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背景下大学生党员信仰教育问题审视及思考

2018-01-03 10:41艾洪庆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大学生党员问题

艾洪庆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是关系到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成败的重要议题。新时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实现了新的进展,但在客观条件、主体因素、教育环节等方面还存在若干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健全高校党员信仰教育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高校党员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的选拔、聘任,提高综合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信仰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40

Abstract The belief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Since the new period, new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belief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main factors and education link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must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Party members' belie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e the ways and means of Party members' belie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arnestly study and implement the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of Xi Jinping, strengthen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Marxist belief educator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belief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新時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的加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根据从严治党的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信仰教育活动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党员信仰教育方面得到了增强。

2 新时期以来大学生党员信仰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若干不足

新时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员的信仰教育取得了明显进展,党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同时,必须看到,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若干不足。

2.1 客观条件方面

(1)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缺乏个体关注。2017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规定高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山东省还提出院系要选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从事院(系)党务工作。但现实中,由于各高校资源投入不同,专职思政和党务工作人员的数量配备差别很大,尤其是地方院校资源有限,还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使得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够细致,缺乏针对个体的充分关注,进而影响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教育内容僵化,缺乏对青年学生现实生活的关切。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入党培训课程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内容还是以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或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么有些理论产生的时代较为久远,社会背景不熟悉,学生党员不好理解;要么就是内容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政治说教色彩浓,没有比较借鉴,僵化封闭,容不得质疑,不敢应战,全是伟大光荣正确,高高在上,没有充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就,也没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设置课程内容,也就无法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来说,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党员发展对象的培训内容在结合实际方面稍微好一点,可是考试内容也基本上是党的理论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依然有脱离学生实际的倾向。

2.2 主体因素方面

(1)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过程要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必须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作为信仰教育的主体,高校学生党员应积极融入信仰教育的过程,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但现实中一方面,僵化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使用灌输方式,不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一味地进行理论说教,忽视青年学生的主体性,颠倒了信仰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引发了部分青年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心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缺乏自觉、主动意识,缺乏自觉提升个人理论修养的动力和责任感,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空泛无用,脱离实际,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习变得消极怠惰,严重影响了信仰教育的效果。

(2)教育者的素质和理论水平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一是一些教育者本身就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表里不一,讲起课来难免含糊其辞或者露出马脚;二是很多教育者都是兼职党课教师,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或者自学能力有限,自身理论素养缺乏,要么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解释不清,讲解不透,要么在讲授相关课程的过程中不能结合当前实际,空泛浅薄,故意逃避或绕开尖锐的现实问题;三是个别思政课教师或党务工作者不懂装懂,生搬硬套胡乱解释,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很差。

2.3 教育环节方面

(1)理论讲授内容多,实践教育过程少。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培养,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信仰教育质量,尤其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大学生党员也只有主动走出校园、走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践中才能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感受党的伟大核心作用。

(2)教育效果上,信仰教育的评价缺乏可衡量标准,往往以形式代替内容,以过程代替效果。具体来说:一是以理论学习代替认识或信仰,以培训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培训效果;二是党员教育浅尝辙止,理论论证不够严密充分,难以深入到心灵层面;三是以先进人物的学习代替信仰的形成;四是在入党动机上难以把握,缺乏有效的检测技术。

3 信仰教育不足导致的后果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党员将来更是社会的栋梁和中流砥柱。应当说,大部分大学生党员是合格的、优秀的,但也有部分學生党员信仰弱化、迷茫甚至动摇,对于这些少数现象,我们绝不应轻视,必须采取相关对策予以弥补信仰教育的不足。

4 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的对策

4.1 健全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的管理体制机制

(1)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保障资源投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一直由党委书记负责,但信仰教育并未作为一项突出的重点工作单列,所以一直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状态。加强大学生党员信仰教育,应当作为意识形态的第一要务来抓,也是党的建设的最根本任务。所以高校党委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并保障信仰教育工作的师资投入。

(2)健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教学相长是教育的基本规律。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评价反馈,充分利用、借鉴现代教育手段,健全反馈机制,畅通反馈渠道,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掌握第一手资料,从受教育者的切实需求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教育质量。

4.2 创新高校党员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

(1)尊重受教育者的信仰主体地位,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信仰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

(2)信仰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现实来进行。任何理论只要脱离现实生活、脱离个体情感,理论的引导作用必然会大大折扣。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他们的思想最活跃,对现实理论问题最敏感,这就要求教师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现实、思考现实、解答现实问题。

(3)信仰教育要学会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高校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必须立足中国实际,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古为今用,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讲好富有中国韵味的故事,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生所接受,也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

(4)加强信仰教育中的实践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区民众,担当学习榜样,服务学校师生,在实践中强化信仰教育的理论认识,感受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组织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4.3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的选拔、聘任,提高综合素养

(1)提高高校党课教师的准入门槛和素养。选拔、聘任学历高、理论水平高、社会阅历丰富的教师或党政工作人员作为党课教师,可以规定,处级以上管理人员、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博士才能担任党课教师。提高党课教师待遇、地位,加强保障,在职称评比、党政职务聘任方面优先考虑,使党课教师成为受人尊崇的职业。加强党课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在外出学习、交流培训、访学进修、科研立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经常举办教研、科研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党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提高理论素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正确看待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各种交锋和冲突。第一,要关注到市场经济给大学生信仰带来的世俗化影响,也要看到市场经济给人们精神生活带来的积极正面影响。第二,正确对待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作为信仰教育者,必须要鼓励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鉴别。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高校学生党员是否具有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要从面向 2l 世纪的战略高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充分认识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认真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2] 邱吉,李文苓.试论信仰及共产党人信仰的形成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2.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21,25.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大学生党员问题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