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社区视角下的雄安新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

2017-12-19 02:53吴凌放
卫生软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床位数资源配置医疗卫生

房 良,吴凌放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 200031)

基于功能社区视角下的雄安新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

房 良,吴凌放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 200031)

从功能社区的视角,对雄安新区卫生资源配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并结合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及雄安新区卫生需求的特点,提出完善建议,为雄安新区的卫生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功能社区;雄安新区;卫生资源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通知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国家级新区,其功能被定位为首都副中心。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以及探索人口经济聚集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具有深远影响[1]。功能社区是指基于某一特定功能,由职能相同或处境相似的人群所构成的社群共同体[2],例如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商业楼宇等。基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在未来发展中,功能社区将不断涌现,并成为新区的主体构成形式。雄安新区承载首都产业转移的重要功能,这种转移不仅表现为硬件资源的迁移,更多的是人才资源的迁入以及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人才的迁入推动了生活需求的增加,完善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生活设施和配套服务是增强新区对于人才吸引力度不可或缺的内容。根据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保健因素的满足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人才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保障,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样具有强烈要求。国外新区建设的实践表明,完善城市新区医疗卫生对于推动新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美国硅谷儿童免疫率、儿童出生死亡率均优于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平均水平;中国台湾新竹通过在科技园区引入诊所等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园区医疗服务设施,满足了高科技人才的卫生服务需求[3];迪拜在自贸区内设立网络城、媒体城和工业城后,针对健康服务部门相对落后的状况,着力发展健康服务项目,从提供基本的健康服务到满足多样化健康需要再到发展世界级的健康研究中心,不仅提升了高科技产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同时使健康产业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

鉴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新区建设过程中除了所需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主体需求之外,其延伸需求的满足同样必不可少,完善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在内的生活配套设施应放在前馈控制的高度优先布局。当前有关雄安新区卫生服务研究的文献尚少,本文从功能社区的视角对雄安新区卫生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新区建设提供参考。

1 雄安新区卫生资源现况

1.1 区域比较

2015年雄安新区千人口床位数为2.83张,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2.15人,相比河北省和保定市的千人口床位数和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雄安新区的床位和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均较低,远低于河北省和保定市的平均水平,卫生资源配置相对薄弱,详见表1。与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提出的2015年“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张”的目标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表1 2015年雄安新区与河北省、保定市卫生资源配置比较[4]

1.2 内部比较

雄安新区内部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其中,容城县卫生资源配置相对充裕,千人口床位数和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远高于雄县和安新,并超过新区平均水平。安新县千人口床位数和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在三县中最低,均低于新区平均水平,卫生资源配置相对薄弱。由表2可见,新区内部千人口床位配置的不均衡性相对突出。

表2 2015年雄安新区卫生资源配置状况[4]

1.3 变化趋势

2011-2015年雄安新区千人口床位数增加0.52张,增长22.5%;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增加0.45人,增长26.5%。5年间卫生资源配置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但是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具体到雄县、安新和容城3县,容城县千人口床位数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3县的千人口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出现缩小倾向,但是县际间的差距依然突出。总体来看,雄安新区卫生资源配置具有“总体薄弱、增长缓慢、县际不均”的突出特点。详见图1~图3。

图1 2011-2015年雄安新区千人口卫生资源配置变化[4]

图2 2011-2015年雄县、安新和容城千人口床位数变化(张)[4]

图3 2011-2015年雄县、安新和容城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变化(人)[4]

1.4 与其他特区、新区间的比较

到2017年,我国共开设了19个国家级新区,其中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主要包括上海浦东新区、雄安新区以及深圳经济特区。从人口密度来看,雄安新区当前的人口密度为726.9人/Km2,远低于深圳经济特区(5697.0人/Km2)和上海浦东新区(4523.2人/Km2)的人口密度,见表2。这一特点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了人口导入的空间,同时为合理规划医疗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3 2015年雄安、浦东、深圳人口地理情况比较

雄安新区千人口卫生资源与卫生资源总量均与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差距较大,卫生技术人员的差距最为突出,雄安新区卫生技术人员配置薄弱,见表4。伴随未来人口导入的不断增加,雄安新区对于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会相应增长。同时,由于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具有一定周期性,一定时期内的卫生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加强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将是新区卫生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表4 2015年雄安、浦东、深圳卫生资源配置比较

2 国内其他新区卫生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1 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国家级新区。特区建立初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有力保障了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特区建设的前十年左右(1979-1993年),医疗机构增加338家,增长近6倍;床位增加4673张,增长近9倍;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1,047人,增长近10倍;卫生投入经费增长2倍;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生产基地增加53家,增长53倍[7]。此外,卫生人员中高级职称比重、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程度、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医药产业均获得了较大提升。当前深圳特区正在向打造健康深圳,构建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的定位迈进。详见表5。

2.2 上海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成立于1993年,成立初期拥有医疗床位3918张,卫生技术人员5201人,千人口床位2.82张,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75名,卫生投入仅为同时期市区卫生投入的56%。浦东新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医疗卫生的保障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医疗卫生发展的有力措施,包括改革创新卫生管理模式与机制、增加卫生财政投入、发挥新区政策优势、注重市场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具体包括实施院长负责制,加强对于医院的激励;鼓励社会办医,活跃医疗市场;根据商业、工业、居住区的不同特点,基于功能社区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详见表5。

表5 我国部分新区与特区卫生发展特点

3 国外城市新区医疗卫生发展特点

3.1 马来西亚布城

为减轻首都吉隆坡的集聚与压力,马来西亚于1996年启动了新的行政中心布城市的建设,目前除最高法院等个别机构外,基本完成国家机构的搬迁。布城新区的建设为首都吉隆坡释放出大量的空间资源,是国际城市新区建设的成功案例。布城建立过程中将公共卫生与健康作为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早期规划中,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关——布城管理局对包括公共卫生与健康在内的公共事业进行统筹管理;同时,注重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为新的行政中心的建设注入活力[11]。详见表6。

3.2 日本城市副中心

日本是城市副中心较多的国家,主要分为综合型与主导型两类。大阪商业公园(Osaka Business Park,OBP)是综合型城市副中心的代表,为实现不夜城的城市发展目标,OBP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将医院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规划;作为首都副中心的埼玉副都心其职能定位与我国雄安新区相近,埼玉副都心将医疗卫生作为城市安全的重要内容进行考虑,副都心内设置有埼玉红十字医院,系统保障灾害的医疗活动支援功能[12]。详见表6。

3.3 美国纽约市

纽约都市圈是科学合理的城市分工协作的典范,主要包括华盛顿、纽约、波士顿、费城和巴尔的摩5个城市。5个城市通过区位比较优势以及市场因素的综合比较,逐渐形成了产业格局鲜明的城市分工协作机制。其中,作为都市圈科技中心的波士顿市承担了纽约都市圈的医疗服务产业功能[13]。详见表6。

表6 国外城市新区医疗卫生发展特点

4 雄安新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结合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与卫生资源配置现况,新区医疗卫生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4.1 卫生资源配置相对薄弱

主要表现在内部卫生资源配置不均与外部横向比较资源配置不足2个方面。从内部来看,容城、安新、雄县3县的卫生资源配置差异较大,容城的千人口床位数与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均远高于其他2县,安新县的卫生资源配置最为薄弱;从外部来看,雄安新区的千人口床位数与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与保定市、河北省的平均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4.2 卫生服务体系缺乏有机整合

从内部来讲,容城、安新和雄县3县的卫生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整合,各县的卫生服务体系依然相对分散;从外部来讲,雄安新区与京津冀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衔接尚未完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力度不足。健全新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完善雄安新区城市功能、增强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的重要内容。

4.3 卫生技术人员相对短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卫生事业发展中最有活力的资源。雄安新区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仅低于保定市、河北省的平均水平,而且远低于同等级的国家级新区配置水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具有周期性,一定时期内的卫生人力资源相对紧缺,作为非首都医疗卫生功能外迁的重要承载地,部分医疗机构的迁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雄安新区卫生人员相对短缺的现况,但是人才引进的保障措施和配套制度如不及时跟进,人才流失也可能成为潜在的问题。

5 建议

5.1 合理规划医疗资源配置

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在于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部分教育、医疗和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将作为非首都功能进入雄安新区。这种承载并非是盲目搬迁,雄安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必须紧密围绕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同时不能忽视雄安本地的医疗配置现况与医疗服务需求特点。功能社区将会成为雄安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对医疗机构的布局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的覆盖中应对功能社区的服务需求予以足够关注,考虑到雄安新区的发展现况,对于医疗资源的配置规划应同时考虑配套措施的跟进。医疗资源配置需要结合雄县、安新和容城3县的现况,安新县可以作为人口导入和机构迁入的重点区域,容城县注重卫生资源结构的调整,雄县应加强医疗资源短板的补平。

5.2 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当前雄安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发展水平相对薄弱,内部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明显,医疗服务体系相对分散,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雄安新区医疗综合水平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实现与京津冀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对接,在承载转入功能的同时,加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另一方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构建完善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与双向转诊机制,同时根据新区功能定位、人群分布特点对专科医疗服务需求进行保障。

5.3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经济特区等国家级新区的经验表明,体制机制改革是新区发展的活力所在。体制机制改革既包括破除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阻力与障碍,同时对新区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提供有力支持。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健康中国2030”进入启动之年。一方面,需要为雄安新区的医疗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包括医疗专项政策、医疗保障政策以及配套政策;另一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此外,应将新兴要素如大数据、信息化有效融入到新区卫生发展中,助推新区卫生发展。

5.4 增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卫生人力相对不足的问题,雄安新区在卫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医务人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另一方面,需出台积极举措加强人才吸引力度,特别是对高端人才的引进与招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与配套制度,为随首都医疗机构迁入的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需求保障。

5.5 推动社会办医力量发展

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马来西亚布城市医疗卫生发展中的共同特点。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雄安新区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鼓励医药科研企业的进入,形成良好的创新驱动氛围。同时,积极推动社会办医力量的引入,弥补新区卫生发展中的短板、活跃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并结合新区职业人群特点,实现对多层次医疗需求的满足。

[1]张耀军.从雄安新区设立看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J].群言,2017,(5):13-15.

[2]王 芳,李永斌,丁 雪,等.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2):894-896.

[3]林利剑,滕堂伟.世界一流科学园产城融合的分异、趋同及其启示——以硅谷与新竹科学工业园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8):33-37,64.

[4]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经济年鉴(2012-2016年)[EB/OL].(2017-04-07)[2017-11-09].http://www.hetj.gov.cn/hetj/tjsj/jjnj/.

[5]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局.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16年[EB/OL].(2016-11-16)[2017-11-09].http://www.pudong.gov.cn/shpd/InfoOpen/ Detail.aspx?Id=778279.

[6]深圳市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16年[EB/OL].(2017-01-20)[2017-11-09].http://www.sztj.gov.cn/xxgk/tjsj/tjnj/201701/W0 20170120506125327799.pdf.

[7]刘家琛,邓宜兴.深圳市卫生事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4,(8):402-404.

[8]黄震宇.发展中的浦东新区卫生事业(摘编)[J].卫生经济研究,1994,(3):19.

[9]胡 睿,刘权莹,范 莹.天津市滨海新区医疗卫生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创新 大卫生格局优势尽显[J].中国社区医师,2012,28(24):3.

[10]朱宗斌,郭一民,吴琼芳,等.我国国家级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甘肃科技,2013,29(23):5-9.

[11]邢 琰,田 爽.布城:马来西亚新行政中心的崛起之路[EB/OL].(2017-05-31)[2017-09-12].http://www.rmlt. com.cn/2017/0531/476646_2.shtml.

[12]赵 芳,刘彦君,张 炜,等.日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经典案例及经验借鉴[J].天津科技,2017,44(1):30-34.

[13]冯怡康,马树强,金 浩.国际都市圈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12.

ResearchonhealthservicedevelopmentinXiongannewareabasedonviewingangleoffunctionalcommunity

FANG Liang,WU Ling-fang

(ShanghaiHealth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ShanghaiMedicalInformationCenter,Shanghai200031,China)

It is from viewing angle of functional community,take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of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of Xiongan new area with other regions.It combines with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new city areas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 needs in Xiongan new area,puts forward perfect sugges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ealth service development in Xiongan new area.

functional community,Xiongan new area,health resource

2017- 09- 19

10.3969/j.issn.1003-2800.2017.12.001

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循证公共卫生与卫生经济学(15GWZK0901)

房 良(1987-),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

吴凌放(1976-),女,江苏阜宁人,博士,经济师,主要从事卫生规划、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

R197.1

A

1003-2800(2017)12-0018-05

(本文编辑:何庆节)

东北、华北地区第十九次卫生经济学术会议在河北正定召开

本刊讯2017年11月21日,东北、华北地区第十九次卫生经济学术会议在河北正定召开。会议由河北卫生经济学会主办,河北省卫计委副主任段云波到会致辞,卫生软科学杂志受邀参会,主编助理/编辑部副主任胡焕庭到会祝贺。来自河北、辽宁、北京、天津、山西、吉林、黑龙江等七省市的100余位专家、教授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国家卫计委事业单位总审计师韦四皇作“审计监督的重点及内控建设要求”的主旨发言。与会者围绕“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医疗机构患者分级诊疗情况”、“医院全面预算集成管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等多个主题进行广泛交流。从卫生制度建设、财务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等不同的角度分享了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异彩纷呈。

此次会议为“两北”地区的卫生经济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主办方的精心筹备、安排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邹 钰 焕 庭)

猜你喜欢
床位数资源配置医疗卫生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