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2018-01-11 08:36许玲艺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英语创新

许玲艺

[摘 要] 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变革,极大彰显了其优秀的实践和应用价值。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阶段英语科目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改进措施。

[关键词]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创新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在新课改持续走向纵深的当下,其对现代英语教学的有效变革具有特殊的促进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普遍缺乏系统且科学的理论指导,出现了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成效受限。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1.合作小组的组建考虑不全面。合作学习分组要求突出组内互补和组间均衡的构建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虽然当前教师也会致力于小组内部的协调,但教师过多地以学生成绩作为分组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几乎不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非认知因素,造成成绩优异的学生快速完成目标;而成绩差的学生依旧处于被动状态,继续消磨仅存的少许学习兴致。此外,教师也没有根据差异性的活动,合理安排小组角色,更没有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知识储备水平进行区别化分工,这就极易导致小组成员各自为政,阻碍了整体目标的达成。

2.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两极分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群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展示自己,继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活动时很少与他人交流,多表现为无所事事和个人“静静发呆”。性格外向的学生虽然乐于与他人交流,但缺乏统一管理的小组成员经常被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所牵制,不知所以。

3.合作小组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部分教师不能明确和应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往往千篇一律,继而促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另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其对学生的活动表现不能实现细心观察,更未能关注道学生个体,仅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同样,很多教师过于关注活动结果,并未对每个学生的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具体表现做到耐心细致的指导。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也有失公平。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创新策略

1.分组创新,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会直接地影响到成员的参与程度,乃至合作学生的成效。因此,教师应依据班内学生的数量合理分工,你努力缩减小组学生数量,即使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也应将小组规模控制在6人以内,尽量避免组员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目前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生子女仍为主要群体,很多学生没有和同伴共同学习的经验,缺乏基本的交往技能。主要表现为:一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倾听和接纳别人的建议;二是基本的沟通技能较弱,不愿意表达也不能够表达。由此可见,实现分组的创新需要努力细化,并立足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进而帮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和互助进取。

2.目标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整体参与度。小组目标是激励学生进取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小组学情,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和个体目标,并确保这个目标能够贯穿整个合作进程。鉴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保证目标方向一致的前提下还要体现层次性。例如,教学故事性英语阅读文本,目标可以设定如下:学困生要理解文本故事内容;一般的学生开展朗诵或者表演文本故事;优秀学生可以尝试复述或创编故事内容等。另外,教师还应增加学生语言使用的宽度与广度,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各抒己见,开展自由的讨论活动或者接力式发言,致力实现全员参与、整体发展的活动目标。

3.评价创新,推行多种方式的互补并用。教师还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整体性评价,还要积极进行个体评价,并采用学生自评、师生和生生互评的合理相融的评价方式,据此,提升评价的激励和指导效应。除此之外,必要的口头鼓励不可或缺,有时一些诸如流行贴画或者小糖果的小奖品也可以巧妙利用。总之,學生喜欢的评价和鼓励方式就是最好的选择。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迎合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用性较强。因此,教师要优化构建学习小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目标;并不断优化评价体系,创新鼓励性语言,整体增强合作实效。(责任编辑:姜波)

参考文献:

[1]张洋帆.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课堂评价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8,18(13):152-154.

[2]黄昕.小学英语教学,创新小组合作[J].华夏教师,2018(09):38-39.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英语创新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