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7-12-27 07:37郭恩棉李玉全刘宁侯竹美李超
考试周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实践

郭恩棉+李玉全+刘宁+侯竹美+李超

摘要: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能、个性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为指导思想,对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学业考核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分类别、多形式、重过程、全方位的学生学业考核模式,充分发挥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学业考核;实践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由此可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但是我国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接受教育”的束缚,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王晋堂指出,“教育问题的全部症结,就在于教育体制,更正确地说,在于教育管理体制”。在教育管理体制当中,考试与评价制度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考试的评定、区分与导向功能像是指挥棒,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但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比如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范围狭窄、考核内容片面、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合理、作弊现象严重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型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实现。因此,如何通过加速推进考试改革,建立一套合理的学生考核评估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对高校来说,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抓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代表性课程的学业考试改革为基础,将研究与改革相结合,探索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能动性和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

一、 改革思路

(一) 实行分类考核

根据课程特点将课程分类,分别尝试和采用成绩评分制、等级评分制等考核方式,有些课程可以实行“无不及格”制,如果考核不及格,成绩不记入档案,可以让学生重修,重修合格后,将合格的成绩记入档案,把因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压抑、焦虑等负担转变为轻松、愉悦的乐趣。

(二) 打破考试科目局限性

将同一学期、同一年级开设的内容关联度较大的课程实行综合考核制,考试内容可适当结合教师生产实践和教师科研,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改革期末成绩“一刀切”制度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增加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验或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环节的考核,减弱片面强调考试的结果和评判,对学生的品德、智能、个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消除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行为,加强了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 改革实践

根据改革思路,2014-2016年期间,通过到其他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调研和交流,以及本校专业老师的论证,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能、个性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为前提,将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主要分成:(1)理论性较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2)实践性较强课程和选修课程;(3)关联度较大的专业课程三种类型,并分别选取各类代表性课程进行改革实践。

(一) 理论性较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考核以减少期末考试分值、加强过程考核为主

选取《水生病原微生物学》《水生动物组织胚胎学》《水环境化学》《水产生物育种学》等课程进行了学业考核评价改革,改革主要思路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加强过程考核,减少课程期末考试分值,引导学生注重平日知识的积累;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细化评价标准,将学生的个人品行、行为操守、专业素养等方面都纳入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品德和个性等综合素质发展。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平日考勤所占分值,对学生到课情况、迟到、早退和请假情况进行考察;(2)增加课后作业、课堂问答、翻转课堂等环节,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互协作能力、资料搜集和整合能力、PPT制作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表现能力等,对学生的课上课下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养成踏实认真的作风;(3)改革考核评价只强调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现状,增加学生互评环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主人翁精神;(4)改革原来所有实验课结束后进行实验考核的方式为实验随堂考核,减少学生考前突击、投机取巧的行为;(5)增加学习态度评分环节,控制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6)降低期末考试分值,考试内容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分析题三种类型,对学生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考核。

(二) 实践性、操作性较强课程和选修课程考核采用等级记分制及无不及格制

以《组织切片技术》为代表课程进行学业考核改革。《组织切片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选修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石蜡切片和H·E染色工作,掌握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考核内容上,取消期末考试,加强平时实验过程控制,学业考核由考勤成绩、实验方案编写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四部分组成。(2)记分方式上,采用等级制,成绩记录设置了A、B、C、D、E五个等级,考勤、实验方案编写和实验操作三个成绩都在C以上算考核合格,但只要实验操作一项不合格,课程考核就算不合格。如果考核不合格,成绩不记入档案,可以让学生重修,重修合格后,将合格成绩记入档案。

(三) 关联性较强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实行综合考核

这部分改革主要表现在教学实习环节和某些关联性较强实验课之间,有利于学生比较、综合相关联内容,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具体操作是将之前分散进行的甲壳类增养殖学实习、鱼类增养殖学实习、棘皮动物增养殖学实习、藻类增养殖学实习合并一起进行,形成“水产专业课程综合教学实习”;整合原来分散开设的甲壳类、贝类学和藻类学实验内容,开设“甲壳贝藻综合实验”课程;整合鱼类增养殖实验和棘皮动物养殖实验,开设“鱼类与棘皮动物养殖综合实验”。课程整合之后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课程特点,学业考核可采取等级记分制,如“水产专业课程综合教学实习”,并且只要学生全程参与实习,实行无不及格制;也可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如:“甲壳贝藻综合实验”和“鱼类与棘皮动物养殖综合实验”。

三、 改革成效

1. 坚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进行水产养殖学专业学业考核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分类别、多形式、重过程、全方位的学生学业考核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才能和潜能的发挥,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2. 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调整和整合,设置了综合教学实习和综合性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和知识掌握,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 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减弱片面强调考试的结果和评判,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品德个性、专业能力的综合评价,增强学生行为自律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 引进等级评分制和“无不及格”制,减弱了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压抑和焦虑,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良琴.高校专业课程考试新方案[J].大学教育,2015,(2):42-43,52.

[2]涂叶满,张庆吉.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综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8):107.

[3]马慧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4,(4):54.

[4]郭恩棉.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与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浅析[J].科技视界,2014,(18):32,105.

[5]侯竹美,李玉全,郭恩棉.青岛地区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实践改革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5,(3):293.

[6]郭恩棉.《水產动物组织胚胎学》学业考核评价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5,(29):19-20.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