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团队建设的校本科研实践与思考

2018-01-08 06:43徐雪华
名师在线 2017年1期
关键词:水云教研室校本

徐雪华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水云轩小学,广东中山 528400)

基于教学团队建设的校本科研实践与思考

徐雪华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水云轩小学,广东中山 528400)

校本科研的主体是全体教师,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提升的过程,是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教研活动。校本科研是建设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进入研究状态,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困惑和具体问题;有助于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发展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教学团队建设的校本科研策略与构建方法。

校本科研;研究团队;实践;策略

一、追问校本科研的主体目标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不一而足,而校本科研是最贴近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进入研究状态,促进教师走向教育成功的重要途径。关于校本科研,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校本科研的主体是谁,目标又在哪儿?

在水云轩小学校本科研的问卷调查中显示,98%的教师认为校本科研的主体是教师自己;87%的教师认为校本科研的目标应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成长服务;79%的教师需要课程资源的共享;65%的教师认为,校本科研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课例研究去解决一线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二、推进校本科研的基本思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水云轩小学成立 “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下设各学科的专题研究团队。在组建团队、机构建设、运作方式的基本思路指引下,以研究主题引领教师、团队研究、总结反思,使各研究团队始终抱成团,融教育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为打造“专业学习共同体”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力求以有效的校本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各学科的每个不同的研究团队,都有共同的研究主题,有两种专业上的后援支持,有学校、区中心教研组、市教研室三方携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学科素养、教育科研、教学实践四个方面的发展。从培养对象来说,由3种类型(新入职5年以内、3—10 年教龄、小高后及区、市、省级教学骨干等)的教师交叉构成的各专题研究团队,初步形成了校本科研组织结构。

三、优化校本科研的有效策略

1.组建团队

以语文学科为例,为提高语文课程实施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根据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和老师的兴趣点及关注点,成立了以下五个语文研究团队。

我们在组建研究团队中,发现教师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而且教师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各类教师的合作发展,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老、中、青结合,不同年段结合,志趣结合,用其所长。

我们在分组时采用自主申报研究主题,自愿报名,每个研究团队一个研究主题,单周各自教研,双周轮流“做庄”,相互参与,相互学习,优势互补,逐渐形成各研究团队之间经验分享、互相学习、携手共进的科研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科研骨干的个体优秀和科研团队的整体优化。

(2)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协助共进。

以本校师资力量主导引领的校内指导老师。校内指导老师一般是本校工作年限较长,工作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或者是小高后和区级、市级省级的骨干教师,主要工作是为研究团队提供服务、实践引领、协助管理。

以专家、教授领衔的校外指导老师。我们特邀中山市教研室、省市级骨干教师等一批专家前来指导引领各研究团队、上示范课或担任科研培训讲师。每月一次不同专家到校对各研究团队的持续性指导,通过听课、评课,参与研究过程的指导,及时对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给予指点和帮助。

(3)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幸福的学习型研究团队。

成立轩小教师读书俱乐部,开展每月赠书活动和读书沙龙。在QQ群共享读书笔记,并从中挑选出“文化使者”,通过专题讲座与同伴分享自己研读的心得体会,或举行书友会。这样,大家在彼此的对话中感受到阅读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也在分享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自觉地、更深层次的阅读,使阅读逐渐成为与呼吸一样自然的生活方式。

学科 研究团队 队长 队员(自由组合)校内指导老师校外指导老师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团队 欧阳翠红 何丽丽 钟 丽何结瑶 谭桂芳黎秋雁杨妙嫦兰 岚(市教研室科研部)周忠敏(三鑫教学主任)综合性学习研究团队 魏仙花 陈 珊 伍璧妤韩 丹 王 淼曾文珍容 雁梁雪菊(市教研室教研员)廖红艳(小榄广源学校副校长)儿童哲学研究团队邓梦婷钟明倩 徐雪华 叶小娟 陈凤瑜彭 焕梁炎珍 陈春艳(市教研室副主任)经典诵读研究团队刘 情夏程坚 邓群荣钟兰芬 谭琼欣闻 梅陈凤瑜陈春艳(市教研室副主任)吴海飞(实验小学教学主任)童诗部落 杨欢欢 唐运莲 梁少芬 莫 杰陈博茹冯继有(市教研室科研部部长)王绍军(一中初中部)

2.确立专题

为构建学习型研究团队,我们着力架构组体系,建立水云轩小学研究团队管理制度,促进共同学习与研究。

各研究团队基于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困惑或具体问题而选择一个专题开展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是自主、自发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直接指向课堂,追求更理想的教育方式。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真正置身于教学与研究情境中的研究者。专题的选择与确定需做到:“立足点”与学校的工作重点同步;“着眼点”需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入点”以生为本,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管理上,重视课题选题、研究过程的指导,主要内容为:水云轩小学研究团队专题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的记录和阶段性成果。研究成果采用五级评价方式,分别是自评申报、团队互评、校内和外指导老师评、科组长评、校科研指导中心评,评价关注到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关注团队成员参与研究的量,还要关注他们参与研究的质,对专题实践与反思的深度及广度,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3.形成机制

各研究团队根据研究主题,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行动为引领,为行动而研究,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科研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1)扎根于日常的反思与研究。

确定研究团队的引领者,研究团队研课、汇报(或独立备课)采用轮流的方式,让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展示。

研究团队成员在听课时,团队其他教师根据分工进行各有侧重的观课。评课时则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课堂分析,如:有的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有的看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还有的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等。

双周周四下午第二节进行研究专题的评课。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由任课教师说课,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策略、课堂生成的机智处理、反思不足等。团队其他成员则从不同角度观课评课,做到不人云亦云,使评课切实有效,并做好笔记。

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针对性地点评与引领。

鼓励各研究团队撰写反思,写出本研究课例中本节课优点及值得借鉴之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和改进意见。

(2)集中展示、互相学习、专家引领。

每学期一次的集中展示活动,各研究团队抽签决定上课顺序,推选执教老师,共同备课。

好风凭借力。我们相信:基于团队,活用资源,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这是提高校本科研效益的必由之路。

[1] 石远习.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究刍议[J].教育导刊,2012(03):55-57.

[2] 刘颖,李颖,肖宝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及校本研究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5(30):21-25.

徐雪华,1980年生,女,湖南人,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水云轩小学科研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水云教研室校本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题解流变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鱼水云2016'随手拍渔业摄影获奖作品展
鱼水云2016'随手拍渔业摄影获奖作品展
胡忌先生读《水云村稿》札记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