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项目制”的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研究

2018-01-03 10:41康敬群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高校工会创新

摘 要 在新常态下,如何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更加高效地创新工会工作是高校工会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工会当前工作的困境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以“特色项目制”为抓手,创新工会工作机制和形式,可以有效破解高校工会工作创新难问题,并为更好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证依据。

关键词 高校工会 创新 特色项目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07

Abstract Under the new normal, how to face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nges in the work, and to innovate the work of the trade union more efficiently is a new topic for the trade un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ight of the current work of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a "characteristic project system"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novative work mechanism and form of trade unions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innovation in the work of trade u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some useful attempts to better serve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Keywords the trade un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 project system

当前,高等学校工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全体工会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教育工会特点的分析研究,直面突出问题,在工作中紧紧围绕“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教育工会特点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增强工作的创造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工作开展中的难点问题。

1 当前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困境

1.1 高校工会在加强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上还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工会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方法问题包括: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和手段贫乏,没有很好地使用职工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活动开展主要以娱乐性为主,没有认真考虑政治导向和政治效果。新媒体在工会工作中的研究和推进力度效果不好,用网占网工作亟需加强。

1.2 高校工会作风建设还有待改进

群团组织的“四化”现象,在工会组织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主要表现为:基层工作不够深入,对职工群众所想所盼不够了解、不够热心、不够用心。开展工作习惯于用会议来动员职工群众、用行政命令来下达任务。在评选代表和表彰先进时,存在普通职工群众代表比例小,领导所占比例大的现象。开展工作过分依赖娱乐活动,在职工群众兴趣和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转变工作思路,不能满足不同职工群体个性化、小众化需求。

1.3 高校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随着经济发展改革的深入,职工诉求的变化,对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精力投入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基层工会干部兼职较多,精力投入不够,影响工会工作效率。部分工会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创新活力不足,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能力亟需提高。

如何加强工会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激发工会活力,提高工会干部履职履责能力,国内学者进行了多维研究。

2 工会工作研究现状

国内工会工作研究學者就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者田辉在文章中指出,教科文卫体各级工会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行动,加强对基层工会分层指导,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坚持把更多的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力量,使基层工会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1]张丽强调,工会在锐意改革进程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职工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改进运行机制、活动方式,不断拓展工会工作新境界。[2]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刘赞杰认为,工会需要转变作风,凝聚共识,团结广大职工群众,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突出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从群众需要出发,不断改进工会工作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活力型、务实型的工会为目标,倾心打造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3]

现有研究对于高校工会建设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工会吸引力不强,活力不够,职工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以“特色项目制”为抓手,创新工会工作机制和形式,满足教职工多样化需求,提高职工满意度,增强工会凝聚力就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

3 特色项目制的提出

3.1 特色项目制的含义

特色项目制指的是工会工作中特色项目申报制度化。“特色项目制”的申报主体是各二级学院分工会,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方式,每年由各分工会向学校工会申报具有特色性、创新性、主体性、活动性和服务性的活动项目,学校给予项目经费资助。[4]

3.2 特色项目制的特征

3.2.1 重专业特色性

分工会申报的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项目都不同于其他的项目,特色项目的打造,要求结合本单位的专业学科特点,整合资源,挖掘职工的智慧潜能,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和特长,把特色项目、自身条件和职工需求结合起来,在共性中发展个性,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物电学院的“义务家电维修”、音乐学院的“发声技巧训练”、教育学院的“压力管理-应对压力有良策”团辅活动等都是结合自己本专业特点打造的特色项目。

3.2.2 重项目化运作

每个项目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运作流程。特色项目制借鉴了教学科研项目的运作方式,实行申报、审批制度,二级分工会每年向校工会申报一次特色活动项目,校工会组织专家依据项目的创新性、特色型、主体性、服务性等进行审核论证,通过后才给予经费支持。每个项目管理时间为两年,中期进行检查,期满进行结题验收;但它又不同于教学科研项目,要求突出项目的可操作性、活动性和实用性。例如,生科院分工会的“带你认一认身边的花草鱼虫”、图书馆分工会的“游西湖,徒步走”等活动都是由教职工按照项目化流程对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

3.2.3 重以教职工为项目主体

项目活动的实施主体是教职工,也就是由教职工参与进来,发挥能动性,进行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和成果的分享。这样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可以充分考虑本单位教职工的专业特长及身心特点,平衡好工作时间与活动时间的矛盾,这样既能激发每个教职工的主动性和自身潜能也能发挥个人特长,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爱好、不同人群的需求,教职工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归属感,获得了美好的身心感受,也提高了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的满意度,例如,后勤分工会的“端午飘香,粽是情”、化学学院分工会的“金秋亲子趣味运动会”就是以教职工为主体发挥自身潜能来量身打造的特色项目。

3.2.4 重项目创新性

习总书记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特色项目的设计要反映在教职工思想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新认识、新做法、新亮点。尤其应在师德师风教育、职工小家建设、教师身心成长、专业技能提高以及丰富业余生活等方面下功夫,要深刻认识工会工作中的新特点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如文学院分工会的“新春送春联”、美术学院分工会的“书法欣赏”、图书馆分工会的“图书馆知识技能大赛”等活动就是结合职工实际需求,在活动开展中潜移默化的对教职工进行的文化熏陶和思想引领,同时也提高了教职工的专业技能,展现了教职工的创新智慧。

3.2.5 重项目服务性

坚持项目的服务性,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也是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必然要求。工会开展的特色项目活动是在围绕教职工文化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的服务性项目。这就要求项目设计的各类活动要紧贴教职工文化生活要求,找准结合点、融入点,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让教职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实惠。如,商学院分工会的“理财知识大观园”、音乐学院分工会的“发声技巧训练”、数学学院分工会的“PPT制作技巧”等都是从职工需要切入而开展的活动,受到了教职工的点赞好评。

4 特色项目制的实践价值

4.1 突破了工会工作创新难的瓶颈

高校工会组织一般由校院两级构成。校级专职工作人员少,事务繁杂,精力受限,创新劲头不足。院级工会人员多兼职,开展工会工作主要是以完成上级工会的任务为主,自主开展活动偏少,难以创新工会工作。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特色项目制为工会工作建立了创新机制,搭建了创新平台,在发挥专业优势,整合学科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出教职工喜爱的特色活动,这从根本上激发了每个教职工的潜能,调动了参与积极性,如“义务家电维修”、“发声技巧训练”、“书法欣赏”等活动充分显示了二级分工会工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突破了工会工作创新难的困境。

4.2 落实以教职工为中心的工作

学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把教职工为主体的理念融入到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就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提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特色项目制中以教职工为中心的活动,如“带你认一认身边的花草鱼虫”、“游西湖徒步走”“金秋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项目就是让教职工参与到项目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如项目的申报、设计、任务部署及优胜评比等都由教职工全程参与和完成,项目体现了教职工的真实意愿,教职工自然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同时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归属感、获得感和主角感。

4.3 扩大群团工作覆盖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要求,工会组织要积极扩大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职工群众中去,把更多职工群众吸引到工会中来、吸引到工会活动中来,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特色项目制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满足了来自基层一线的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兴趣的职工个性化需求,还最大限度为教职工提供了展示自我、悦纳自我的平台,“义务家电维修”、“带你认一认身边的花草鱼虫”、“理财知识大观园”等活动,团结了最广大的职工群众,弥补了校工会自身服务的活力和内容的不足,真正扩大了工会工作的覆盖面。

4.4 增强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高校工会是高校教职工的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对自己会员的领导主要通过教育、吸引、服务和群众自我教育等非行政的领导手段来达到吸引、团结、凝聚群众的目的。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组织目标与團体目标越一致,凝聚力就越强;凝聚力越强,成员的满足感越高,组织目标也就越容易实现。[5]特色项目制是工会通过组织教职工参与和实施的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项目活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吸引,这无疑是工会增强自身凝聚力的良好切入点,如“亲子联欢会”、“端午飘香,粽是情”、“义务家电维修”、“压力管理-应对压力有良策”团辅活动等让教职工体验到了快乐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同时也抒发了“爱我师院、爱我家乡”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

总之,特色项目制的实施不仅能充分挖掘高校工会基层二级学院分工会广大教职工的智慧潜能,激发创新活力,而且也为工会搭建了服务职工的平台,拓宽了服务渠道,丰富了广大教职工文化生活,并且为高校工会工作创新,提高工会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了实践价值。

基金项目:2018年阜阳师范学院工会教代会理论专项重点项目(编号2018GHYJZ01ZD)。2015年阜阳师范学院工会教代会理论专项重点项目(编号2015GHYJZ01ZD)

参考文献

[1] 田辉.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教工,2017(10).

[2] 张丽.倾力打造服务型工会[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4(3).

[3] 刘赞杰.把握工会群众性 做好党的职工群众工作[J].山东工会论坛,2016(1).

[4] 王万民.“特色项目制”推动高校工会工作创新[J].中国教工,2017(10).

[5] 康敬群.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提升高校工会凝聚力的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

猜你喜欢
高校工会创新
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考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