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思维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2018-01-11 08:36李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2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李娟

[摘 要] 在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正所谓思维决定能力,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能力,因此,锻炼学生思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事实上,求异思维的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作用极大,文中,笔者便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策略。

[关键词] 求异思维;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人在思考某一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受限制,能够从多个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某种程度上,求异思维相当于一种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对打破常规化思维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活学生求异思维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中,并在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独特的看法,进一步推动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教师从文章特色着手分析,设计既能满足求异思维发展需求又能起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人物情境,如针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情节中的主要人物——林黛玉、王凤钗、贾母以及贾宝玉等,然后再让学生在人物情境的基础上进行相應的角色扮演,如此便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揣摩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待学生角色扮演完之后,教师可以让角色扮演者谈谈自己对人物的看法,讲述自己如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专家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分析,使得学生对人物的解读更加深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便借助人物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解读《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特征,然后再通过专家对人物的点评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在多种见解中激活自身的求异思维,有效提升综合素养。

二、科学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碰撞

问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事实上,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能够保证课堂思考探究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问题,以问题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从中锻炼和发展自身的求异思维。

例如,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教师在课文解读之前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再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如,教师可以提问:《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在描写故都的秋时用到了哪些景色?分别是怎么描写这些景色的?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找出正确答案。接着,教师进一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度思考,如问题一:作者在南国秋天之际总会思念北国秋天的哪些景物?问题二:《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重点描绘了槐蕊、秋枣和秋蝉等景物,有什么目的?问题三:你心目中故乡的秋天是怎样的?在这样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之下,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情感的揣摩,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和发展自身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交流探讨中得以碰撞,进一步推动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多角度思考,发展学生求异创新能力

思维固定就是指学生在看待问题时缺乏多角度的理解,思路有所局限。显然,固定思维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从而促进学生求异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再别康桥》一课,考虑到高中生对现代诗的掌握有所欠缺,且对诗词创作背景不熟悉,容易造成思维定势,为此,教师则从《再别康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事迹着手,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并在朗诵结束之后自由发表对《再别康秋》这首诗歌的见解,并从诗歌情感、写作风格、诗歌内容以及诗歌意境等多个角度分析诗歌,然后再和其他学生交流探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也就各异,相互交流能够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反过来再促使自身求异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求异思维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一来有效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二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和多角度思考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求异思维,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责任编辑:吕研)

参考文献:

[1]陈春晓.谈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6).

[2]刘赟.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7(6).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