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内容 丰盈过程 放大效应
——组织骨干教师赴境外培训的有效策略

2017-12-14 12:59
江苏教育 2017年78期
关键词:研训骨干教师英国

定制内容 丰盈过程 放大效应
——组织骨干教师赴境外培训的有效策略

潘小福1金 玉2

组织骨干教师赴境外培训是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也已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常态。组织骨干教师赴境外培训,要对接发展需求与境外优势,科学定制研训内容;要丰富课程形态与研训方式,切实丰盈研训过程;更要变革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效放大研训效益。

境外培训;定制内容;丰盈过程;放大效益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组织基层骨干教师赴境外培训已经从原来的 “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境外培训也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常态。那么,如何有效组织骨干教师的境外培训呢?2016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了“常州市学校课程建设培训团”,赴英国培训考察学习15天。此次境外培训,从研训主题的确定,研训内容、方式的选择,到回国后学习成果的转化都体现了高端研训的特质,对加速骨干教师的跨越式发展,整体带动区域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对接发展需求与境外优势,科学定制研训内容

1.明晰两国教育态势,挖掘国外优势因素。

当今中国正在进入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一改革给予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无限的空间,但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对课程改革缺乏主动意识,因此当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时,教师急需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英国是一个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传统和独立教育体系的国家。英国的课程改革以《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之后1994年、2002年、2007年都进行了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面,通过周期性的修正完善,已具有了前瞻性和成熟性,形成了许多值得全球借鉴的先进理念和做法。

2.对接教师发展需求,精心策划研训内容。

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江苏省教育厅的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简称“苏教国际”)和苏曼中心精心策划了研训内容。在苏曼中心和曼彻斯特城市大学,Paul Good (保罗·古德)、Ian Mulley (伊恩·姆利)、Elaine(伊莲娜)、苏曼教育总裁许言忠博士等很多教育专家、大学教授、一线教师走上讲台,为学员作了一系列融学理高度与实践地气为一体的讲座:《英国教育体系与改革概览》《英国教学大纲与课程建设》《基于学科课程建设的探索:教材、教研及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决策、开发、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建设实例分析》《英国历史、社会及教育资源的利用》《中英教育比较研究》……这些讲座从不同维度展示了英国课程建设的优势因素,精准呼应了中国教师的发展需求,实现了国内需求与域外优势的无缝对接。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员全面了解了英国的教育发展史、课程改革现状及中英教育的差异。

二、丰富课程形态与研训方式,切实丰盈研训过程

1.精心设计研训形式,促进多维浸入体验。

在英国培训期间,从周一至周五有教授的专题讲座、中小学的实地考察、两国教师的深度研讨、城市的文化考察等不同的研训形式。英国教授的授课方式已杜绝了照本宣科,融入了项目学习、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现场提问、动手实践等多种互动方式。授课教授都很专业和敬业,他们的责任心非常强,每位教授都会提前至少15分钟进教室,自己接好电脑,试好课件,并为学员准备好上课需要用的学具等材料。如曼彻斯特城市大学首席讲师Elaine(伊莲娜)给学员上课时,准备了15份装有不同物品的文件袋,让学员两人一组根据袋内学生随身携带的物品,判断他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个性化地设计课程,安排课表。学员们在这种不拘形式的多样化授课方式中,调动多种感官,多维度全方位沉浸在了英国课程的现场里,在亲历中对英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具体做法有了切身的体验。

2.加强相互交流研讨,促进共同发展提高。

在英国培训期间,考察学校是最为常见及重要的课程,考察团学员与学校代表围绕主题展开深度对话,沟通有无,来促进共同提高。

在考察Ashton West End Primary School(阿斯顿西底小学)时,充分考虑到该小学是第一批引进中式数学教学法的小学之一,在教学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在考察期间,考察团一行与该校数学教研室主任普翠丝女士就数学教学法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不仅讨论了各自教学法的优点与问题,培训班学员潘小福还亲自走上讲台,用中国的数学教学法,为英国小学的管理层和数学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这不仅解答了英国小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也让英国小学教师对于中国的数学教学法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了解。该校麦克校长亲切地称这种两国间深度研讨为“新乒乓”交流,意在交流双方不仅接住彼此发出的问题,还将解决的可行方案发回给对方。这种国际间教育人积极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中英两国教育相互取长补短,能有效地促进中英教育及两国教师的发展。

3.深入社会文化体验,全面感受教育环境。

孩子的成长是社会化的过程,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协同合作的过程。在研修期间,培训组织单位基于宏观视野,立足微观视角,引领学员全面关注西方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听课之余,学员纷纷走出教室,走向曼彻斯特的图书馆、博物馆、球场、街道……

学员现场参观了曼彻斯特市政大厅旁的超大城市图书馆,一边惊讶于里面豪华的设施和足够多的读书位置,一边叹服于市民静心阅读的学习氛围。学员走进曼彻斯特城市博物馆,发现它也是大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大学生还担任志愿者,为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作指导,这样多功能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博物馆内的藏品价值。学员走进老特拉福德球场现场观看比赛,亲身感受浓郁的足球文化,8万球迷时而唱歌时而高声呼喊,一旦场上踢出漂亮的配合,便会送出雷鸣般的掌声。整个比赛的过程,就是英国人足球文化传播、传承的过程。学员在街道、广场、公园,见到了很多水准很高的艺术团体,他们活跃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孩子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艺术的熏陶。学员走进英国家庭,发现每个家庭都有很多的藏书,父母通过亲子共读,帮助孩子养成睡前阅读的习惯……

学员学习的触角敏锐地伸向了整个社会,在开阔的视野中学会了用系统综合的眼光来审视教育。这种基于宏观视野对英国社会全面细致的考察,让学员深切体会到,曼彻斯特就是一个开放的、让学生充分享受的大课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无缝对接,引领着孩子的成长。

三、促进分享交流与实践转化,有效放大研训效益

1.分享辐射研训成果,刷新群体教育理念。

参与境外培训的学员都是各地区各学校的骨干教师,通过考察,他们的教育眼光、教育理念、实践能力有了提升。回国后他们通过多渠道的网络交流、多场次的现场报告等途径最大限度地辐射了研训成果,为未走出国门的广大教师打开了一扇世界教育之窗。

团队成员进行了多渠道的网络交流。他们纷纷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媒体分享境外培训的心得体会。例如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小福通过系列微信:《苏教国际教育考察团走上英国学校讲台》《自由的前提是责任》《自由的时间最宝贵》《让整座城市成为孩子学习的课堂》……图文并茂地连载了英国教育考察的见闻和思考,这一系列连载的微信美篇,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得到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热切的回应,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团队成员还举办了多场次的学习成果报告会。他们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所在的区域,乃至更大的范围内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收获交流汇报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主题评课、课堂展示等形式让更多的教育者了解了英国的教育理念、教育发展现状、教育制度、评价体系及中英教育的差异。例如有位培训班学员回国后,参加了“华东六省一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活动中他运用英国先进的课程理念进行了主题式评课,号召老师们把英国教授、校长、教师时时挂在嘴上的“每一个孩子同等重要”的英国教育理念落实到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课堂中,引领了整个华东地区的教学改革方向。培训班学员,常州市钟楼区的汤海燕、新北区的金玉、溧阳市的苏瑜等老师,利用自己领衔的市、区级名师工作室平台,通过自身或学员的课堂教学,展示了英国先进理念在我国学科课堂改革本土化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有效刷新了更多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力推动了本市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2.实践转化研训成果,革新学校办学行为。

在培训班学员境外先进经验的辐射下,本地区一些中小学深受触动,在“海纳百川”“洋为中用”的中西融通中,找准了英国经验和本校实际的结合点,出台了一系列充满新意的创造性办学举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辐射范围内的学校增强了整体育人意识,制定了科学的学校培养目标。英国的教育理念,与“立德树人”这一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谋而合。校长、老师们在这种高度的切合中进一步意识到:只有关注人的整体发展,才能改变我国长期以中考、高考为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而导致的学生身体素质差、适应能力弱、创新能力弱等素养发展不全面的现状。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国内背景,我国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必须指向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本市很多中小学立足学生的整体发展,从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出发,完善了学校的育人目标。这种完善学校层面育人目标的外化行为,折射出本地教育人育人观的内化深度。

其次,这种创新举措体现在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上。英国只有国家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英国的小学教师是全科教师,他们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对国家的教学大纲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分解,并依据大纲和教学参考书来选择教材,设计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学员们在耳闻目染中提升了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增强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在校本化的实践中提升了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一些中小学在参加过境外培训的骨干教师带领下,有效开发了本区域特色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理性地分析了每门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努力挖掘自然、社会中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的教育教学价值,从而整体提高了学校课程实施的质量。

再次,这种创新体现在社会与学校的密切互动、教育时空的更加开放中。英国的小学外观很不起眼,没有大门,没有围墙,这一外显形式直观地体现了英国教育的开放性。孩子的成长需要政府引导下的全社会参与,英国以社会性的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成年人文明言行形成的良好社会风尚引领孩子的成长。骨干教师们基于这种开放办学的理念,以全局的眼光进一步开放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例如本地区的很多学校系列设计了基于国情地情校情的“春、夏、秋、冬”四季活动课程,通过这些活动课程的实施,学生走进了社区、农场、公园、企业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育面向整个社会开放,学员用行动变革激活了开放办学的一池春水,社会和学校教育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

G451

B

1005-6009(2017)78-0018-03

1.潘小福,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0)副院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金玉,江苏省常州市小河中心小学(江苏常州,213000)副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研训骨干教师英国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英国的环保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