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探究在反思中发挥更大效益

2018-01-11 08:36邬佳莹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合作反思实践

邬佳莹

[摘 要] 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集思广益,是课堂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要组织得当,既能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亦能助力英语课堂,发挥更大教学效益。

[关键词] 合作;探究;实践;反思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在将5~6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组的学习小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后,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既定任务的互助式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仍然处于“理想”中的状态,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一、合作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1.“做而不合”使合作探究“悬”于空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而达到促进合作探究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自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却难以捕捉到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的热情。公开课上学生由于表现欲强而显得分外热情,但是没有观众的观摩时他们似乎没有什么热情。由此可见,学生还不具备合作意识,很多学生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至于为什么这样做鲜少进行交流和分析。这种“做而不合”的方式是一种伪合作伪探究的學习,只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讨论的问题还是以个体的主观看法为中心,使得合作探究高悬于空。

2.“法不明确”使合作探究的“欲”又罢

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参与,互助而达到各自知识的互补,从而扩大视野,拓宽思路。然而现实中小组成员之间的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因一些成员的无知和立场不坚定容易产生一边倒的趋势,所有组员都寄希望于“高人”来指点迷津,并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合作探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即有一定的常识或是知识的储备,所以进行必要的预习和信息输入是成员参与合作探究欲望的保证。

3.“合无序”使合作探究的“果”欠佳

合作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但如果缺乏有序的管理,可以说合作是低效的,更别说更高一级别的探究了。从推行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至今,仍然存在一些滥竽充数的现象,一些自制力略差的成员借合作学习的契机谈一些“题外话”,这就需要对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随时进行监督和调控,以保证合作探究的有效开展。

二、合作探究中应采取的措施

新课标要求教师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1.教师应成为合作探究学习的引领者与参与者

合作学习是否能达成理想效果,与教师的任务的设定、组织、参与和反思息息相关。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当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即让学生清楚该干什么,如何干,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等,并能融入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去。在监督和巡查过程中,深入了解各个小组的状况,并在必要时给予方向性或是方法上的指导。

2.任务要有层次兼具趣味性,激发不同参与者的欲望

合作探究的任务难度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集体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体能力,个人能力不能及就会倾向于小组合力;小于集体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的重点往往是疑点、难点问题,成员们带着疑惑,带着问题才能有想参与的欲望,你一言我一语,才能相互启发达到探究的目的。

3.建立良好的合作探究机制,保证其有序进行

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中引发思维碰撞,互相启迪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的方式。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交流机制,任由其自由发挥,最后难免会草草收尾。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机制变得尤为重要: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二是培养学生有一颗“聆听的心”。聆听是接受新知识的前提,为新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进行碰撞提供空间,为合作探究汲取丰富的养料。三是建立组长负责制。明确小组长的任务,做好组员责任分工,最重要的是保证小组合作的有序进行。

第二语言学习不是通过扩展给“建筑物”增加“空间”,而是内部所有“墙体”的“重建”。把合作探究落到实处,会对“打破固有知识框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回归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本真,教师义不容辞。(责任编辑:姜波)

参考文献:

[1]崔文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7(10).

[2]初静.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J].校园英语,2017(2).

[3]吴丽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及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3).

猜你喜欢
合作反思实践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