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问题串” 构建灵动高中物理课堂

2018-01-11 08:36刘松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2期
关键词:灵动课堂问题串高中物理

刘松艳

[摘 要] 问题是思考探究的起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串,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串;高中物理;灵动课堂

一、善用问题串,培养提问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利用问题串,点燃学生思维之火,激发学生参与和探究兴趣。

如,在讲解“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时,笔者首先出示如下装置图1,创设情境:邀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一名学生用两只手抓住a、b两头,另一名学生则闭合开关S,再断开开关。学生通过图1亲身实践,体验到当开关S闭合时,无任何不良感觉出现;而当开关S断开时,会感到手麻了,并伴有轻微的刺痛感。接着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下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探究:①为什么当开关S闭合时,无任何感觉,而当开关S断开时,却有手麻了一下的感觉?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②开关S断开时,为什么手不会一直产生麻麻的刺痛感?③开关S断电时,有电流通过,那么电流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④开关S断开后,线圈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如何?其电流大小和方向如何?这样,通过实验演示,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巧设问题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激活了学生思维,唤醒了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巧用问题串,强化知识梳理,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某道习题为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

如,在复习“电磁感应”知识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然后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已知水平放置的金属棒MN与间距为L的平行导轨相互连接,匀强磁场的方向与导轨平面相互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电路的固定电阻为R,金属棒MN的电阻为r(R=3r).接着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下问题串,夯实巩固基础知识:①当金属棒MN以初速度v在轨道上无摩擦向左运动时,金属棒MN有无感应电流流过?有着怎样的方向(意图: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条件的理解);②当金属棒MN以初速度v在轨道上无摩擦向左运动时,金属棒MN是否会受到力的作用?其受力情况和方向怎样?(意图:加深对安培力判断方法的掌握);③当金属棒MN以初速度v在轨道上无摩擦匀速向左运动时,金属棒MN两端的电压是多少?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是多少?安培力做功多少?(意图:巩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功能关系等相关知识)。这样,巧用问题串,既加强了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又极大地提升了复习效果。

三、巧用问题串,降低思维难度,扫除知识理解障碍

对于某个教学难点或重点,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将其设置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使之形成一个具有梯度的问题串,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例如,学习“欧姆表原理”时,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串:

如图2,电源的电动势E=1.5V,电阻r=0.5Ω,电流表满偏时电流Ig=10mA,電流表电阻Rg=7.5Ω,A、B为接线柱。试求:①若用一根导线将AB直接连接起来,那么应将可变电R1调至多少时,才能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偏电流?②调节满偏后R1的值保持不变,且在AB间接入一个300Ω的电阻,试问电流表头的指针指向哪里?③若将A、B两个开关断开,试问此时电流表头指针的指向位置如何?此处所标电阻刻度值是多少?若在AB间接入某一电阻R,欧姆表头的指针刚好指向满偏刻度的1/3处,此时电阻R的值是多少?若欧姆表头的指针刚好指向满偏刻度的1/6处,此时电阻R的值又会是多少?④欧姆表刻度盘上的电阻刻度是否均匀?请说明你的理由。⑤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时,为什么将指针放在中心值附近其测量结果比较精确,误差最小?上述问题串,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可以帮助学生减小思维跨度,降低学习难度,突破知识理解障碍,又可以将学生思维引向更深处,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责任编辑:吕研)

参考文献:

[1]沈群英.创设问题串构建积极高效课堂[J].物理通报,2014(11).

[2]丁杨泉.“问题串”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实践[J].湖南中学物理,2013(2).

猜你喜欢
灵动课堂问题串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