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立德树人”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8-01-02 10:31蒲操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1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立德树人价值观

摘 要:党的十九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不仅深刻揭示了立德树人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更为以立德樹人为根本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基本导向和根本遵循。目前,一些高职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师关注的是当下为了就业的技术、技能教育,在以德立人,树人以德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很多教育是在"制器",而非"育人","以生为本"还停留在口头上,这些现象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着差距。针对这些现象,学校需要彰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立德树人之基。

关键词:价值观 立德树人 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些不良思想和观念随之而入,侵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临着挑战。高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担负着历史使命,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为党和人民需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

一、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缺失现象

1. 缺失的价值观

国外一些腐朽和消极的文化、生活观念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趁虚而入,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这些现象导致社会的正面宣传与现实的负面效应难以吻合,在理论创新未能及时跟上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从理论与现实的负面效应中思考问题,进而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2016年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16.2%的大学生赞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观点,33.9%的大学生赞同“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观点,大学生在急功近利心理的影响下,他们比较注重自己专业实用性、技能的提高,目标只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从而忽略了品格塑造、品行修养的发展,进而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理想淡漠,忽视道德修养,以个人为中心,以实用主义为标准衡量和评价身边的一切。

2.缺失的世界观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些高职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一些不法分子不遗余力地夸大社会中存在的负面信息或捏造事实,部分高职学生认为一些网络上出现的负面新闻正是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社会现实。同时在传统教育模式惯性下,一些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主体性缺失,从而产生迷惘和被动心理,被动接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难以独立做出选择和判断并自主调节行为。导致学生立场模糊、是非不清,冷漠现象突出,诚信缺失。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立德树人”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关键。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正确把握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坚持立德树人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现代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在这方面目前有学校层面重视不足、引导缺失,载体单一;教师层面融入意识薄弱,重知识、轻树人,缺少教学设计;学生层面理想信念缺失现象突出,行为失范。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在学校进行大力度的教学改革,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落实。

1.彰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的灵魂在于“育人”,而非“制器”,育人应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工作。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这样的教育理念,其一,把关注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作为学校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权,调动学生的发展主动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发现潜能、发展特长、培育创造性。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制”向以“育”为中心的转变。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去“塑造”所谓的人才,结果导致学生的“营养不良”或者是“吸收不良”,潜质与特长被埋没,兴趣与爱好被限制,一些高职院校所关注的是当下为了就业的技能教育,不注重人的内涵和精神的培育,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和价值需求。很多教育是在“教书”而不是“育人”。“以生为本”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2.重构创新课程体系

许多高职院校目前课程结构采用的是“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人才教育模式,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重知识轻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还不尽如人意,缺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缺少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进教材。因此,需要学校匠心打造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具有合格岗位技能的同时,重点还要关注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责任心、行为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诚信、敬业,让其能在职业生涯乃至终身发展中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让“人际关系”、“发现和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相关知识融入课题,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把握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发展个性、心理、品质等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准确找到自己,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推进师德育人教育

树立“榜样力量”,以德引德。秉承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师队伍的素质具有关键作用。由于教师是人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真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所以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教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师“头雁”的作用意义重大。要求教师以爱为核心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将师爱贯穿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全过程,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深入持久开展师德建设,按照“四有”老师的标准,发挥优秀教师的特色和师德传统,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责,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建立教师“言、行、表”的晴雨表,积极健全制度规范、教育引导、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对一些教师发表错误言论、歪曲事实,损害国家形象伤害国人感情,逾越师德师风底线,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推进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技术无可厚非,但这只是育人的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综合素,教师还应积极挖掘课文中涉及的仁人志士、艺术形象和作者本人的故事、诚信、爱国精神、友善等,抓住这些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启迪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诉求,开展系列专门活动,投射人文精神,为学生提供诸如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团队合作、诚信友好、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和精神训练的平台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

5. 加强对学生区域文化建设

教师积极引导班级(小组或作业场所)的成员,通过共同商议班(组)名、班(组)标、班(组)训、班(组)规等,积极确立班级(小组或作业场所)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利用群体舆论,促使学生个体都按约定的行为准则自觉履行其职责。当区域文化体验成为区域成员籍以自我行为约束、评判的依据时,就可以促使每一个体及时调整不合群的行为、习惯,让班级文化价值逐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这样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就能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和社会。

6. 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知识多未必人品好,遇到标准化的试卷,回答不好没问题,但涉及良知判断、是非判断、善恶美丑判断,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没有文化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高学历野蛮人”、大学生杀人等种种问题越来越多。哪里出了问题?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决定一个人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一种东西。孔子曾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意思是:我有知识吗?没有。孔子的学生子夏曾说过:“虽小道,必有可观者”但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人有了好的人品与良知,就会和谐与他人相处,对他人友善,就会讲文明,守信用,就会遵纪守法。当前智能化提上议事日程,学习努力、创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日益彰显、岗位流动陡然加剧,对学生而言,学会爱国、学会诚信、学会做事、学会敬业、学会与人共处愈发重要,对学校而言,应该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功利地以就业是否为高端岗位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来评判毕业生的能力。因此,凡是有利学生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理想等方面发展的课内外活动,学校应大力鼓励,尽全力实施。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罗兰?安吉尔说:“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挣得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总之,对人的塑造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弄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用什么内容去培养人,只有时刻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只有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才能培养出有技术、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罗洁.德育教育进课堂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7:(7).

[2] 闻学军.高职院校学生立德树人实现途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 2014: (10).

[3] 王胜利.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高职院校发展理念[J].《中国职业教育》.2016:(24).

[4] 李红梅.“基础”課教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0)2015:(03).

[5] 张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J].《中国职业教育》.2014:(21).

[6] 石中英.社团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4:(06).

作者简介:

蒲操,男,1965年4月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立德树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