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教育”让班级规则自由放歌

2018-01-11 02:41唐彦彦东部战区空军保障部机关幼儿园
幼儿100 2017年36期
关键词:班规规则图书

文/唐彦彦 东部战区空军保障部机关幼儿园

“心情教育”让班级规则自由放歌

文/唐彦彦 东部战区空军保障部机关幼儿园

【背景】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重中之重。从中、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规则有了一定的意识,但对规则的理解较为肤浅;有时他们会逆反于成人的严格管理,客观上这一时期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心情教育提倡让孩子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作为一个人应该从中去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的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或否定。”

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都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大班幼儿进行制定,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情教育”融入大班班级规则制定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 规则是与他们的情感世界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规则表达他们认为应如何关爱人和物的观点,表达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期望,从而自觉执行规则,养成幼儿自我规范和协作的精神。

【前测及分析】

通过对班级幼儿图书角规则执行(进行图书角规则执行前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点带面对图书角的规则执行进行了分类,在内容确定后,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规则筛选出来,设计成测量表格,对班级幼儿进行了前测。

大一班幼儿幼儿图书角规则执行前测

通过左图可以看出,能遵守规则的只占40%或50%,而很多时候幼儿是不能主动自觉地遵守和执行规则的,从测查出不难看出班级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1. 班级规范主要是以教师预成规范为主,幼儿较少参与制定规范。

2. 班级规范事件中,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是评价与被评价、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研究中的思考】

了解了幼儿特点、班级现状及存在问题才有具体培养的方向,我就从“心情教育”入手,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逐步帮助幼儿自主制定班规,真正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人,建立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

一、共同协商,创建自主规则

对于幼儿的规则教育,我们的落脚点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或促进“规则内化”,而不是单纯地把幼儿视为执行规则的工具以此来获得所谓“高效”的教育过程。针对大班孩子的情感态度和自我意识,有些游戏的规则和活动的常规,不妨让他们自己来商量、确定。将孩子纳入常规管理之中,让孩子也参与班级的常规管理,由他们自己确立的制度更容易被采纳和遵守。

(一)视听反馈,助规则建立

规则的建立,需要在教育中发现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机会交给幼儿,通过摄像、录音等方式,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事例中、相互对照比较中,通过自己的交流,互相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并讨论出大家都认同的规则。

在下午的桌面游戏时间中,玩之前小朋友都能说出应该怎么玩,不乱跑,不大声喊叫、玩具不乱扔等,可当玩起来时还是有小朋友没有自觉遵守规则。老师采取了用摄像机将孩子的行为和吵嚷声拍了下来,第二天回放给小朋友看,一开始大家觉得很有趣,过了一会儿,就有小朋友说:“严杨福把玩具扔在地上了。”“何晨曦一边玩一边跑。”……看完之后,就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谈谈感想,通过录像看到真实的自己后,小朋友们都能认识到在桌面游戏中应该如何去玩,大家也通过商量制定出相应的规则。

(二)情感体验,助规则理解

教师应该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幼儿情感丰富、感受敏锐的特点,从情感体验人手,让幼儿在情感体验中转换角色,体验规则,理解规则;在情景中,使班级的规则逐步深入幼儿的心灵。这样孩子们自然就会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而且这种接受将会牢记在心。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在棋类区的争吵非常频繁,告状声此起彼伏。于是我让孩子扮演同伴,和小朋友下棋,不遵守规则,与同伴起争执。再现还原当时的情景,请小朋友讨论:谁对谁错,应该怎样做?因为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孩子们跃跃欲试,并热烈讨论,制定出下棋规则。自此在以后的下棋活动中,因违反规则而起争执的现象少了许多。可见,创设适宜的情景,让情景环境开口说话,远远胜过死搬硬套强加给他们的规则更易于让幼儿接受,自然孩子也会更乐于遵守。

(三)图标暗示,助规则执行

《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常常出现行为上的偏差,这时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标,并且是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制作的规则图,来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规则。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后,幼儿不仅自主学习了,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不需要老师时时刻刻提醒,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图书角一直是班级中难以管理的区域,遵守图书角规则的情况时好时坏。通过和小朋友商量,孩子们提议将图书角规则画下来,挂在图书角内,成为大家都需遵守的图书角公约。建立图书角公约后,图书角安静了许多,小朋友进入图书角会先看看公约,再取图书看,偶尔有大声讲话或不按要求放书的,都会有小朋友提醒。因为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规则并非来自外人的要求,而是幼儿自己的需求。借鉴图书角公约的图画形式,孩子们在班级里还挂上自己设计的其他规则提示图,上下楼梯、取放材料等规则执行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集体实践,学习自我管理

幼儿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能培养幼儿对班级的归属感,养成幼儿自我规范和协作的精神。

(一)心灵疏通,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当幼儿的活动中出现规则意识淡薄,不懂得怎样去遵守规则,甚至违反活动规则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先观察,再分析,最后寻求策略。

在此过程中,要让孩子的心理话能表达出来,有一个自我调节和互相关心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变得愿意关心别人,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

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折纸,有的看书,有的走飞行棋。我走近桌子,桌前坐满了5名孩子,他们正认真地画着画。这时刘世恩一手拿着纸和笔,一手搬着小椅子来到了绘画桌子旁,轻轻地说:“让过去一点好吗?我也要画画。”可没有人理他,于是他强行挤了进去,这下被挤的李彦伯不高兴了,他怎么也不肯往旁边挪椅子,还说:“绘画区已经满了,不能再进来了。”刘世恩也理直气壮地说:“我也想要画画,这里明明还可以坐的嘛。”听了他们俩的谈话,我组织孩子们“开会”讨论。有的孩子说:“他们两个人没礼貌,不知道互相谦让。”有的孩子说“区角里如能规定每次有几人就好了”……最后大家都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增加了区角活动的规则。

心灵疏通,让孩子进行语言情感的交流,老师给孩子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然后进行肯定、归纳,最后把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想出能让大家都愿意遵守的规则。

(二)分工管理,互动巩固常规意识

从幼儿心理特点来看,大班的孩子自觉性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不仅能做好成人委托的一些简单的事情,也能提出自己的一定行动目的;自制能力方面,已能主动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能服从于集体的行动规则和成人要求。因此,我们通过设立小小管理员的活动,促使幼儿互动式地进行自主管理。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班级的工作可以由谁来管?怎么管?大家都举手要管。不一会儿,又有不同的意见,有认为可以自己管理的,也有认为同伴间可以协商解决……最终我们商量出一日活动中几个主要地方设立小小管理员如:玩具管理员、活动管理员、进餐监督员等。我们也归纳出在班级活动中,小事自己管、大事听老师,影响别人的事情大家商量后再管。

班级里的“小小监督员”,在自己第一个吃完饭,并进行完自己的餐后整理工作后,就能督促小组同伴认真吃饭,并检查桌面、碗筷是否干净。在加强自我管理的同时,督促了小组同伴进餐习惯的养成。“小小监督员”的称号,满足了大班幼儿争强好胜、喜欢小权利的心理,同时也认为是一种荣誉。连班级里吃饭的困难户洪艺恒、宣思冰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小小监督员”,我们之前用了很多方法也没太改变他们的进餐问题,而在“小小监督员”的激励下,他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们产生了默契的互动,使常规管理成为孩子之间相互观察,相互关心的桥梁。因为这是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带给孩子的感觉就是没有被管的概念。

(三)记录班规,加强自我约束行为

班规是一种重要的班级文化,以契约的方式对班规进行记录和公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孩子们自己提出了那些规定,过了一两天也就不记得了。因此,我们在组织班级常规的讨论时,老师和小朋友会把他们提出的规定记在“常规记事本”里。

如,在盥洗间洗手时,钟羽阳插队,赵嘉韵提醒他,他也不听,于是赵嘉韵拿出“常规记事本”,翻到有关进入盥洗间的规定,向他说:“看看,这里有规定的,你应该知道谁错了,我们必须遵守我们的规定。”这时钟羽阳不好意思地退到了后面,不再插队了。小小的记事本一方面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的“立法者”;另一方面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是自己制定的规则,所以要遵守。

【研究后的成效】

“心情教育”融入大班班级规则制定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经过后测,发现 “心情教育”这种方式,让幼儿在班级规则制定活动中有了巨大的改变和提高,班规制定的参与性从原来的39%提高到75%,班规的执行性从45%提高到81%。

我惊喜地发现“心情教育”是一个十分有效的促成班级规则制定的方式。它是适合中大班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从“心情教育”入手去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让幼儿精神状态轻松投入,让幼儿在友爱和谐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逐步建立规则,孩子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方面也有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规则不是冷冰冰的,规则是与他们的情感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真正成为了自己生活、学习的主人。

在“心情教育”的氛围中让幼儿真正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人。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在对幼儿规则培养的同时,已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完成了规则教育的整个内化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自身的观念、行为也有了很大改善,学会了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教师的教育指导技能得到了提高,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班级规则制定活动中的角色,学会了怎样去做一个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鼓励者和支持者。

猜你喜欢
班规规则图书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My New Year Wishes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如何进行班规的制订和实施
班规要科学合理
让规则不规则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