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捐献前后献血者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2018-01-15 19:15巴雪娇马丽琼贺坤华郗希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献血者凝血功能

巴雪娇 马丽琼 贺坤华 郗希

【摘要】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前后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78例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者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献血者单采血小板捐献前以及捐献10 min后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Angle)值、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Ⅷ的变化。结果 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栓弹力图检测中R值、

K值、Angle值、MA值、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前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35.4±53.8)×109/L、(2.36±0.36)g/L, 均高于捐献后的(191.7±43.1)×109/L、(2.20±

0.3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因子Ⅷ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后凝血因子Ⅷ含量与捐献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捐献单采血小板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凝血功能。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栓弹力图检测;凝血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13

Study on change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blood donors before and after apheresis platelets donation BA Xue-jiao, MA Li-qiong, HE Kun-hua.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Yunnan Qujing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Qujing 65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nge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blood donors before and after apheresis platelets don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8 voluntary donors of apheresis platele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hanges of thrombelastogram parameters [coagulation reaction time (R) value, clotting time (K) value, solidification angle (Angle) value, maximum amplitude (MA), coagulation index (CI) value, platelet count, fibrinogen and the change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before apheresis platelets donation and 10 min after apheresis platelets donation. Results The value of R, K, Angle, MA and CI in blood donors before and after platelet don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apheresis platelets donation (P<0.01). Before apheresis platelets donation, donors had platelet count, fibrinogen respectively as (235.4±53.8)×109/L and (2.36±0.36) g/L, which were higher than (191.7±43.1)×109/L and (2.20±0.35) g/L after apheresis platelets donation,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tec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P>0.05). Conclusion After apheresis platelets donation,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coagulation factor Ⅷ content comparing with before donation. Platelet donation does not affect the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blood donors.

【Key words】 Aapheresis platelets donation; Blood donors; Thrombelastography test; Coagulation function

單采血小板制品目前主要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的急救止血及各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单采血小板制品一次采集就可以达到一个治疗量, 其血小板含量大、纯度高、白细胞和红细胞污染小, 所以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随着单采血小板的需求量增大, 而献血者少, 目前献血者主要为固定献血者, 所以大量多次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需要临床密切关注, 同时采集计数已达指标的血小板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栓弹力图检测作为一项新的凝血系统检测指标现已成为临床上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它能够动态监测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情况[2]。本次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对长期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前后进行自身凝血指标变化的分析, 探讨长期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12月云南省德宏州中心血站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78例献血者, 其中男60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38岁。选择标准:符合国家标准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3];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 年龄18~60岁, 体重≥50 kg, 采前检测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150×109/L, 血细胞比容(Hc)≥0.36;单采1~2袋/次(≥2.5×1011/袋), 2次采集间隔期≥2周。

1. 2 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Sysmex KX-21型)及配套检测试剂、质控品。抽取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肘部静脉血3 m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混匀, 按操作规程用Sysmex KX-21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献血者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抽取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肘部静脉血3 ml, 枸橼酸钠抗凝混匀, 采用YZ5000血栓弹力图仪以及配套检测试剂杯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

1. 3 血栓弹力图主要参数的测定及意义[4, 5] ①R值:检测开始到振幅达2 mm所用时间, 反映凝血因子活性, R值延长表示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R值缩短表示凝血因子活性增强。②K值:R 值结束到振幅达20 mm所用时间, 反应血凝块形成的时间及速率。③Angle值:图像开口处做曲线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K值和Angle值反映纤维蛋白原水平, K值延长、Angle值降低提示纤维蛋白原缺乏。④MA值:血栓弹力图图像的最大振幅, 主要反应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也反应部分纤维蛋白原的功能。其中血小板的作用约占80%, 纤维蛋白原约占20%。MA值增大提示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MA值降低提示血小板聚集功能低或数量不足。⑤CI值:由R、K、Angle值和 MA值结合推算得出, 是对整个凝血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 正常参考范围为(-3~+3), CI值<-3为低凝状态, CI值>3则为高凝状态。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78例捐献单采血小板者捐献前后血栓弹力图检测参数比较 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栓弹力图检测中

R值、K值、Angle值、MA值、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 2 78例捐献单采血小板者捐献前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与凝血因子Ⅷ检测比较 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前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35.4±53.8)×109/L、

(2.36±0.36)g/L, 均高于捐献后的(191.7±43.1)×109/L、(2.20±

0.3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因子Ⅷ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用于临床的血小板制品多为单采血小板, 而且需求量逐年增加, 这就需要更多的献血者参与单采血小板的捐献。但因为单采血小板采集时间长、对献血者要求较捐献全血高, 需要专用的采集仪器和献血场地, 所以目前多数血小板捐献者为固定献血者。献血者在捐献血小板前主要检测血常规, 其中血小板计数达到要求才可以捐献。目前认为, 如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单采血小板捐献不会损害献血者的健康[2]。2012年7月1日, 我国正式实施新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要求捐献单采血小板的间隔期≥2周、≤24次/年[3]。这标准主要是根据人体血小板的寿命和代谢周期而制定, 主要考虑捐献1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而对献血者凝血功能并未作全面的检测, 故对多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6-8]。

目前文献针对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前后凝血功能研究主要的試验项目为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四项, 没有对献血者进行全面的凝血功能监测[9], 本次研究试图通过对长期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自身凝血指标的变化, 探明长期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既可以保护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又可以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质量, 为临床需要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提供有力的保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栓弹力图检测中R值、K值、Angle值、MA值、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捐献单采血小板后凝血因子活性下降, 可能与采集血小板过程中所用抗凝剂有关, 采集后血浆蛋白部分丢失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 而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 主要因为采集后血小板数量减少, 综合凝血指数降低与各参数的值改变有关。本次研究单采血小板捐献后凝血功能有所下降, 但检测数值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捐献单采血小板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凝血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凝血因子Ⅷ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捐献单采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降低, 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但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凝血因子Ⅷ含量检测无明显差异。血小板计数只能反映血小板的含量, MA值主要反映血小板的功能, 结合血小板计数与MA值, 既可以反映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小板的含量, 又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 对献血者凝血功能监测有很大意义, 尤其对血小板无力症的患者更有意义。同时结合K值、Angle值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 均反映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所下降, 但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对献血者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10]。

研究表明[4], 由于捐献单采血小板后人体中储存血小板的释放, 献血者在单采后的2~3 d外周血小板数量就很快恢复到采前水平。加上本次研究结果的提示, 可认为适量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凝血功能并无明显的影响。本次研究中仅有1例为捐献双份血小板, 但目前尚未明确规定献血者一次采集两份(2治疗量)血小板对采集前血小板计数的要求, 但是国内血站基本都按照标准采集双份血小板 [5]。本次研究中由于献血者捐献双份血小板样本例数少, 故对捐献双份血小板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endprint

参考文献

[1] Akay OM, Ak?n E, Mutlu F, et al. The effects of plateletpheresis on donor platelet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Transfusion & Apheresis Scienc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World Apheresis Associatio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Haemapheresis, 2007, 37(2):113-114.

[2] 姚根宏, 赵广超, 栾建凤, 等. 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常规的影响.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011, 24(2):216-217.

[3] 王宇骁, 王涛, 王宇航.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在日常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中国输血杂志, 2012(s1):31.

[4] 葛健民, 赵宏祥, 黄宏亮, 等.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恢复的研究. 中国输血杂志, 2011(8):685-686.

[5] 沈莉, 李建民, 侯亚萍, 等. 血小板校准系数的调整对单采血小板制品质量影响的探讨. 中国输血杂志, 2012(s1):53.

[6] 陈玉中, 赵宏祥, 胥琳琳, 等. 獻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医药前沿, 2012(28):98-99.

[7] 洪兴金, 张艳琼, 罗宏新. 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总蛋白、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的探讨.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 20(5):830-831.

[8] 张欣.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单采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河北医药, 2014(19):2980-2981.

[9] 谢旭桥. 连续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变化的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0):130-131.

[10] 张明霞, 王建华, 段希玲, 等. 机器采集血小板对无偿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6):619-620.

[收稿日期:2017-10-25]endprint

猜你喜欢
献血者凝血功能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采血人员与献血者的沟通技巧
献血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献血注意事项早知道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达州市中心血站2016~2018年度6.14“世界献血者日”活动效果分析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