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时代地方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路径研究

2018-01-03 10:41丁一轩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治校章程依法治国

丁一轩

摘 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地方高校必须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但是地方高校的法制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地方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本文详细分析了地方高校在章程时代下推进依法治校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推进依法治校,以期给广大学者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 章程时代 地方高校 依法治校 问题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06

Abstract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omprehensively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principle of rul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ctively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n some sense affect the process of local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main problem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n the era of regulation and how to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majority of scholars.

Keywords the Age of Regulation; local colleges; school management by law; problem; way

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关系到我国的发展方向以及是否可以长久兴盛。作为依法治国有机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极大地配合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速度和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推进依法治校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1 依法治校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

1.1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延伸

法治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文明,是小到一个院校大到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基础,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表现。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法治比较健全并且严格执行的社会,各领域都呈现繁荣景象,而在法治不健全或者比较混乱的情况下,社会将迷失发展方向,整個国家秩序陷入混乱。虽然我国不仅推行依法治国,同时也在推行以德治国,要求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但是法治却是其他一切治国的基础和根本,缺少了依法治国,其他治理就无从谈起。在国家的发展中,法律手段不能单独存在,必须配合相应的行政手段或者经济手段,但是法律手段是其他手段的保障,兼容以及保护着其他手段的使用。2012年我国提出了全面依法治校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保障地方高校培养出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才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换言之,只有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1.2依法治校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

高校的精神主要体现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为高校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我们所讲的科学精神其实是一种对学术要求真实的态度,在学习任何一种知识的时候,必须从根本上探究其真理,探究其本质,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做到学以致用。而人文精神则是一种道德上的体现,可以集中反映出大学的特色。换言之,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及权益保障是大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大学自治主要指的是要求政府对学校少干涉,让地方高校可以在法治要求的指引下进行自由治理,从而实现高校的法治方面的管理。学术自由则是体现为地方高校内部在知识真理方面探究的方法、方式的自由。权益保障规定地方高校内部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奖学金以及助学金制度。然而要实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及权益保障,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只有坚持依法治校,健全相应的法规管理,才能对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根本意义上的保障。

1.3章程对于建立地方大学制度的重要作用

其实,不仅是高校,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定的章程,通过章程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工作,从而使得组织可以得到稳定、规范的发展。教育部对地方大学明确提出要求,地方高校必须有章程,通过章程实现自身的独立办学,从而履行自身的各项职能。地方大学的章程往上说承接着我们国家的宪法,往下说规定着各项规章制度,是学校与其他组织进行交流的基础,是学校进行内部治理的要求。由此可见,章程对于地方大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地方高校在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

2.1依法治校理念的缺失

依法治校理念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政府行政理念的缺失。我国地方政府与我国的地方高校之间主要表现为管理关系或者隶属关系。我国的地方政府不仅管理着地方高校,而且为地方上的公立大学提供相应的资金以及资源方面的大力支持,地方大学被纳入一定的行政行列,而且赋予一定的行政权力,所以地方高校在服从政府管理以及履行政府要求履行的职责方面是理所当然的,必须执行。权力在社会中是一种比金钱更重要的资本,我国政府在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之间的权力分配中缺失,导致会出现一种实质意义上的侵犯大学生实际利益的行为。而且最主要的是长期的细化管理,制约了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的权利,使得大学的依法治校发展步履维艰。第二,依法治校理念的不完善甚至缺失。其实,我国高校曾出现法治与管理上的断层,好长时间内依法治校理念的缺失使得大学处在一种无法可依的盲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形成依法治校的理论体系。另外,我国地方政府通过下发文件,要求地方高校必须按自己的指示办学,在这种情况下依法治校其实只是一句口号,根本没有实质作用。同时许多地方高校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弱,没有形成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管理的意识,更遑论运用依法治校的理念维护自身的以及学校的合法权益。第三,许多地方高校在职教师缺乏依法教学的理念。我们国家在高中阶段就会划分文理科,对文理科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理科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很少接受人文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大量的理科教师缺乏基本的法律素养,有的理科教师由于本身的法治意识以及法治观念淡薄,侵犯了学生的正当权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降低了教育效果。第四,从学生角度来讲,依法求学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分数是王道,这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分数的指引下顺利进入大学后,如果不是法律专业的,只会在公共政治课中学习一点法律常识,这对于缺失法律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思想,第一种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采取忍受的态度,长期下去,这样的学生很难对法治有正确的理解。另一种是认为自身的权利高于一切,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不惜牺牲集体的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个人主义,必须通过法治加以规范。

2.2依法治校制度方面的缺失

目前来看,我国只有三十多所大学建立了自己的章程,其他院校都没有完善的章程,章程的缺失使得依法治校理念成为了一句空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我国很多大学都没有制定自己的章程,即使有章程的高校也没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章程,这样的章程缺乏足够的效力,更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可操作性。第二,一些大学由于把学校管理寄托在了章程上,章程制定得非常详细,有的甚至与上位法冲突,尤其是学籍以及考试作弊方面的管理规定,有的学校甚至规定英语以及计算机考级不通过不可以领取学位证,这直接侵犯了学生的证书获得权,这是对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

2.3依法治校在执行上的缺失

执行力的缺失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许多大学制定的章程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非常弱,在这种情况下,章程等同于一张废纸,没有任何意义。第二,政府部门依靠红头文件指导学校,使得许多领导形成了依靠红头文件处理学校事务的习惯,置规章制度于不顾,规章制度只是应对学校检查时的一种噱头,没有实际意义。

3 如何合理推进依法治校

合理推进依法治校,对于高校以及社会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探索,寻求适合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方法和路径。

3.1首先做到有法可依

依法治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各个级别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参与学校章程的制定工作,并且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从而增强章程的权威性。各所高校为了制定出一部有指导意义的章程,必须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进行严格认真的调查,吸取国外制定章程放方面的长处,做到为我所用,尽快开启章程制定的大门。在章程的草案出来以后,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的检查监督,通过此种方式,对章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加以修改,使得章程在真正意义上具有实用性。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的是,将章程作为学校的根本大法来制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章程的神圣,任何一部法律的价值及生命体现不在于华丽,而是在于是否具有执行力,高校管理者在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章程,自觉接受章程的监督。在这里,笔者大胆地提出一点建设性意见:在章程制定好后,学校必须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保证章程的切实执行。

3.2健全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

大学章程并不是依靠自身就可以发挥作用的,必须依靠一整套的制度体系来保障章程的实施。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在章程制定好后,尽快对各项制度加以完善,形成完善的配套的法律体系,以期更好地指导大学的发展。在大学章程的制定中,应该将自主办学以及自我管理加以良好的展现,使得大学在章程的执行中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另外,我们在建立相关制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任务的主体以及任务完成时间及质量,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章程以及相关制度的科学合理性。

3.3将各项章程制度落到实处

要想实现依法治校的整体目标,不是只靠制定完善的章程以及配套的规章制度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将法律规定的各项行为落到实处,同时教育部的各级部门应该对学校是否依法治校以及依法治校的效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与监督,鞭策大学按照章程进行依法治校,形成一种依法办事,依靠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习惯。虽然我国目前有三十多所高校发布了自己的章程,但是问题较多。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严格的权利监督以及惩罚制度,保证依法治校的正常行使。其实,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在制定章程作为实体法之后,必须有相应的程序法保证实体法的有序实施。因此,从这一点来讲,若想将章程落到实处,必须严格制定符合章程的程序,在章程实行的过程中,按照程序加以实行,从而保证章程最大限度地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4 小结

总之,章程对于学校来说至关重要,是一所学校进行各项活动的根本大法,是推进我们整个国家依法治国的保障,同时也是依法治校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以及学校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在解决问题中自觉遵守章程以及接受章程的监督,保证大学的自治。同时,在大学中,应该区分学术权和行政權,切不可混为一谈,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学术方面的自由,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使得依法治校真正推动学校的进步。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章程时代地方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路径进行了探索,详细分析了依法治校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分析了高校目前在依法治校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法治校的理念缺失,制度上的缺失以及依法治校执行力的缺失。最后提出了详细的依法治校的路径:通过科学民主的程序制定章程,首先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进一步加强章程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完善整个章程体系;最后,制定符合章程的程序法,从而保证章程的执行力,体现章程的生命力。由于笔者所学知识以及思维的局限性,难免会有相应的漏洞,希望此文能引起广大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巧云.现代大学制度导向下地方大学的章程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学院,2015.

[2] 黄进,蓝进.地方本科院校制定大学章程的探索与思考——以西华大学章程建设为例.时代教育,2015(17).

[3] 于福君,王立娟,侯冬岩.制度功能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章程建设研究.理论界,2012(8).

猜你喜欢
治校章程依法治国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
地方高校大学章程建制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