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发展驱动力下的失序成因研究

2018-01-03 10:41魏一丁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失序驱动力创新发展

魏一丁

摘 要 国务院、教育部等政府主体制定的众多有关进一步加快提升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不惜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的决心背景下,依旧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教育失序现象。现有的职教质量评估体系似乎逐渐演变成一种封闭的脱离教育实质的“等级划分标准”,难以实质性的满足区域化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服务升级的人才质量需求。本文利用委托代理关系链、布迪厄理论,从制度的供给关系、制度执行路径和制度受众来揭示职教制度供给的强制性自上而下、各利益体的选择博弈、消费杠杆调节侵害教育实质等重要失序成因,提供了一种比较新颖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发展 驱动力 失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0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termination made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other government entities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participate in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re are still phenomena of disordered education such as "there are policie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exist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ems to gradually evolve into a closed "gradation standard" that deviates from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substantially meet the talent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service upgrading. This paper uses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chain and Bourdieu theory to reveal the compulsory top-down of the suppl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choice game of various interests, and the consumption lever regulation violation education from the supply relationship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execution path and the system audience. The essence of such important disorder causes a relatively new research idea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disorder

0 引言

近20年間,国家顶层设计者不断生成强有力政策来驱动职教发展。从1999年职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定义,到“十一五”期间的“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等“四大计划”,再到“十二五”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升教师服务产业能力等红头文件的系列通知。直到今天的“十三五”以来,“双一流”、“优质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现代学徒制”、“二元制”等新型职教政策词汇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高职教育类公共政策发布之多,时间之短,实属各国罕见。这足见国家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之决心意志与迫切程度。甚至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年度政府业绩考核,见国家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眼下的现实是政策虽然颁布了,但执行效果则亟待论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已明确指出:“要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展开教育评估监测”。而在目前的高职教育评估体系下,依然出现广泛而明显的教育失序现象,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就业环境差、学生实践能力弱等,这就需要客观看待现有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究其现象成因,找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受阻的症结。本文将首先陈述高职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现状,再通过各办学过程层面表述各类高职教育的典型失序现象,运用相关理论工具分析失序成因,再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内涵,最后陈述结论与建议。

1 高职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研究现状

有基于省域职教的研究认为应从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情况、社会贡献、特色或创新项目等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还有针对职教集团社会服务的研究认为,应从“与产业融合度”、“基础条件”、“技术评价能力”、“决策咨询”等45个三级指标方面衡量社会服务能力层次。以上种种都是基于自上而下的“指标派”,而目前类似这种指标评价系的已经上升为全国范围内引导高职院校资源流向的政策调控工具,学者王纪安指出的“五大效应”则从理论层面研究了该做法的积极意义。但是职教界也有不同的声音,教育理论研究学者孙翠香认为当前高职教育质量,应着力于“问责制度”的确立与完善、高等教育政策的决策科学启动与论证、资源优化配置与成本效益衡量等内涵式发展关键节点,健全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还有研究建议从民生改善角度来实践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教育质量的判断标准不再是从上至下,而是来源于学生的获得感、教师的成就感、企业的满足感。

2 高职教育典型失序现象

李江源在其研究中对教育失序做了定义,“教育失序指的是这样的一种教育生活状态:一个社会既有的教育行为模式与教育价值观或尚未形成或尚未被人们普遍认同,对社会成员不具有有效的约束力,从而使得社会成员的教育行为缺乏明确的教育制度规范约束,形成教育制度规范的‘真空、‘缺席”,并指出现阶段是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失序,本质在于现行教育制度规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出现了危机。以下从“双证书”、“校企合作”、“择校就业”等方面论述目前高职教育失序的表象。

2.1 “双证书”失序现象

就学生技能质量评估方面,袁翠提出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不完善”、“校内考核单一”、“办学主体实施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考核困难重重”等问题。“双证率”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旨在革新传统教育考核方式,引入就业准入制度,确保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处于平行地位。现行的结果是制度确立、思想却缺位,具体表征为社会对其含金量认同感低,企业等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实用性认可度低。本该由国家统筹规划的职业证书体系,却“证”出多门、标准不一,是教学计划外的体外循环,无法引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性转变。

2.2 “校企合作”失序现象

借鉴]德国双元制、瑞士三元制、英国BTEC框架、澳大利亚TAFE模式,我国结合需求,先后推出“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等校企合作良策,但在本土化执行中,往往是在情感性支配下的偶然合作,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教师“卸了担子”,停留在共建教学实习基地或联合办学等表层次的形式主义上,无法迈出校企合作的实质性步伐。

2.3 “择校就业”失序现象

作为招生序列中的专科层次被社会本位主义严重影响,有损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限制了高职教育公平性享有生源的权利。当高职学生就业后就面临着就业导向异化的结果:职业性过度强化、高等性不足;价值取向功利化;素质单向度凸显;人文教育缺位。这是由于教育部的有关就业的规定,“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整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旨在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执行却背离了初衷,比如完全按照具体企业的需求,以“订单班”形式一味服务经济,校园充满了物质至上的观念,人文关怀严重缺失。

以上种种都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失序现象,本是主管部门良好的愿景,但是到了教育代理机构却往往差以千里。因此厘清职业教育公共政策实施路径上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就显得异常关键。

3 高职教育失序成因分析

3.1 委托代理关系链分析-自上而下

李玉栋认为,公众、政府、学校与教师之间形成授权交错的委托代理关系链,由于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权责不对等,造成教学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效果不理想。虽然政府代表了大众对教育的诉求,但掌握着绝大多数教育资源,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大众能够参与诉求的通道分布于人大、政府、政协、媒体和相关官员,但由于法制化和制度化程度较低,这些通道很少利用起来。因此从一开始大众的教育意愿就已經得不到有效表达,便极易出现政府教育供给制度的“自上而下”,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力量的分化和自我利益化在这一过程的影响。这种强制化的教育供给制度,其理性不是来自于现实教育生活的实际运行中抽象概况而来,而是来自于某种先验性,压抑了个人理性等教育制度的创新可能。中间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代理上级政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行政监督来实现,不存在被替代或退出风险。这便脱离了原生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本质约束,委托代理转变为听从上级制度意志。在代理链末端环节,教师承担重要代理执行人角色,但现行职教制度的非层次化、非结构化激励措施的缺失,以及过量的考核化制度供给,以至教师疲于应对检查,无暇针对个性需求做好教学、科研或企业服务等。

3.2 布迪厄理论分析-消费杠杆调节过度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按照“结构产生惯习,惯习决定实践,实践再生结构”分析框架,构建了其文化消费理论,在消费者主观能动的长期实践下,内化成不同阶级独特的阶级惯习,并产生了不同阶级特有的文化消费行为与品位;而不同阶级文化消费行为则进一步实现了阶级之间的区隔与融合,改变了消费者的社会空间位置。

自从高等教育引入了付费模式,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具备了消费特征,改变了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社会空间位置,直接导致了新的社会阶层-学生消费者的出现。政府频繁使用消费者杠杆调节工具,诸如高校排名、学生满意度、就业取向、毕业收入水平等引导学生做出择校选择或其他导向。消费主义的引入将与高校的科学资本与学术资本等权威主义抗衡,但同时带来不确定后果,将“高等教育学位看作私人地位,使其教学质量变得不如地位指标重要”,美国有研究表明,认同消费者身份的学生会把自己置于学术界之外,将自己视为被动的消费者,放弃自己对学习的责任。教师群体由于“经济人”选择假设,会选择减小风险的做法实行“安全教学”。

4 驱动力内涵

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实践导向、就业导向、付费导向等观点显然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却依然不能解释眼下发展受阻的现状。原因在前文已经论述的很充分,这样的发展驱动方式在当下环境是行不通的。在国家社科“十二五”规划的教育研究课题中,丁金昌认为高职院校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应将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有机结合,构建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李小娟的研究同样指出学校应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关注需求导向、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上述国家级的研究成果观点都确立了学校发展的驱动力是学生阶层,这就需要真正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利益需求而出发。

5 结论与建议

强制性非个人理性的自上而下的教育制度供给,教育公共政策执行路径上的各种委托代理主体基于“经济人假设”的选择博弈,消费者杠杆下学生消费者阶层的出现,很大程度决定了当下职业教育制度的产生、实施与受众都会出现与预定目标严重的偏差,这也就不难理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热、社会冷,中央热、地方冷,学校热、学生冷”等现实生态了。

针对上述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失序的瓶颈问题,建议增大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业绩考核比重;具体制定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经济补偿细则;减少多头管理职业院校的主管部门;出台法律推进办学自主裁量权交予学校的程序与时间等;要真正从学生利益需求、情感需求出发。其中是否以学生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是切实关系高职院校发展的驱动关键,是所有问题是否解决的最核心思想症结。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JAS171054

参考文献

[1] 张亨明.省域职业教育达标考评:指标体系与政策建议[J].求索,2014(1):179-183.

[2] 王纪安.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五大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2007(1):62-63.

[3] 孙翠香,刘艳艳.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高职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J].职教论坛,2014(1):20-25.

[4] 袁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7(6):60-62.

[5] 宫宁.基于民生改善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6.

[6] 李江源.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失序与教育制度重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3(6):9-15.

[7] 歐阳旻,石纪虎.职业教育集团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49-51.

[8] 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9] 李玉栋.论教育中的双重多层委托-代理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5(6):63-68.

[10] 朱伟珏,姚瑶.阶级、阶层与文化消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4):52-57.

[11] 拉亚妮·奈杜,乔安娜·威廉斯,许心.学生合约与学生消费者:学习的市场化与高等教育公共产品性质的侵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36-52,188-189.

[12] Shumar,W ( 1997 ) College for sale : A critique of the commod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London : Falmer Press.

[13] 李小娟.高职学生素质能力评价研究[J].教育研究,2013(5):96-103.

[14] 丁金昌.高职院校需求导向问题和改革路径[J].教育研究,2014(3):122-126.

猜你喜欢
失序驱动力创新发展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精准扶贫下体育文化发展的驱动力研究
越控制,越失序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在失序中选择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