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7-12-12 00:33霍新朗
考试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史料教学高中历史

霍新朗

摘 要: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对于史料的选择不仅需要适量,还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导,经过认真地分析与思考之后做出选择。只有这样的史料教学才是有效的史料教学,而这样的史料教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经验,期望对以后的史料教学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效性研究;抽象性思维

一、 绪言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激发他们自主思考能力,笔者将历史研究的根本对象——史料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历史学家所面临的基本問题。学生们通过学习也逐渐地明白:历史的学习过程绝对不仅仅只是背诵和识记历史事实,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对事实的评价中,能够认真地分析所谓的说法与观点,理清事实与说法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精神,促使他们将历史证据作为最基本的想象来对当下社会以及历史的发展进行思考。通过史料教学的有效引导,学生们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对一些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彼此之间的讨论和解答,从而重新解析历史事件,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一个半专业的历史学家。教师也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优势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和我们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坚持的教学方法很大的不同是,史料教学注重通过史料来开展学习过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包含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还要将历史资料当成是探究历史最有利的证据,要借助历史资料来还原历史,寻找历史的最基本规律,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精神,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当然,需要关注的一点是,虽然史料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引导也同样非常重要,如果缺乏教师的讲述,史料教学肯定是无法正常开展的。教师的引导和答疑解惑对于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创造精神的完善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1]

(二) 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史料教学对于学习的过程非常重视,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己去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和鉴别,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来进一步解析历史,从而找出一条历史事件发展的真实脉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像一个历史学者一样,不断地对手中的资料进行考证与分析。我们的历史课堂必须要重视学生利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由此可见,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2]

(三) 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新课改与以往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就是它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更加的重视,特别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尤为重视。史料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性地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自主发现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的忽略,在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自觉地经历一个非常丰富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提出一系列自己对于历史问题的多种看法。与此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了解,逐渐形成了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我价值观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也会逐步地提高。

三、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开展的史料教学,学生自主寻找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教师应该如何引导,才能使学生顺利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资料,得出与历史事件最贴近的事实,从而提高高中史料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史料教学经验,经过分析与总结,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入手,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史料学习能力:

(一) 在选材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导

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需要做到的是:

其一,选材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必须要认识到的是,我们当下所处的现实生活是以往历史时间的一个延续,而也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历史。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寻求一些与自己的生活联系紧密的事实,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当然,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联系实际开展思考的一个开始。举例来讲,笔者在教授英国的议会制度的过程中,就以当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吸引学生的关注。2010年4月,英国解散了议会,开始施行大选制。当前,英国遭遇了经济危机和一系列政治丑闻的双重压力,而这次大选也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激烈的一次选举。最后的结果是没能得到半数席位的保守党获得了胜利。到了同年5月份,戈登·布朗向女王提出了辞职,并极力举荐反对派领袖卡梅伦再筹建新的政府。于是,戴维·卡梅伦成为了新任的英国首相。通过对这样一系列发生在当下实例的分析,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一些特点,也就是说,君主其实是一个虚位,而国家的权力主要集中在议会,学生有了这样的了解,当然也就对英国的议会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由于学生对现实的政治事件非常感兴趣,这些政治事件也很好地构成了学生研究英国历史的史料,更有助于他们对以往政治事件的还原和理解。[3]

其二是必须要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匹配。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地走出了盲目,开始趋向于理智,但是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又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匹配。譬如说高一年级的学生还停留在初中时期的直观形象思维思考模式之中,还未形成完整的抽象思维,他们可能对于一些比较直观的图片、照片、视频等非文字性质的历史资料更有兴趣,类似于这样的历史资料也往往能够更深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教授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就给他们展示了非常多的图片史料,来引导他们学习。图片内容包括有:面容疲倦等待救济的长龙,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的街景,街头上不断降低薪资水平寻找工作的下岗人员。这一系列历史图片都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在展示完这些照片之后,教师对学生提问:全球性质的经济危机是怎么样爆发的?它存在什么样的特点?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上个世纪爆发的经济危机和本世纪初期爆发的经济危机存在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教师的问题问完之后,学生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地讨论。endprint

再举例来讲,在讲到中日战争的过程中,笔者从自己曾经认真读过的张纯如的著作中摘录出一段帮助学生来理解当时的情况:经过一位历史学家的估算,如果所有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能够手牵手,这个长度可能有两百英里长,长度几乎可以联结南京与杭州,而他们的尸体能够装满两千五百多节火车车厢,如果将这些人一个一个地叠放起来,能够有七十多层楼那么高。这些生动、震撼的数据非常形象却又剧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头脑,也使得这部分历史事实,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除此之外,为了使同学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中日战争中两国人民对战争的复杂感情,笔者为同学们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场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他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有爱地握手。这个例子不仅反映了正面战场军人的英勇抗战,也充分地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二) 史料的选择必须经过思考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史料的选择不仅仅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定夺,还应该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其一是,选材要突出针对性。教师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史料,围绕着教材中需要论述的重点问题进行说明。譬如在讲述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对于新政的实质效果和评价。笔者就积极地帮助学生寻找到了一些材料,来说明问题。首先是罗斯福在新政开始实施的过程中,遭到了富人的全面抵制,报纸上一直在咒骂他所谓的新政不过是在向富人敲竹杠,甚至还说总统每天都在吃美味的“烤亿万富翁”;在举行《社会保障法》的记者与民众听证会的过程中,甚至有人高喊:这个法案其实是抄《共产党宣言》的。其次是来自于无产阶级的观点。无产阶级人士认为所谓的新政其实还是在维护垄断那些资本家的利益,对于整个美国社会来讲,进步意义不大,总统只不过是在用一些所谓的救济来维护资本家的利益。再次是罗斯福自己的观点,他觉得美国政府坚信私有制,为了挽救私有制,政府采取了非常迅速和果断的行动。学生们通过对这三则例子进行细致的比较后就可以发现,所谓的新政绝对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彻底颠覆,它只能算是一次微调,这种调整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并不涉及大的资本主义发展框架。[4]

其二是,选材的形式必须要追求多样化。由于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历史资料本来就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也最好能够多样化一些,不仅仅要选择文字、图片、表格和视频,甚至还应该选择一些实物来说明问题。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手段来为学生呈现更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譬如說讲到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过程的时候,可以结合考古发现和文学作品对于某一件历史事件和某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全方位地扩展学生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出历史的原貌,帮助学生来解读历史。当然,也不仅仅限于对农业历史的学习,在学习古代艺术和古代音乐、戏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古代作品的图片,配合音乐和视频,为学生丰富灵活地展现历史,让他们体会到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的丰富和艺术造诣的高超。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避免枯燥的历史教学带给学生的学习疲劳。[5]

(三) 材料的选择需要适量而择

在当下的历史教材中,已经涉及了很多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如果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教材中有资料,就尽可能地使用教材中的史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减少学生很多资料搜寻的负担。事实上,与以往相比新的历史教科书中已经增加了非常多的历史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先对教科书中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思考,使他们看懂材料,知道材料是怎么样体现出文本的结论,要指导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从教材中的史料中获得最多的历史信息,然后根据学生的思考,教师再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来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6]

除此之外,对于史料的寻找当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中,而应该从别的地方继续寻找补充。高中的历史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很多重点问题并未能说得很详细,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自然存在很多疑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疑问来围绕具体的教学大纲,适当有效地补充资料。从课本外搜寻到的历史资料对于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有着非常大的辅助作用,对于我们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也同样作用巨大。

四、 结语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形成了独立的思考能力,高中历史教学,有必要积极地引入史料教学的手段,历史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与理解。对于史料的选择不仅需要适量,还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导,经过认真地分析与思考之后做出选择。只有这样的史料教学才是有效的史料教学,而只有这样的史料教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栋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3).

[2] 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J].历史教学,2004(07).

[3] 乌云毕力格.史料的二分法及其意义——以所谓的“赵城之战”的相关史料为例[J].清史研究,2002(01).

[4] 陈新民.英国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J].学科教育,2001(08).

[5] 赵春娟.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面面观[J].教学与管理,2001(07).

[6] 白幼蒂.高中学生材料解析能力的培养[J].历史教学,200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研究史料教学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