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农场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以大班“柿子主题课程”探究为例

2017-12-20 05:41郭文艳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17年33期
关键词:柿叶柿子游戏

文/郭文艳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农场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以大班“柿子主题课程”探究为例

文/郭文艳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认知发展特点,同时还满足了幼儿童年幸福生活的需求。我园“开心农场”资源丰富,我们理性分析其资源优势,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多元的自发性游戏活动,把游戏活动的要素与精神渗透到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精神,让幼儿在其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一、“我们的发现”——聚焦兴趣

大自然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丰沃土壤,赋予孩子们取之不尽的源泉。意大利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推崇这样一个课程理念:“环境生成课程,环境如同教师一般,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幼儿园的课程来自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我园的“开心农场”不仅环境优美,里面的一草一木、一沙一土、一角一景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

【情景回放】9月,秋意正浓,我们带领孩子们来到他们最喜爱的“开心农场”,农场里好多水果都挂满了枝头,橘子又圆又绿,闻一闻,香香的;枣子有红有青,尝一尝,甜甜的;石榴又大又红,摸一摸,硬硬的;柿子多得坠弯了枝头,看得孩子们口水直流……忽然,小贝有了新发现:“老师,你看地上也有好多柿子呢。”随着小贝的一声提示,孩子们顿时将目光从树上转移到地上,“哇,这里也有柿子。”“这个柿子还小小的,怎么就掉下来了呢?”“这些柿子都是青的,还没成熟就掉下来了。”“好可惜,我们把它捡回家吧。”……孩子们的兴趣点顿时被地上的柿子吸引了过来。

【思考探究】幼儿的兴趣、能力、情感、态度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固定不变、预设性很强的课程是不能适应当前幼儿的发展需求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分析其兴趣和需要,依据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游戏、探索的机会。通过孩子们的目光、对话、提问,我捕捉到他们的兴趣点聚焦在了“柿子”上,于是,一场关于“柿子主题课程”的研究活动开始了……

二、“我们的体验”——探索奥秘

(一)计划与决策

主题确定之后,为了更好地接触、了解和发现柿子,老师把孩子和老师的想法告诉家长,让家长成为我们的研究伙伴。并且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关于柿子的资料和资讯。周末,孩子利用绘画的方式提出了自己关于柿子的疑问,这些问题不断点燃孩子更高的探索热情。接下来的时间,老师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制定主体学习网络和目标,同时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活动,支持孩子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寻访与探究

探索一:柿子掉落之原因大探秘

柿子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掉下来呢?我引导孩子们对掉落原因进行大胆猜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是不是柿子树生病了?”“是被小鸟啄的吧。”“不对,肯定是柿子太多了,大树承受不住了。”“是被虫吃的。”“昨天刮大风了,有可能是被风吹掉的。”……孩子们用画笔将自己的猜测记录了下来。

看到孩子们探秘兴致很浓,又得不出结果,于是我因势利导,告诉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查一查资料吧。第二天,孩子们纷纷交出了他们得出的结论:原来,柿子掉下来是这些原因:

1.由于柿树本身的生理失调所引起的生理落果;

2.因炭疽病或柿蒂虫等病虫害造成的落果;

3.低温、多雨或过旱的气候原因导致的落果。

掉下来的柿子如何处理呢?通过孩子们的讨论,有的被放进了区域游戏区,有的被埋了起来。

课程的主人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浸入课程,全神贯注地置身在课程活动中,深入探究,丰富体验,创造表达,拓展经验,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因此,教师更需要成为那个支持儿童成为课程主人的人,专注于不断地引发幼儿对现有知识的不满足,努力打破幼儿的原有思维框架和原有知识经验体系,不断引发新问题的产生并及时给予幼儿自己尝试努力解决新问题的环境与材料,使幼儿始终置身于需要学习的状态中。作为老师,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对孩子的疑问进行及时回应,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记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验证,并支持孩子的后续活动。

探索二:采摘工具之选择大探索

虽然掉了一些柿子,但是树上还有很多呢。孩子们望着满树的柿子垂涎欲滴,“老师,树上好多的柿子都已经黄了。”“那我们就把成熟的柿子摘下来吧。”高兴之余,孩子们发现,成熟的柿子都长在很高的位置,根本就摘不到,怎么办呢?于是,“采摘工具大探索”的活动开始了。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支持作用在于提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这时,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农场观察柿子树,分析柿树的高、粗等特点,数一数农场内现有的器械,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孩子们列出了多种用途的工具:梯子、油桶、粗管子、棍子、轮胎……哪些工具可以派上用场呢?孩子们进行了第一次尝试。第一次摘柿子,孩子们发现登上油桶可以摘到矮处的柿子;梯子可以帮助我们爬到树上去摘高处的柿子;棍子可以打掉一些柿子;其他的工具基本派不上用场。但同时,也发现了其他问题:掉落的柿子,摔到地上很容易裂开;油桶的活动面积太小,采摘受局限。于是,我们针对出现的问题,又进行了第二次讨论。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些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工具:梯子、油桶、床单、摘果器、平衡木、篮子。带上这些工具,孩子们自由分组,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你爬梯子我来扶,你摘柿子我拉床单接……通过努力,孩子们终于摘到了柿子。

丰富多样的农场课程,充分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农场内开放的活动空间,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开展游戏活动;开放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可自由地取放、操作,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与周围环境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促进个性发展;开放的活动时间,给幼儿的游戏探索活动提供保障,让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自然地发展。

探索三:食用之方法大搜索

柿子摘了一篮又一篮,看着黄澄澄的柿子,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尝上一口。“柿子除了生吃,还可以怎么吃呢?”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开来:柿子可以做成柿饼,可以做成果酱,可以烹饪成熟食……恩恩小朋友说:“柿子的叶子可以泡茶的,我爷爷喝柿叶茶的。”原来柿叶也可以食用啊,那就让我们来尝试做一做吧。

孩子们自主选择分成两组,一组做柿饼,一组做柿叶茶。首先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一下做柿饼和柿叶茶的步骤,并进行记录。接着,老师带领孩子们按照步骤开始分组进行。做柿饼的孩子开始查天气、选柿子(硬的)、剥柿皮、串柿子、晾柿子。做柿叶茶的孩子开始进行原料采集、热烫杀青、冷水浸泡、阳光暴晒。孩子们品尝着自己制作的食物,心里格外甜蜜。

幼儿园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幼儿获得各种各样经验的过程,制作柿饼和柿叶茶,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活动内容、形式、环境以及操作材料等都富含探索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得丰富多样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扩展和更新。

探索四:柿子义卖活动之体验

柿子虽然好吃,可是不能多吃,还剩下这么多柿子怎么办呢?孩子们又讨论了起来:“给弟弟妹妹们吃。”“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品尝。”“多做点柿饼保存起来。”……简单的谈话交流,不经意间让孩子们懂得了分享。这时,有孩子提议说,马上要到重阳节了,我们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吧。可是,距离重阳节还有一段时间,柿子不能长时间保存,怎么办呢?那我们就把它换成钱,用钱买东西再去看望爷爷奶奶吧。于是,柿子义卖活动诞生了。

卖柿子之前也要先做个计划表:大小柿子要分开卖;价格如何定;场地选哪里;柿子怎么卖……根据提出的问题,孩子们商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按照计划,孩子们将柿子根据大小进行分拣、包装,推着小车,来到了菜场、超市、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开始,没人主动前来买柿子,孩子们很着急,但是羞于开口吆喝。我看到后,鼓励幼儿跟菜场的菜农一样大胆吆喝,或者带上柿子“主动出击”。孩子们逐渐放开了手脚,卖得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高,很快,小车里的柿子见底了。看着鼓起来的钱袋子,孩子们获得了满满的成功体验。

在这里,教师应坚持对儿童的尊重与热爱,在充当引导者的过程中实践“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我们不能确定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时,我们宁愿从积极的一面去相信,相信他们是有潜能的,这种信念会在无意识中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待幼儿的方式,而孩子的行为与能力也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回顾和反思

回顾和反思是孩子总结经验和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每天孩子们都会将自己的经历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同时不忘记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不知不觉,孩子们的相互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主题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感受,有的孩子制作了主题学习小书。他们在记录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感受到了探究学习带来的满足和进步的喜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三、“我们的收获”——快乐成长

随着“柿子主题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思考多了,材料准备多了,观察记录多了,口头讲解少了,凭空示范少了……教师从思想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改传统“手把手教”的形式,变接受性的教学为启发式引导。整个主题活动均以游戏为活动主体,涵盖了一日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开放的活动空间、时间,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始终强调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让孩子能够自由学习、游戏、交往,发展个性,收获经验。

在“柿子主题活动”推进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而老师基于孩子想象的空间和时间,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以发展幼儿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在采摘柿子过程中,孩子们的攀爬、平衡、手眼协调等动作技能有很大的提高,遇到了困难,也会分工合作,团结互助,想办法克服,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其社会性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产生了很多艺术的创想,创作了柿子娃娃、柿叶贴画、树枝创意等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柿子主题活动”不仅萌发了孩子们对柿子的喜爱情感,也激发了孩子们用艺术的方法去表达自己所看到的世界。

幼儿在不断的观察、发现、探究、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在和老师、家长、伙伴互动交流中,完成了这一主题活动,这一过程也是老师与孩子共同探索、研习成长的过程。孩子带给我们的惊喜是学会了发现问题,遇到难题可以通过观察、互访、调查、记录以及与成人互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程实施的目的性、计划性正是需要有效地针对当地、当时、当前的幼儿。“柿子主题活动”的选择源于孩子的生活,课程的设计与组织,也是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活和经验,及时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并为之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充分体现了“自由、自主、创新、愉悦”的课程游戏化精神。这种富于游戏精神的课程,必定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儿童兴趣,珍惜幼儿生活,尊重幼儿游戏权力,引导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游戏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长自主、自信、愉悦的内心体验,获得快乐成长。

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我园教师一直坚守游戏精神是课程之魂,是充盈在课程中的阳光雨露;一直坚持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和儿童一起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课程,由此让我园课程更丰满,更具生长性。

猜你喜欢
柿叶柿子游戏
柿子乐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柿叶临书
柿叶临书
山里的柿子红了
来自柿子的烦恼
柿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口腔崩解片处方的优化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