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学业生涯与教育

2017-12-19 01:31刘靖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9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反思高中

〔摘要〕通过重新梳理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落地的困境和学生生涯发展的现实需要,从高中生学业发展过程的宏观层面提出高中生学业生涯发展阶段模型、从不同发展阶段任务的操作层面提出高中生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这样有利于面对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使生涯教育落地的应对策略,实现高中生涯教育的辅导效果。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学业生涯;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9-0048-04

高考改革试点随着2017年上海和浙江高考的结束平稳收官了,虽然中间出现过一些插曲,但这些插曲引发了关注新高考改革的个人和机构的讨论和思考。作为旨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智力支持的生涯教育,在落实过程和实践检验后也需要我们的反思与改进。这里,我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思考,对于生涯教育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生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高中阶段的现实需求

(一)生涯教育的现实困境

虽然新高考改革试图通过选考学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为未来的发展进行生涯规划,但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较大的改变。在上海和浙江的试点中,我们发现学生、家长、学校和相关方面依然用功利的姿态面对新高考改革。这导致生涯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意识、课时、师资等原因,落实遇到阻碍。“高大上”的理论架构和“深细微”的周全设计往往并不容易落实。

(二)高中阶段的现实需求

在新高考改革试点平稳收官之后,我们发现升学依旧是大学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中生的主要生涯任务。正如舒伯所说,生涯并不局限于工作者角色的生涯发展,还应该包含学习者、休闲者、持家者、子女、公民等其他不同角色[1]。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需要的生涯教育不仅仅是职业生涯教育,还应该包含学业生涯教育。学业生涯教育是他们的现实需要。我认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生涯教育应该是这样的: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目标指引,学业生涯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自我发展辅导和选择决策指导。

二、高中生学业生涯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千年伊始,学者张恒亮提出学业规划的概念。他认为学业规划就是通过“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特点,端正学习态度、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进行求(升)学决策与学业管理的过程。”学业规划主要包含求(升)学决策和学业管理两方面的内容[2]。

学业生涯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教育活动。高中生学业生涯教育主要包含升学决策(包括高中选课决策、高考志愿决策)和学业管理(包括高中生学力发展和自我管理)两个部分。为了能够与职业生涯教育进行有效区分并说明学业生涯教育的具体内容,我通过以下表格分别对职业生涯教育和学业生涯教育进行比较。

三、高中生学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与应对

(一)高中生学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与介绍

根据高中生的求学过程和要求,高中生学业生涯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学业生涯觉知与适应、学业生涯定向与规划、学业生涯发展与拓展、学业目标调整与平衡等不同的阶段。应根据学生面对的不同的学业生涯阶段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育。

学业生涯觉知与适应阶段旨在唤醒高中新生学业生涯的意义、明确新高考的相关政策,同时协助学生做好学习衔接与适应;学业生涯定向与规划阶段主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协助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和选考学考选择并制定高中学业生涯规划;学业生涯发展与拓展阶段重在辅导学生规划落实,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调整等;学业目标调整与平衡阶段则在于协助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差距进行必要的目标调整与平衡,同时帮助学生看到基于当下选择的未来有多种可能[3]。

(二)高中生学业生涯发展阶段的问题及应对

为了更好地说明高中生不同的学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主要问题和教育内容,我在这里对各阶段的主要问题做详细的阐述。

1.学业生涯觉知与适应阶段

该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有没有良好的学业生涯意识和适应。对于学业生涯意识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协助学生进行新高考考试招生录取制度的相关政策解读、分享高考改革试点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明晰学业在生涯发展过程中的意義所在、讲解高中三年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等,从而唤醒他们的学业发展意识。而明确初高中学习差异并初步认识不同学科特点、难度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了解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和可能的冲突问题等学业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则有助于学生做好学习衔接与适应等。这是关于学业生涯适应的重要内容。

2.学业生涯定向与规划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是协助学生进行选考学考选择和升学路径初步选择和规划。其中选考学考选择是基于政策规定、大学专业选考学考自由度的探索而进行优势学科的初步判定。而升学路径初步选择和规划则是基于自身情况(身体、特长等)、家庭和就读学校等教育资源的权衡。

有没有探索选考自由度、有没有发现优势学科组合、有没有高中学业生涯规划、有没有自我认识和体验及确认、心理倾向的职业指向是否一致、有没有确认专业和大学、是否有责任意识和初步决策能力,这是该阶段主要面临的七个问题。

(1)有没有探索选考自由度方面。选考自由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可以自由选择选考科目,实现“考其所长”。根据新高考文件规定,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需有一门和高校所要求的选考科目相对应即可报考相应的专业[4]。因此,选考科目的设置对考生的制约并不大。但有两个因素需要我们考虑:一是在新高考改革的进程中,相关政策都会随着改革而变化;二是部分职业所对应的专业对高中选考科目有特殊要求。这时,根据当年高考有关政策探索选考自由度就很有必要了。

(2)有没有发现优势学科组合方面。是否有优势学科成绩,对于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竞争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学和专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生涯发展的起点,而成绩是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成绩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是否有学科兴趣、是否有潜在学科能力、是否有相匹配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是否能得到相应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课程设置长短安排、学科本身的难度特点以及其他影响成绩的偶发因素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科成绩的高低。这时,我们需要协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特点并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初步选择和学业成就假设。endprint

(3)有没有高中学业生涯规划方面。基于学科选择和学业成就假设,我们需要协助学生进行学习现状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确定学业发展重难点、精力分配和行动计划。例如有针对性地安排与参与相关活动、竞赛等,以便获得多元录取(自主招生等)的资格,加强自我管理和领导力培养,继续进行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培养和寻求资源帮助的意识和行动,寻找合适的学业、职业生涯导师等。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选考学考选择、升学路径选择、家庭资源、学校情况、其他教育资源、可能出现的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政策调整以及其他偶发事件可能对规划落实的影响,也需要保持对规划调整的开放态度。

(4)有没有较好的自我认识和体验确认方面。由于高中生还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且了解自己需要一段漫长的体验与确认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从兴趣、人格、能力(潜能)和价值观这五方面来引导他们。因为兴趣是生涯行动的牵引力,影响心情与动机;人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身与外界的互动方式,影响生涯舒适感;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涯发展的高度,影响生涯成就;价值观赋予生涯行动目的,影响生涯意义。学校或班级需要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体验、思考和认识自己的平台。同时,我们也需要鼓励学生个人多参与活动,不断地拓宽他们的视野[3]。

(5)心理倾向的职业指向是否一致方面。当学生对职业了解不清、对资源与可能性了解不足时,很容易会因为心理倾向的职业指向不一致而陷入迷茫之中。对职业的了解和对资源与可能性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缩小目标职业群,进而缩小目标专业群。

(6)有没有确认专业和大学方面。根据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可能因为自身特点和定位不同对选考科目提出不尽相同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尽快了解专业和大学。当学生缩小目标职业群进而缩小目标专业群时,学生开始根据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选考学考要求重新审视优势学科组合的选择和学业成就假设,并在选考学考选择的节点上做出决策。

(7)是否有责任意识和初步决策能力方面。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目标职业群、专业群和大学群之后,就需要作出决策——确定选考学考组合、初步确定大学和专业。大学目标对应着升学路径。升学路径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身体(艺术体育特长等)、家庭经济(中外合资办学、出国、专业学费等)和特长(自主招生中学科特长等)、高中学校教育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专业目标对应着职业、行业。职业、行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需要考虑是否符合政策导向、未来发展、社会需要、是否符合自身特点、专业要求等因素[5]。因为在做决策时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这时,我们需要培养学生选择的责任意识和开放观念,以避免高中三年出现患得患失的心态:面对变化成为常态的世界,没有永远都对的选择;只有努力才会让当初的选择变得有意义。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告诉学生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很多开放的后续可能[6]。

3.学业生涯发展与拓展阶段

该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是否有发展阻碍因素、是否有自我管理能力、是否有学力发展可能这三个主要问题。它们是根据学生学业生涯定向和规划之后进行任务确认与任务实施的阶段。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权衡等。

(1)是否有阻碍因素方面。白岩松曾经说过,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的。如何让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做到风险可控,这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关注的问题。我们无法跟踪每件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风险事件。培养高中生抗逆力、提高心理韧性水平,则成为必要的途径。它需要从高中生的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和效能因素入手。

(2)是否有自我管理能力方面。领导力理论认为自我领导力包含三大能力——挑战现状、独立思考和自我负责,同时还需要自我驱动、个人高效行动和设定个人目标。因此我们可以在目标管理、压力管理、自我教育等主题方面提高学生自我领导能力并协助学生构建自我驱动行动体系。

(3)有没有学力发展可能方面。学力发展是学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的现实需要。我们可以按照学习过程来设置辅导主题,如:计划与管理、学习方法与风格、阅读与预习、互动与听课、记忆与复习、结构化思维与审题、考试心理调适等。同时,也可以增加元认知、注意力、思维导图等方面的教育与辅导[3]。

4.学业目标调整与平衡阶段

随着选考学考的结束和统一高考的到来,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客观条件与定向之间的差距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平衡。对于选择升学的学生来说,需要在志愿决策中看到未来的多种可能;而对于选择复读的學生来说,需要在选考学考中重新选择或者重新调整。

该阶段的问题主要是:理想(目标职业、目标大学和目标专业)与现实(成绩、身体条件、家庭条件等)是否不一致以及调整过程中是否需要与重要他人协调与平衡。

(1)理想与现实是否不一致方面。我们需要协助学生和家长看到每种志愿选择或“妥协”的背后有其他后续可能——转专业、选修第二专业、课外自学、就读研究生时的转换、就业后的转型、大学地缘优势、大学实力、人际资源优势等等。在了解相关录取政策和录取规则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规范的志愿填报技巧获得相对合理有利的录取结果,避免常见的志愿填报误区。

(2)是否需要与重要他人协调与平衡方面。与重要他人的意见不一致时,同样需要为他们拓展更多思路并寻求“求同存异”的可能。在个人志向和经济效益之间,积极寻求重要他人的协助和支持。

四、结语

新高考改革后的生涯教育在落地过程中存在种种困境,而生涯选择本身也带有阶段性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现阶段,面对学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寻找一条出路。学业生涯教育就是这样一条出路,它既强调通过职业生涯教育给学生指明职业发展去向,又重视现阶段学生学业发展的需要。希望本文的思考能够给生涯教育的落地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恒亮.量身选专业按分定学校—瞄准就业填志愿[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5.

[3]刘靖文.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内在脉络与内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 (15) :28-31.

[4]陈锋.浙江新高考学习策略与志愿填报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5]欧阳文邦.大内高手解密高考志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钱静峰.是时候聊聊生涯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第二道德中学,莆田,351256)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反思高中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