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12-21 02:53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后备套路教练员

于 野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广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于 野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广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人才培养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广西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地市级竞技武术套路培养部门展开实地调查,分析广西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运动员、教练员及训练场地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随着全国竞技武术套路的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全国各省市的竞技武术运动也蓬勃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虽然搭上了这班“快车”,但是由于地处祖国南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竞技武术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的位置。在过去的几届全运会中,广西代表队收获寥寥。这一方面反映了广西竞技武术套路实力不足、优秀人才匮乏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西长期以来培养运动员的环境并没有得到提升。不过广西对练习“南拳三项”的运动员的培养有独到之处,曾培养出黄春妮、欧夏生等顶尖选手,其中黄春妮更是获得过包括亚运会南拳三项全能、九运会南拳三项全能冠军在内的多项好成绩。这些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背后不仅反映了运动员艰苦的训练,也说明了广西的条件适合出产这类运动员。了解其中的规律,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出产率,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西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查阅与整理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国内武术网站、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有关于近几年竞技武术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同时广泛阅读有关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研究领域的著作,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

1.2.2 问卷调查法

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制订了《广西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运动员调查问卷》和《广西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教练员调查问卷》。其中运动员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训练的年限、训练的动机、训练的时间等,教练员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历、科研情况、训练方法、场地器材等,采用实地亲自发放与回收和委托发放与回收两种形式。共发放运动员问卷300份,教练员问卷14份。详情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统计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和EVIEWS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类汇总、百分比、趋势分析等常规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运动员现状

2.1.1 运动员练习武术的动机分析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成就大小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练习武术动机以及长远规划的影响。一般来说对这项运动有着最原始的兴趣的人会有比较高的成就,相对于其他动机类型的运动员,他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多的个人资源。

表2表明,有近一半(43%)的运动员是为了升学加分而参与了武术套路训练,并非为了要从事相关的事业。受到父母影响而参与训练的占受调查人数的 6%。受训理由并不清晰、受到同龄人影响跟风、理由荒诞(如为了吸引异性)等原因归结为其他,这部分占总人数的27%。为了强身健体而参加套路训练的运动员占总人数的12%,与因为兴趣受训的人数相当。各套路队水平拔尖的运动员基本由最后两部分动机类型的运动员构成。他们中会有大约三分之一会进入体工队进行更高级别的训练。由此可见,“兴趣引导”和“强身健体”是两项重要而正面的动机类型;具有正面的动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水平的提升和长远发展。

表2 运动员受训动机(%)

在所有动机类型中,占有比例最大的是“升学加分”项,这是我国过去升学政策引导产生的,随着高考加分政策的改变,因为这类动机而参加训练的运动员人数将大量减少,由此可能使整个后备人才的数量急剧减少一半甚至更多。

2.2.2 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分析

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是运动员受训意愿的体现,是其主观能动性的外在表现,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状况。竞技武术套路本身就是一种能够改变思想面貌的运动,长期坚持训练,不仅能够增强技战术水平,也能改善受训人员的精神面貌。积极的训练是保证训练成绩的前提,就像文化学习中的作业一样,武术动作的记忆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本文通过调查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以及对训练的态度多方面分析其积极性。

表3、表4反映了运动员每周训练的时间和他们对训练的态度。人数最多的是每周训练6-8小时的运动员,其次是训练0-2小时的,也即是每周到体校训练1次和3-4次的运动员是最多的,按照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可以估算总体(广西壮族自治区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平均周训练时间:

其中h为平均训练周时间,hi为各项代表值(例如0-2小时的代表值为1),pi为各项样本占所有样本的比例。最后得出平均周训练时间为4.72小时/周。这个数值对于一项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来说显得十分不足。足够的训练时间是成绩的基本条件。造成训练时间不足的原因很多,直接的内因是运动员的积极性不高,外因是训练条件差,教练管理不到位。图3中按照积极程度显示了运动员对训练的态度,最多的一项是“完成任务”,即将套路训练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日常任务的运动员是最多的,真正热爱武术套路运动的运动员很少,与在武术套路训练是感到痛苦不堪的运动员数量都是25人左右。运动员感到痛苦不堪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训练量过大,也可能是对训练不感兴趣、没有需求,或者是因为训练年限较短,训练伊始产生的不适应。而乐在其中的那部分运动员都是训练需求比较大的,值得教练员注意。

表3 运动员对训练的态度

表4 运动员每周训练量

2.2 广西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

全区各队共14名教练员中,有4人执教年限在5年以下,其余10人执教年限均在5年以上,其中有4人执教10年以上。4名执教年限5年以下的教练没有取得职称,其余10人中,有3人为初级职称,6人中级,1人高级。取得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偏少。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练员自身水平,另一部分是评定体制的限制。同时可以看出,有多名30岁以下但执教年限在5年以上的教练员,他们一般是退役运动员经过了比较短暂的学习,就开始从事教练工作。调查发现,所有的教练员都是广西人,一般在出生地工作,一般也有在所执教套路队受训的经历,对队内的情况十分了解,开展工作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教练员的年轻化。

2.2.1 教练员的学历、科研水平及工作认知能力分析

如图1所示,14名教练员中有10名具有本科学历,4名学历大专。其中大部分是少年时期在各套路队受训,在取得一定成绩后进入本科体育院校学习,获得文凭之后回到套路队从事教练员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是退役的运动员直接留队参与教练工作,一定年限后进入本科院校脱产进修,获得本科学历。注意到所有教练员中没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相比于其他省份如新疆、陕西、山东等省份情况差距较大。教练员学历是影响其执教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更高学历的教练员更能接受先进的执教理念、管理方式,在处理突发问题和科研能力上都有优势。

图1 教练员学历情况

因此,高学历的教练员,对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

表5 教练员每年发表论文情况

表 5显示了广西各市套路队教练员每年发表论文的情况。有一半以上(53%)的教练员年发表论文为 0篇,(40%)的教练员平均每年发表1-2篇论文,只有一名教练年发表论文在2篇以上。在寻访过程中,作者了解到,大多数教练员不会主动发表论文,他们没有科研压力,也没有科研需求,同时繁重的工作任务也让他们难以分出精力进行研究,写作。一般只有在评职称时,才会发表少量论文,且影响力不高。

同时,较低的学历也是阻碍教练员科研进步的一大因素。在全部14名教练员中,没有一名具有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大部分是体育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我国本科教育一般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以及拓展知识面,对研究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因此,没有通过研究生学习,掌握足够的研究技能和思维方式,没有习惯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广西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科研能力滞后的重要原因。2.2.2 教练员训练方法与效率分析

采用何种训练模式,针对何种目标,训练方法是否合理,训练强度是否合适都直接影响着训练的效果。同时教练员指导是否能被运动员接受,运动员的诉求、反应是否能迅速地反应给教练员也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

通过对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的运动员不清楚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只是定期到体校接受训练,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有一定程度的共识,了解自己的训练进程,只有少数运动员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对自己的训练进度把握精确。结合教练员的意见得知,他们由于工作量和精力的限制,一般会有区别的对待运动员,一般训练到一定年限、展现出天赋与潜力的运动员会成为他们的关注对象,然后有意识的进行针对性培养,这部分人会获得教练员的计划安排;而这部分比较出色的运动员中会有成绩比较拔尖的少部分人,教练员会重点照顾,制定相对详细的训练计划和时间表。表 6从运动员认知的角度反映了各套路队训练计划的安排情况,与教练员的问询结果是相符合的。

表6 运动员对训练计划认知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一半的运动员属于有计划的训练,但是计划粗糙、简单,持续性、条理性不强。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运动员会有长期的训练计划,其他运动员的计划就比较随意,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改变。可以看出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上,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默契差,计划的指导意义不明显,教练员的训练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部分教练员对信息的储存管理还处在较为原始的状态,只对运动员的基本信息作采集,存于纸质的文档中,有4名教练有运动员的参赛情况记录,但并不详细。而对于运动员的训练状态、伤病情况,教练员都是凭借经验和记忆在管理,难以做到科学、详尽。

教练员采取比较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效率的低下,他们不能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况,不能迅速快捷地对计划做出改变、调整;不能有效的利用出现的契机来调整训练的节奏;对运动员的训练缺乏针对性,只能练习基础和简单的动作等。

2.3 广西竞技武术套路训练场地及器材现状

2.3.1 训练场地与器材

场地、器材是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的物质基础,其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过硬,必然影响训练效果。各套路队的训练地点基本在市业余体校提供的场地内进行,个别套路队的场地稍大或稍小。器材方面,各套路队每年能获得一定数额的经费拨款用于耗材更新以及采购,其数额大小变化不大。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各套路队的场地可同时供 15-20名运动员同时进行基本动作训练,供2-3组运动员作套路练习,在赛前集训时会有场地不足的情况,这时,各队教练会安排参赛队员使用固定场地,而非参赛队员的日常训练会停止或者自寻场地。

各队武术器材的更新情况也不理想,仅能保证耗材的更新,对于新器材的采购无能为力,各套路队的训练项目常年不变。

3 结论与建议

3.1 运动员方面

目前广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后备人才培养遭遇的生源匮乏、退役运动员难就业等问题,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这项运动的社会影响力不足,领导不重视、民众不支持。这正说明这项运动的价值没有被大部分人认识到,没有从这项运动的运作中获利。因此,宣扬、灌输竞技武术套路的价值,提升该项运动的社会影响力,是从事与之相关工作人员的必须重视的工作。而商业价值的开发成为了这一系列目标的结合点。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体育产业的产值大约相当于文艺产业的6倍,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体育项目产业化会让这个项目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通道。然而竞技武术套路的产业化相当缓慢,就广西来看,区内的商业比赛屈指可数,相关的商业活动也很少。目前社会影响力比较高的商业化赛事有南宁“三月三”擂台赛,柳州的水上擂台赛。因此本文认为,竞技武术套路的产业化应该加大步伐向前迈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和政府扶持政策的变化,体育产业化在未来的几年将进入一轮新的发展周期,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3.2 教练员方面

教练员执教能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导训练的能力,另一部分是竞赛事务的处理能力,前者有大量的规范、教条可以借鉴,后者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因此,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提高教练员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这就需要管理层要为教练员创造能学习,多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尽可能组织培训和交流,在适当的时候敦促教练员接受学历教育。要配合信息管理体系的升级,建立起一套能够实行的评估机制,掌控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情况,让教练员的整体素质保持在稳中有升的可控状态下。后备人才信息管理不够科学,多项数据难以记录,训练计划粗糙,训练效果较差。因此,训练系统的建设从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出发点,收益最大,理由有二:第一,高效的信息管理直接提升活动效率,避免重复浪费;第二,稳定的信息记录体系能帮助活动主题记录和分析,提升研究效率,减少错漏。

3.3 场地器材方面

广西区内各套路队的资金、场地并不充裕,直接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培养,但是受限于传统和经济实力,要求政府财政拨款追加有很大难度。因此本文分析历年来的区内比赛状况,认为有可能的办法是现有的资源优化配置,各市套路队南拳、南刀、南棍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因此可以考虑战略性放弃一些劣势项目,集中力量将这几项水平提高。

[1] 洪浩.竞技武术套路竞赛发展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1.

[2] 陈孝慧,从功能价值结构谈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4):44-46.

[3] 田林等,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考试周刊,2007(22):89-91.

[4] 徐永峰,广西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

[5] 王晓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趋势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2003(2)∶11-13.

[6] 刘同为,王震等,我国竞技武术训练体制新模式的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2)∶31-34.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Guangxi Competitive Wushu Sports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YU Ye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Guangxi,China)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KY2016LX157)。

于野(1980-),广西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后备套路教练员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