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俱乐部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及解决方案

2018-01-03 10:41王子强李媛州石艺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王子强 李媛州 石艺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在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下,引导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和个性品德培养,高校大学生俱乐部建设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就大学生俱乐部建设进行分析,多种角度剖析问题所在,寻求合理的对策,增加大学生俱乐部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推动大学生俱乐部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俱乐部 理论研究型 学术科技型 文体艺术型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83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successor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ause, and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we shoul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and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clubs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and appli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lubs, analyzes the problems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seeks for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lubs, establishing a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club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lub; theoretical research type; acade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ype; stylistic and artistic type

高校大学生俱乐部作为大学生自发组建的特殊团体,承担着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力推动大学生俱乐部建设,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和培养,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大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大学生俱乐部应该坚持提升学生素质能力为主要目标,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加强大学生俱乐部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

1 大学生俱乐部类型

1.1 理论研究型

理论研究型是一种常见的高校大学生俱乐部,此类俱乐部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需要,诸如“十八大”精神思研会,“三个代表”思想研究会,大量的理论知识储备丰富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日常活动以学习研讨和教育活动宣传为主。[1]通过此类大学生俱乐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和记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聘请具备马克思主义专业人员组织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讲述和谐社会的思想,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实践活动,如公民道德宣传活动和“三个代表”思想服务活动等等,将理论思想和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提升俱乐部成员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政治素养,对于大学生后续发展意义深远。

1.2 文体艺术型

文体艺术型是当前大学生俱乐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文体艺术型俱乐部是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团体,以展现大学生体育能力和艺术才能为主要目标,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校园足球队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和大学生艺术团,通过这些文体艺术型俱乐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艺术才能,在团体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充分展现自身价值和能力,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身心健康成长。[2]此外,俱乐部中的成员参与积极性较为活跃,是学校体育文艺竞赛中的活跃分子,有助于陶冶情操,锻炼情操,成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1.3 学术科技型

学术科技型俱乐部主要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背景,创建大学生专业相关的特色俱乐部,包括计算机协会、外语社团和法律协会等。通过聘请本专业教师加强知识宣传和讲解,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在社会和中小学组织法律宣传、心理咨询等公益活动,有助于丰富大學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提升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大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意义深远。[3]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大学生俱乐部则承担了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职责,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所以,推动大学生俱乐部建设是当前高校的一个重点建设内容,高校领导干部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 大学生俱乐部的积极作用

2.1 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水平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接班人,在国际竞争愈加激烈背景下,提升人才软实力成为主要目标。高校大学生俱乐部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文学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以外,还可以有效提升实践能力,在俱乐部中融入趣味性因素,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较为深远。[4]

2.2 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生俱乐部活动中,应该注重理念的创新,加强专业领域的融合与交叉,推行多层次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学术科技型俱乐部通过科研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深层次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5]与此同时,大学生俱乐部作为高校信息的聚集地,成员积极组织活动,在俱乐部中实现信息和创意之间的交流碰撞,激发创新意识,真正成为被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3 培养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地,同时也是一个小型社会,是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俱乐部作为高校内部重要社团活动,是小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学生俱乐部,可以组织大学生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同时,制定合理的俱乐部活动方案。无论是经费预算、场地选择还是设备等问题,都是大学生俱乐部成员自行解决。[6]成员在俱乐部活动中,可以明确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学会协调处理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健全人格,丰富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为后续的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获得良好的发展。

3 大学生俱乐部建设的有效对策

3.1 整合俱乐部师资力量

推动大学生俱乐部建设和发展,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俱乐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俱乐部所属部门应该聘请专业能力高、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大学生俱乐部指导工作,为大学生俱乐部内的成员提供引导和帮助,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为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支持。此外,需要支付指导教师相应的报酬,以此来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予以充分的认可和重视,推动大学生俱乐部健康持续发展。[7]

3.2 完善俱乐部基础设施条件

为了确保大学生俱乐部活动有序开展,软硬件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俱乐部活动开展。很多俱乐部作为民间组织,在活动开展中无法获取固定的活动场所,导致很多活动在计划阶段夭折,无法切实落实到实处。故此,为了可以推动俱乐部长远发展,应该充分了解俱乐部活动情况,注重硬件设备和活动场所的改善,在学生活动场所设置俱乐部固定的活动时间,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改善硬件设备,购买服装。[8]

3.3 制定俱乐部考核学分制

大学生俱乐部受到客观因素影响,挫伤大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究其根本,俱乐部成员由低年级组成,学生凭借兴趣参与其中,兴趣消失后则不再参加活动。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俱乐部成员的积极性,可以推行俱乐部考核学分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分激励,可以通过参与俱乐部活动获取学分,充分发挥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俱乐部发展空间。

4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应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大学生俱乐部建设提供支持,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的同时,陶冶情操,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和培养,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静晓.高校健美操俱乐部运行模式探索——以江汉大学为例[J].知识经济,2015.23(12):145-146.

[2] 陈情悦,刘萍,瞿熠.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6.21(3):55-59.

[3] 董吉发.关于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几点思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2):73-74.

[4] 梁辉.高校篮球教学俱乐部化现状调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22(20):50-51.

[5] 徐正兴.论女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成因及其引导策略[J].江苏高教,2013.36(5):132-133.

[6] 兰师文, 郭韵秋.大学生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建设——以赣南师范学院大学生业余羽毛球俱乐部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23(6):113-115.

[7] 何志華.四川省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建设——以成都某高校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11(18):61-63,70.

[8] 王士赵, 何亚梅.体育俱乐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