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养成式教育探索

2017-12-26 10:22霍艳霞
商情 2017年42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职业素养校企合作

霍艳霞

[摘要]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的要求,是助力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更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高校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转变、酒店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迫切需要与人才培养现状之间的矛盾,对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文章从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等理论研究的视角审视应用型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努力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改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方法,以期滿足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需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素养 养成教育

1.职业素质及养成教育的概念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职业素质受后天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学习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就当前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求来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职业道德,具体地说是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积极乐观、用心、开放及始终如一的品质同时将职业兴趣、职业情绪也纳入其中;第二层次是通用的职业能力,具体是交社会交往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以及外语能力或第二外语和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第三层次是专门的职业能力,是各自的职业或岗位特殊要求所决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这里,我们把第一、二层次素质称为职业素养,第三层次称为职业能力。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训练。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教师的正确指导以及学生的自我学习等途径养成塑造较高的职业综合品质。

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酒店数量不断增加、客人对服务期望值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酒店业人才缺乏及人才素质、水平与酒店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院校教育与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存在脱节。北京联合大学调查发现,每年进入酒店行业的毕业生不会超过30%,毕业后3年坚持在酒店行业工作的学生实际上只有10%。实习前去酒店工作意愿的学生有89%,但是实习结束只剩下了59%。以上数据说明目前的职业素养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综合品质普遍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首先,现有人才模式偏向专项能力培养。一是人才培养观念强调职业能力。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观念以应用为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贯彻执行时强化基础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企业实战训练等方面。所谓基础技能训练指的是职业素养的第二个层次即通用职业能力,普遍强调第三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第一层次中职业兴趣等培养往往依赖课堂专业老师的教育;敬业、乐业、刻苦耐劳的品质培养过多的依赖课堂理论学习及团学工作的开展,无法与学生对职业的内在需要对接。根据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酒店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2016)》显示:酒店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始终不能与行业需求一致,教育脱节正严重制约着酒店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调查显示,89,88%的酒店在招聘员工时注重的第一要素是“服务意识”,但多数高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却对“服务意识”缺乏应有的重视:高校往往把毕业生定位于酒店管理人才,但酒店工作的特点却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很多专业院校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甚至是师资选择与学生管理上都存在误区。

其次,多数应用型院校在教育质量监控及评价方面,仅将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与学作为信息反馈的主要素,并依此进行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调控,而将行为训练、思想品德教育、团队意识等划归为团学工作,用综合测评的形式给予评价,以德育学分体现出来。综合教学质量评价中多以就业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形式体现。这种“两张皮”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方法决定了传统教育中职业素养养成的局限性和非均衡性

第三,一些院校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上“眼高手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学校在职业素养培养理论层面认识深刻而在实践中却无从下手,或者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关键是忽视了学生行为细节的训练和持续强化,缺乏系统有效的养成教育方案设计,校企合作也仅仅体现在学生专业实习方面的合作,而人才培养的过程,企业参与较少。目前,多数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入学教育中,都重点强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采用专业介绍及每学期专业认知实训提升职业兴趣。之后会利用学生大三上半学期的一部分时间和整个下学期作为就业前的顶岗实习期,这可以使学生深入社会,培养其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提升职业能力;同时在专业理论学习期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校企合作酒店的餐饮等部门暑期实践或临时帮工等,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从业人员。以上过程所体现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体验的积累,对于敬业精神和职业兴趣、情绪等处理缺少专业指导。众所周知,职业素质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不能简单地通过职业培训来获得。

最后,现有职业素养培养忽视养成教育模式的建立,即培养学生自主提升职业素质的能力。现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都属于千禧一代,在家庭中的宠儿,在专业填报方面存在随意性,对酒店专业的服务性岗位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成绩无所谓,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等,缺乏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主观意识和良好习惯。这一现状使得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打算往往只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渗透,以及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就业信息等,远没有建立起职业素质的目标,更不用说职业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对策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首席顾问张润钢认为:在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当前中国酒店业的企业侧和教育侧都存在问题。教育界应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师以及校园管理人手进行改革,酒店企业应给予“人”这一根本因素足够的关注。酒店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上必须要有颠覆性的突破。

(1)校企深度合作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培养方案设计。

一是以职业素质养成为中心设计培养方案。应用型院校基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为先、能力为本,但由于难以摆脱“两张皮”的培養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心往往只落在通用职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职业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难以有机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据此,学校和企业可以深度合作,具体操作中,可采用定向教育模式:即和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学生通识理论由教师完成,而基本素质和行为的训练、专业素质、职业行为习惯训练、岗位规范及顶岗训练等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学校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采用“三明治课程”即学习+实习+学习的方式,岗位规范训练及技能训练适当提前,使学生通过实习,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认识到不足,提供回炉再造的学习时间。通过校企双方合作、系统培养,促成职业素质全而养成。

(2)以职业素质养成为中心建立校企合作教学和管理团队建立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管理模式,形成学校教师、辅导员、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骨干为一体的教学团队,目的在于建设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校园环境,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融入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努力创设真实养成环境,真正实现理论知识、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的一体化教学。思想及行为规范由学校和企业人力资源部共同培养教育,而通识教育和职业能力由企业各部门经理及技术骨干共同培养。

(3)基于顶岗见习,独立工作,链接企业激励、反馈、奖惩等管理机制,促使学生自我修炼,形成个性品质,职业素质全而提升。此外,企业在人才找平及培养中,应摒弃重外表而轻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学历水平的观念,在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很多酒店亟须建立一套完善而科学的人才激励与发展机制,而不是仅靠“报酬”留人。对毕业生而言,酒店也应建立规范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帮扶”制度。引入管理培训生在制度,帮助毕业生快速成长为管理管理人。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摒弃了传统养成教育的弊端,通过环境同化、系统学习和全面训练,初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为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学生职业素样养成教育方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种校企合作以职业素质养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持续训练和强化职业行为、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方法,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职业素养校企合作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