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规避新时期高校发展面临风险的对策探析

2018-01-02 11:08吉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1期
关键词:规避风险高校

摘 要:在教育竞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需要高校正视风险,并对风险加强管理,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 风险 规避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开始沿着大众化的轨道发展。但是,在这繁荣景象的后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高等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比较紧张等,事实上,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需要高校正视风险,并对风险加强管理,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发展。本文先分析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接着提出规避对策,希望能为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献出微薄之力。[1]

一、高校加强风险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学校的稳健发展

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学校的风险态度、风险偏好,都会影响学校决策的选择及管理的有效性。学校过度而消极的风险回避态度,可能使学校丧失很多潜在的、甚至较大的发展机会;而学校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并通过对风险的预先防范、转移和分散,则有助于学校在风险可控制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做到扬长避短,使自己做大做强。[2]

2.有利于降低学校危机成本

不管是由于自然灾害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如果高校不及时预见风险,并采取对策处理,就有可能无法招收到预期的学生,甚至教师流失、在校生要求转学,导致被政府、其他学校收购重组甚至导致关闭,这将会给学校各利益相关方带来高昂的损失代价,教师工作生活得不到保障,在校学生权益和校友的声誉受损。如果学校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则完全有可能降低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降低学校因风险被其他方收购兼并或停办倒闭的概率,从而减少学校风险危机的预期成本。[3]

3.有利于学校决策管理层形成忧患意识

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高校开始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办学风险始终存在,这就要求高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要有特别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办学之前,除了充足的可行性论证之外,特别是对办学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机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管理者对办学的信心固然重要,但忧患意识较之于信心对学校的长盛不衰而言更具有意义。在办学较为顺利的时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原有的一点忧患意识可能会因成功、胜利而抛之九霄云外。基业常青的企业、大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处忧思患”。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增加决策者、管理者的忧患意识,有助于学校实施有效的风险预测和规避措施。[4]

二、高校发展存在的风险

从整体角度而言,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往往有以下几种:

1.直接风险

例如,因教学投入不足而导致教学质量问题,这种质量风险就是直接风险。又如,一些高校由于对科研的忽视,结果导致学校科研能力减弱,这种科研风险也是直接风险。

2.战略风险

这是指影响到学校战略目标达成或者有效战略实施的风险。战略风险不仅影响到学校的全局和整体,而且也影响到当前和未来。例如,国家有关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政策调整,对于想升格的专科学校而言面临的就是一种战略风险。又如,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的实施所面临的风险也可以说是一种战略风险。但并不能因为骨干青年教师有可能要调离,就放弃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3.运营风险

这是学校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其影响不一定深远,但可能经常碰到。积极应对运营风险,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管理人员的素质、偏好和决策方面的原因可能产生运营风险;校内外的突发事件容易导致运营风险;市场的变化也同样会引发运营风险。

4.师资风险

师资是高校办学的关键,但高校的师资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各级各类高等院校都产生了师资短缺的困难,高校间的"人才大战"狼烟四起,短时间内,高校难以确立引才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引进的师资难以稳定,这可能涉及物质待遇、成长环境、人际关系和学校发展的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师资风险可以说是高校遇到的最大风险之一。[5]

5.就业风险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达世界第一,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都面临着毕业生就业的风险。高校知名度低、学生质量有待检验,使得毕业生就业形势会变得更为严峻。毕业生没有市场,招生就会失去生源,学校也就会失去生命活力。

三、高校规避和管理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

高校要想规避风险、防范风险,必须建立起风险意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顾海良明确指出,高校要想构建起可持续发展机制,必须建立风险意识,防范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特别是要防范办学风险、校办产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在当前背景下,高校要对全校所有教职工加强危机教育,使校内所有员工都能居安思危,时刻绷紧自己工作领域内的风险弦。高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会议、电视短片等形式来实施危机教育,要结合党和国家颁发的各种政策、路线,组织广大教职工讨论,使他们意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同时,高校还要加强风险管理的经验交流,建立起一条横向沟通的桥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为高校交流风险管理经验提供了方便,高校要利用微博、微信、QQ等手段建立沟通机制,使所有教职工齐心协力防范风险。[6]

2.建立规章制度,控制风险损失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高校要正视风险,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防范风险。笔者认为,高校首先要完善教师薪酬制度,防范教师流失风险,因为教师是支撑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吸引优秀教师、留住优秀教师,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高校要想挖掘人才的工作潜能,需要保持薪酬水平的对外竞争性,要全面了解同行学校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其次,高校要完善学生就业指导制度,因为就业风险也会影响高校发展,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高校的重要职责。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教育主题活动,创建宽松的就业环境,营造浓厚的就业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就业指导活动的积极性。还要建立就业信息网络,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市场就业信息,积极求职。再次,高校组织还应规范財务制度,加强成本支出的监管。对于高校组织而言,应对资金成本进行集中管理。严格控制战略成本计划,确保成本支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于重大成本支出项目应密切关注,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查实,对于贷款项目应制定出详细的还债计划并控制其他项目的贷款,必须加强校内审计的密度与力度。对于已经出现的风险应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尽量保证风险的可控性。

3.优化资讯系统,及时识别风险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识别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十六号——风险管理审计》规定:“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过程。”要识别风险,就需要大量的信息资讯做依据。高校在当前形势背景下要建立起完善资讯系统,建立专门的网站,将学校出现的风险事件及时登载到网上,督促管理者和教职工及时查看,讨论这些风险事件,分析其中隐含的风险,尤为要关注办学风险、财务风险和校办产业风险等,以此为依据进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并加强审计监督,将风险因子扼杀在摇篮内。

总之,在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及时规避风险至关重要,高校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防范风险,未雨绸缪,以此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 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3.

[2]李素芳.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J] .事业财会, 2003( 5) : 28- 29.

[3]赵炳起.高等学校负债风险的微观成因及控制[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5) : 153- 156.

[4] 柳清秀,熊峰.高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J] .教育与职业,2008(2),

[5]李望平, 肖东生.高校发展风险评估框架的建构[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 4) : 24- 25.

[6]张君, 赵群.高校内部审计的拓展方向[ J] .渤海大学学报, 2004(5) : 86.

作者简介

吉伟(1979-),男,江苏宜兴人,苏州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规避风险高校
新时期企业的税务风险与规避之道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风险与规避对策
中国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措施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