难。命题上的灵活、多变、前沿,让学生无所适从。试卷上考点和课本知识貌合神离。中学历史老师不仅要把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引导给学生,还要把握学术前沿,把专家学者思想观点有针对性领悟,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难度。针对这些现实问题,解决教师素养问题是首要。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营造积极乐观的成熟空间。教师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通过广泛阅读、学术交流、深入钻研等方式,让自己成为前沿化的学术教师。灯红酒绿的世界,教师要避开纷扰,要寻求一片净土,潜心研读、通古博今才能领悟历史学家的思想精髓。而且历史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一成不变,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赋予历史以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决不能以为自己对历史已有透彻的了解或掌握,我们的历史知识可以不断充实,但永远是沧海一粟。在此基础上,新增加的知识改变着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和解释,史学结论也就随时都在变化和修正。再有,站在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史料,采用不同的方式,都会造成对同一观察对象的不同理解。所以大量历史试题几乎没有“长得一样”的。

二、 其次要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多方面能力包括记忆和理解能力、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新课改后,高考对一些基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只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而是先出一段材料来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一段古文材料的理解就更难把握。学生是否能学好历史,还得看语言的翻译能力。为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做为历史教师的我还找来大量的古文让学生先过翻译关,当然还会找些学者的深奥晦涩的话让学生多揣摩。在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方面,如今高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非选择题材料很多,问题却很少,给出参考的答案也十分言简意赅。这对学生来说是个考验。如何捕获材料信息,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在高考时用最短时间写出相似的参考答案,这是需要时间来磨炼的。前面所说的能力都还是基本能力,创新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我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在课堂上多鼓励、多引导学生思考,多给学生思考时间和展示平台是必需的。

三、 再次要解决好课堂问题

课堂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好的课堂是师生培养感情的平台,是高谈阔论的场所,是兴趣、志趣、情趣养成的好去处。从形式上讲,教师采用多媒体、讨论、辩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以引导学生互动、思考、探究从而达到对历史知识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课堂是学生风采展现的舞台,不管是口才的展现,还是独立思考的展现,都应该让他们尽显雄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采取个案教学;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老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听人讲话要想一想,你认为他讲得对还是不对。对,为什么是对的?怎样才是对的?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同意?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你的见解,经过你独立思考产生的独立见解。

四、 最后解决好各种练习问题

传统教学中,高中生在高考前经历了题海战术的洗礼,有基础和巩固练习,有提高和扩充练习,有单元总结提升练习,更有总复习练习和高考前的文综综合练习。这些练习对巩固基础、提升理解和概括能力有重大作用。但各种练习堆积如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选择有质量的练习、如何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难易适中的练习也是有讲究的。历史学习中,有些同学选择题命中率不高,就应该选择记忆和理解类的题来训练;有些同学文字概括和表达能力欠缺,就应该选择材料题来专攻。或者,有同学是必修一的政治史得分率低的话,那么要专找必修一的综合题来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千万不能盲目应对。现在新课改提倡,学生成为出题者,从而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把被动的应付者转换成主动的求知者。针对一些知识点,学生能多方搜集史料、多角度出题能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做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个人认为,这思路是好的,需要大力提倡,但在应试教育旗帜下,这种角色的转变任重而道远。

响应新课改的时代需要是历史教学的出路,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哪些方式能符合高考需时间的检验。我们也许要借鉴某些传统做法,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会改变的。以人为本是时代需要,更是历史教学的需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课程改革困境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