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

2018-01-15 19:23胡叶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胡叶

【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 遵照隨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 试验组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对比两组康复进程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4%, 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为(9.05±1.54)d, 总通气时间为(8.26±1.43)d, 间歇正压通气(IPPV)时间为(5.36±1.24)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3.24±1.76)d, 总通气时间为(12.46±1.62)d, IPPV时间为(8.33±1.51)d;试验组住院时间、总通气时间及IPPV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够帮助其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促进其康复进程,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23

现阶段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的发病率持续增高, 且极具危重性, 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本次对本院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与康复进程的影响, 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2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遵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6例。试验组患者中男31例,

女25例;年龄47~76岁, 平均年龄(58.38±6.6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 女24例;年龄46~75岁, 平均年龄(57.46±6.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采取有创正压机械通气, 通过糖皮质激素、噻托溴铵等支气管舒张药帮助患者改善支气管痉挛, 予以2 ml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 (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233), 3次/d;给予35%浓度吸氧;在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后, 将潮气量控制为8 ml/kg, 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 )模式, 呼吸比1∶1.5或1∶2.5, 呼吸频率15次/min。

1. 2. 2 试验组患者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若患者体温降低, 白细胞计数与痰量减少, 则拔出气管插管, 对口鼻面罩水平正压通气进行调整。设置为自主触发/时间(S/T)无创正压通气模式。面罩正压通气时患者吸气末正压(IPAP)与呼气末正压(EPAP)分别为4~8 cm H2O(1cm H2O=0.098 kPa)、2~3 cm H2O, 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 血氧饱和度为95%, 1~2 h/次, 4~6次/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2]:经治疗后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等症状显著改善为显效;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上述症状未见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观察两组康复进程, 包括IPPV时间、总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4%, 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康复进程比较 试验组住院时间为(9.05±

1.54)d, 总通气时间为(8.26±1.43)d, IPPV时间为(5.36±1.24)d;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3.24±1.76)d, 总通气时间为(12.46±

1.62)d, IPPV时间为(8.33±1.51)d;试验组住院时间、总通气时间及IPPV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 无创通气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同时也避免了气管插管, 可帮助临床患者显著降低痛苦[3]。无创通气可发挥解除呼吸肌疲劳的效果, 尤其是严重支气管-肺部感染与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 可通过这种治疗方式获取良好的疗效。在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结合应用后, 采取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充分发挥有创与无创的临床优势。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够将通气功能不全、呼吸肌疲劳与支气管-肺部感染等问题用两个不同时期解决[4-6]:第一时期有创通气帮助患者缓解病情, 第二时期应用无创通气替代有创通气消除呼吸肌疲劳。

支气管肺部感染也是肺心病急性发作出现呼吸衰竭的重要诱因, 通过人工气道有创通气有效引流痰液可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缓解呼吸衰竭[7]。炎症、气道狭窄与黏液栓子可引起气流受限, 过度充气可提高功能性残气容积并引起呼吸困难, 运动容量降低。噻托溴铵可显著改善过度充气, 很多患者的症状基本得到了缓解[8]。危重肺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原因是病变侵入大气道引起肺通气功能障碍, 同时最大通气量显著降低。在肺气肿症状不断加重后, 大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也受到膨胀肺泡挤压, 肺泡间血流量降低, 并出现退化或毛细血管减少[9]。通气与血流间的比例出现失调, 有些肺区血液灌流且肺泡通气差, 因而出现换气功能障碍[10]。换气功能与通气功能出现障碍可引起二氧化碳潴留、缺氧与呼吸衰竭。通过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过度充气, 再辅以有创正压机械通气可有效治疗呼吸衰竭, 同时发挥缩短病程、改善通气等作用[11]。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气囊有大量细菌在沿气管-支气管蔓延, 并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下呼吸道感染, 同时也加重患者病情, 延长其上机时间[12]。endprint

综上所述, 针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无創序贯机械通气能够帮助其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促进其康复进程,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永锋.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11):3026-3028.

[2] 傅向东.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河北医学, 2013, 19(8):1160-1162.

[3] 梁勇.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5):31-33.

[4] 胡敏红, 宋秀琴, 王吕国, 等.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腹部术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3):61-62.

[5] 余荣花. 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5):93-95.

[6] 封红, 詹丽娟, 孙敏.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4):53-54.

[7] 邱淑佳.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源性心脏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12):77-79.

[8] 杨龙峰.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海南医学, 2014, 25(3):398-399.

[9] 牛毅.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适应证.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4):1076-1077.

[10] 梁天生.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4):1770-1772.

[11] 罗建锋.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8):29-30.

[12] 唐丽玲.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1):76-77.

[收稿日期:2017-10-27]endprint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