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实证研究

2018-01-12 09:41彭小花尤玉钿
关键词:关键因素校企合作校企

彭小花, 尤玉钿, 甘 利

(1.东莞市广播电视大学 基础教育教研室, 广东 东莞 523006; 2.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经贸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3.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督导室, 广东 广州 510520)

1 研究背景

我国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是2000年提出的。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明确把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立校之本、发展之源,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发展至今,离教育部“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工学结合教学机制”的要求仍有差距。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唯一主体。

本研究主要立足于微观,从高职学院和参与校企合作企业双方的角度就动力因素开展实证研究。通过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及统计,提取企业和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采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为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提出有依据的微观建议。

2 研究对象及基本情况

本研究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角度分别设计高职版调查问卷和企业版调查问卷,选取广东省部分企业和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50家,高职院校主要有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30所高职院校,问卷发放时间为2015年3月到2015年6月,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到有效问卷72份,问卷回收率为90%。

问卷涉及校企合作的路径,拟定了4种路径,如:企业主动联系、高校主动联系、熟人介绍、政府牵引。其中合作形式主要设计了10种不同的形式,外部影响因素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劳动力市场等5种因素。为更好地提供校企合作的改善对策,问卷进一步调查了7种校企合作动力因素,如:技术支持、市场需要、节约成本等。再利用SPSS22.0软件对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10个关键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1) 通过调查和座谈,找出企业对“校企合作”参与热情普遍不高的症结所在;

2) 通过问卷,找出“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

3) 利用企业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因素及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的数据和分析,为校企合作提供对策和建议。

3 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57.1%的高职院校设有校企合作办,52.4%的企业认为目前校企合作关系一般。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校企合作突出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贡献

在校企合作的形式中,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占100%,这是校企合作最主要的形式。其次是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企业为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这三种形式,达到60%以上,说明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较为单一,并且突出了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贡献。

3.2 企业不积极寻求校企合作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建立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上,“熟人介绍”占46.7%,“高职院校主动联系”占40.0%。高职院校积极地搭建合作平台,但是“企业主动联系”寻求合作的几乎为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为:

1) 感觉渠道不太畅通,企业想聘请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2) 企业的工作方式和学校不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差异;

3) 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企业的成本太大;

4) 学生上手慢,技能达不到要求,不能吃苦耐劳且眼高手低;

5) 没有达到互惠互利,学生的素质有待提高。

3.3 影响校企合作的外部因素

本研究调查了影响校企合作的外部因素,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外部因素是“与企业相符的高技能型人才紧缺”。

表1 校企合作的外部因素

4 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及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校企合作的满意度,本研究努力挖掘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及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4.1 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分析

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主要是“学校人才培养,企业人才培训的需要”,占75.0%;而“节约用工成本,并寻找到合适的员工”占72.2%;“市场需要”占50%,因此,将此三个动力因素归纳为:人才培养和人才获取,节约成本,市场进入,见表2。

表2 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

4.2 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笔者在对问卷的设计与反复验证中,初步确定了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10个关键因素。利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到的数据作了回归分析,提取出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的关键因素。

4.2.1 影响校企合作效果因素的各层面相关分析

为避免回归分析时,多元共线性问题,研究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前,应先进行自变量的相关分析,呈现预测变量的相关矩阵[1]。本研究对10个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因素作了初步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校企合作效果各层面的相关没有大于0.75,可以继续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4.2.2 影响校企合作效果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研究对影响校企合作效果各层面进行后退多元回归分析(因变量为合作的频率,自变量为影响校企合作效果各因素),也就是越早剔除的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越小[2,3]。对影响校企合作效果各层面进行后退多元回归过程如表3所示。

表3 后退多元回归过程

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5个因素被移除,说明在校企合作中这些因素并未对校企合作的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后退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双方都要重视,并加强沟通”“双方合作积极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因素与合作的频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并且这三个因素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说明这三个因素是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

5 促进校企合作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本课题企业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因素数据和分析结果,为高职教育建立普适性的STW模式(STW模式是School-To-Work的缩写,是从学校到工作的一种过渡模式)提供对策和建议。

5.1 创建有益于企业的多元化的合作形式

在合作形式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等。合作形式都是企业在为高职院校提供支持,在未来的合作中,合作的形式应该更多元化,需创建有利于企业的一些合作形式,比如:高职院校的专家为企业作技术上的指导或者员工培训方面的工作,或是高职院校把学校的学习氛围带到企业,让企业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也注重学习,实现终身学习。

5.2 提高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作为高职院校,要搭建好平台,积极主动地与有合作意愿的企业取得联系,企业则考虑及时解决影响校企合作的问题,营造好的合作氛围,实现校企合作。如企业能够看到校企合作的效益,并能主动联系高职院校合作,那么校企合作就会蓬勃发展起来。

5.3 注重培养紧缺的高技术型人才

劳动力市场缺乏高技术型人才这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机会。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术型才人方面要下足功夫,只有高职院校能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的、紧缺的高技术型人才,企业才会相信高职院校的实力,也愿意加强校企合作。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需要更加努力,并且要培养出适合社会、适合企业的高技术型人才。

5.4 抓住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

校企合作动力因素可归纳为:节约成本,人才培养和人才获取,市场进入。在校企合作中需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尽量节约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让企业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主要的动力因素,开展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为企业输送高技术人才。当然,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的进入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5.5 重视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后退多元回归过程、多元回归分析,最后提取出3个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即“双方都要重视,并加强沟通”“双方合作积极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这也是未来校企合作努力的方向。

“双方都要重视,并加强沟通”说明在校企合作中双方重视并加强沟通会很好地促进校企合作。在现实中,如果要达成校企合作,就要找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的症结,双方要重视并加强沟通。

“双方合作积极性”说明双方合作积极性会显著地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没有合作的积极性,很难达成校企合作的意愿。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需了解各自的需求,找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及时作出反应和改善措施,提高双方的积极性。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说明在现代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可以给企业和高职院校带来很多的合作机会,并且影响合作的效果,成为关键的一环。

对于企业和高职院校而言,必须要选择可行的、科学的并适合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4]。本研究得到的数据和研究分析结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和关键因素,这为解决现阶段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由于样本的数量有限,调查对象也只限于广东省高职院校及相关的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为未来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1] 吴明龙.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2-133.

[2] 吕海萍,龚建立,王飞绒,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动力—障碍机制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2):58-61.

[3] 尹海洁,刘耳.社会统计软件SPSS for Windows简明教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02-108.

[4] 王艳丽,薛耀文.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7):1084-1085.

猜你喜欢
关键因素校企合作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简析建筑工程节能检测的关键因素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关键因素
机械式胀形关键因素对桥壳壁厚分布的影响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