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神经纤维瘤病1家系报告

2018-01-13 02:57王本孝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咖啡色雀斑躯干

王本孝

1 病例

1.1 先证者(Ⅲ7) 女,43岁,因“全身散在灰色色素斑38余年,伴皮下结节28年”于2015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于5岁时腰背部、四肢出现散在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浅棕色牛奶咖啡色斑,无自觉症状,其后皮损逐渐增大和增多,但未予重视。15岁开始胸、背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触之柔软,并缓慢扩展,增大增多,遍布全身及面部,以躯干明显,无疼痛、感觉异常。精神、食欲、睡眠均正常,大小便及体质量无变化。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其先辈非近亲结婚,其家族中多人有类似的皮损。入院查体:神清,颅神经(-),心肺腹(-),面、颈、躯干、四肢分布上百成千余个约黄豆至鸽蛋大小不等半球形结节,固定或有蒂,质软,触之犹如疝囊感,呈淡红色或肤色,全身密集绿豆至鸽蛋大小浅棕色牛奶咖啡色斑,以躯干为甚;面部及全身布满了雀斑样色素沉着斑。头颅MRI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Ⅰ型NF。未进行治疗出院。

1.2 家系调查 见家系系谱图(图1)。

图1家系系谱图

2 讨论

NF属于神经皮肤综合征,是由于神经外胚叶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种渐进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累及皮肤、内脏、骨骼、神经系统等,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将该病分为7型,Ⅰ型(周围型)、Ⅱ型(中央型)、Ⅲ型(混合型)、Ⅳ型(变异型)、Ⅴ型(节段型)、Ⅵ型(只存在咖啡色斑)和Ⅶ型(迟发型),其中最常见类型主要为Ⅰ型(周围型)和Ⅱ型(中央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1988年制定了统一的NF诊断标准: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即可诊断为NF-Ⅰ型。(1)6个或6个以上的牛奶咖啡色斑,其最大直径,青春期前患者≥ 5 mm,青春期后患者≥ 15 mm;或出现腋窝雀斑;(2)2个或2个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3)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4)视神经胶质瘤或其他脑实质胶质瘤;(5) 2个或2个以上的Lisch结节(虹膜错构瘤);(6)特征性骨损害;蝶骨发育不良、长骨皮质变薄(伴或不伴假性关节病);(7)直系一级亲属中有NF-Ⅰ型患者。该家系4代中有15人患病,其后裔中女性5人患病,男性后裔9人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规律。该家系中其他发病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与先征者大致相同,面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结节、浅棕色皮牛奶咖啡斑及雀斑样色素沉着斑。Ⅰ2、Ⅱ1、Ⅱ3、Ⅱ5及Ⅱ7均已死亡(死因不明),上述成员目前均未发现其他系统的受累症状,亦未发现有结节恶变。依据NF-Ⅰ型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该家系患者均符合NF-Ⅰ型诊断标准。NF-Ⅰ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典型皮损表现为皮肤牛奶咖啡斑,皮肤或皮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腋窝着色斑,虹膜错构瘤等,并可伴发智力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目前NF-Ⅰ型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7q11.2,全长约350 kb,含60个外显子,能够转录形成11~13 kb的mRNA。今后,基因诊断将成为NF早期诊断的发展方向。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如外科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及中医治疗等,基因检查和产前诊断对预防后代患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咖啡色雀斑躯干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小兔可可
树与人
增强模特面部的雀斑
双眼皮不明显?只要混色双眼皮就会跑出来了
双眼皮不明显?只要混色双眼皮就会跑出来了
三颗雀斑
窗外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