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12-28 08:33甘勇
南北桥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培养问题意识高中数学

甘勇

【摘 要】在高中数学的日常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通过相关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意识 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038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开始成为当前各教学领域的热门议题。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培养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也一直是相关教师的核心教学内容。而在此过程中,问题教学法,便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策略。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也并未对相关的问题教学策略加以探究和实践。因此,笔者本次将从策略性角度入手,对高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初步探索。

一、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提问

英國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别人的问题更为重要。”高中数学本身便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相关教师便需要培养起他们的问题意识,如此,学生才能具备探究思考和发展创新的基础。

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数学中,部分教师并未给学生创造提问条件,使得部分学生不敢提问、无问可提。为此,相关教师应该打破这种教学桎梏,为学生提问创造机会和空间。

(一)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将所有教学时间用于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的空间。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比如,每堂课完结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还有疑问;设置专门的答疑课,集中解决问题;设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就学习中的疑问进行交流讨论等等,如此,方能培养起学生的提问意识。

(二)重视过程教学

重视过程教学,即指教师重视向学生呈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面对相关的公式、定理、法则等要素,部分教师习惯将教学重点放在概念结果上,忽视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如此,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在重视起相关概念的演绎步骤,比如,公式的推导方式、定理的产生和由来等等,使得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部分教师可能过于严厉,使得学生怯于提问;部分教师耐心程度不够,使得学生缺乏提问动机。为此,教师需要尝试从自身层面着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磨炼自己的耐心。一方面,教师应该树立起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数学修养,探索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使得自己能够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欣赏与尊重;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应当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给予学生充分地关注和鼓励,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提问行为是被赞赏的、有价值的,进而使得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比如,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学讲述平面向量知识时,有的学生曾发问:“为什么设定的单位长度为1,可以用别的单位吗?”对于这类问题,教师不应该加以敷衍甚至嘲笑,而是应该加以耐心引导,让学生懂得使用“1”作为单位长度时在解题运算上的便利。

二、借助策略,让学生善于提问

在帮助学生“敢于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采取相应策略,使得学生善于提问,以提升问题质量和课堂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

合理的问题情境创建,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将学生带入分析思考的正轨,相关的问题意识也能水到渠成。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背景:某公司研发出了A、B两种产品,经过相应的市场调查后,发现两种产品的投资和收益存在某种关系,现在公司有一笔资金,应该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如此,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场景的背景创设,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构建问题链条

数学本身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应该重视相关知识的链接与发散,采取问题递进、同类比较、举一反三等策略,进而在进行问题教学的同时,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问题“已知{an}是一个等比数列,如果a5*a4*a3=8,那么,a6*a5*a4*a3*a2的值是多少?”这类问题面前,教师可以借势进行发散,如果a2+a1=324,a4+a3=36,那么,a6+a5的值是多少?如果S8=6,S4=2,那么,a20+a19+a18+a17的值是多少?等等,通过这一连串问题的解决,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等比数列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三)选择开放性问题

在高中数学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开放式问题,即指没有唯一答案的,能够随着不同的条件设定而产生不同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且能调动学生的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在此类问题的应对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包括对问题所处的背景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各要素的属性并对其进行思考和筛选、条件假设、创设情境并分析解决……这种对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开放式问题,教师可以多加利用。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提升,更是对当前新课改理念的一次迎合。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师的教学任务已不再限于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还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习惯。在这基础上,“问题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方法,是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一种方法。这便要求教师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过程教学、空间给予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为学生提问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提问;另一方面,通过对问题的选择、创设问题情境与链条,使得学生重视问题、善于提问,进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许俊.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14):18-20.

[2]梁振荣.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2):165-166.

[3]黄丽芳.浅论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内容选择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1)::10-12.

猜你喜欢
教学培养问题意识高中数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