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患者的体温变化对拔管时间、苏醒情况产生的影响

2018-01-15 22:05秦立鸣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苏醒体温麻醉

秦立鸣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患者的体温变化对拔管时间、苏醒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 96例行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8例。参照组实施麻醉后予以常规手术处理,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保温处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鼻咽温度以及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鼻咽温度(36.27±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89±0.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16.62±8.35)min及术后苏醒时间(46.42±6.55)min均明显短于参照组的(21.54±7.63)、(75.34±10.48)min,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患者体温降低则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有所延长, 为了保证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意识清醒状态、缩短拔管时间, 临床手术中必须对患者实施保温处理。

【关键词】 体温;麻醉;拔管时间;苏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33

手术治疗作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患者在行手术治疗期间易受手术室环境、麻醉效果、自身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致使患者出现体温降低现象, 影响机体正常代谢, 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出血、心血管异常等危急情况, 给手术实施及最终疗效造成不利影响[1-5]。为了改善预后, 确保治疗效果, 本文对麻醉患者的体温变化对拔管时间、苏醒情况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究, 特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同科室收治的行全麻手术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8例。参照组男27例, 女21例;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49.27±12.34)岁;体重41~89 kg, 平均体重(67.84±8.23)kg。研究组男28例, 女20例;年龄23~74岁, 平均年龄(48.95±12.61)岁;体重40~88 kg。平均体重(67.43±8.69)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在进行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麻醉均采取气管插管式方法予以麻醉, 并在麻醉诱导前30 min采取肌内注射的方式予以患者阿托品(青岛金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0484)0.5 mg, 苯巴比妥钠(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3021167)0.1 g。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借助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予以连续监测。同时两组患者均予以2~4 ml浓度比(25∶1)的氟芬合剂, 即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508)和氟哌利多(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5020522), 静脉推注维库溴铵(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6941)0.10 mg/kg, 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10059)2 mg/kg, 在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 并予以患者七氟醚实施吸入性麻醉。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维库溴铵、丙泊酚处理, 手术结束1 h前不再追加药物。在此前提条件下上, 参照组仅行常规手术处理,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消毒等内容;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保温处理, 具体包括术前1 h设置室内温度至26℃;除局部消毒皮肤外采用棉垫或棉被包裹覆盖患者裸露皮肤, 铺设循环水毯;借助电子加温仪实施输液及输血操作;冲洗液需加温到37℃方可使用。术中定期测量患者鼻咽温度。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鼻咽温度以及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鼻咽温度(36.27±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89±0.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16.62±8.35)min及术后苏醒时间(46.42±

6.55)min均明显短于参照组的(21.54±7.63)、(75.34±10.48)min,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 1 全麻手术患者体温降低原因 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 在手术治疗期间患者35℃以下低温发生率约为60%, 直接导致患者生理机制发生相应变化, 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6, 7]。低温作为麻醉手术中常见的术中现象, 会对患者的耗氧量、血压、心脏活动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导致血浆内部药物半衰期延长, 抑制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恢复, 给术后患者恢复带来严重阻碍[8]。通过分析后发现, 致使患者术中体温降低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5种:①麻醉药剂对机体体温调节产生抑制作用;②室温影响;③输血、输液等低温液体影响;④术中皮肤裸露;⑤患者自身体质较弱。这些因素均是导致患者术中体温降低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 在低温条件下患者机体内部的血液粘稠度会随之升高, 致使外周循环体系运转中所遇阻力增大, 导致心率加快、血小板含量降低、躁动及寒颤现象频发、耗氧量增加、代谢率降低等情况出现, 从而影响患者意识苏醒时间[9, 10]。

3. 2 保温方法 与上述分析一致, 根據本次研究结果作者发现: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鼻咽温度(36.27±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89±0.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16.62±8.35)min及术后苏醒时间(46.42±6.55)min均明显短于参照组的(21.54±7.63)、(75.34±endprint

10.48)min,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研究组患者意识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优于参照组。因此为了减少术中低温现象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必须做好保温处理工作,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①采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工具对手术床实施预热工作, 在使用电器加热装置期间必须做好漏电防护工作, 确保用电安全;②采用具有加温、过滤机湿化作用的人工鼻确保患者术中呼吸道保持恒定湿度和温度;③对于输血、输液等液体需予以预热处理, 当其温度达到37℃时方可进行使用, 以防输注温度过低致使患者体温降低、热量丢失情况发生;④采用保暖性能较好的手术巾或被服对患者不必要裸露部位实施保温覆盖处理, 在为患者冲洗时需采用加热后的温盐水, 减少热度散失;⑤术后做好体温检测、热量补充工作, 尤其是低温患者必须帮助其快速升温, 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 麻醉患者体温降低则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有所延长, 采用保温措施对行手术治疗的麻醉患者进行术中处理, 能够有效缩短术后拔管时间, 促使患者快速从全麻状态恢复意识, 有助于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因此在临床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邵丽, 邹英, 贾凤菊. 保温措施对全身麻醉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3, 27(20):2110-2111.

[2] 杨森, 宋波, 邱璇, 等. 低体温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影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6, 14(2):178-181.

[3] 张悦, 夏玲, 姜云.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7):1556-1558.

[4] 陈雾霜.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3):157-158.

[5] 李艳荣, 李玲玲, 崔玉洁, 等. 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的保温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6):264-265.

[6] 史雪辉.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作用. 江苏医药, 2015, 41(10):1235-1236.

[7] 李炯. 患者体温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干预作用及价值评述. 中外医疗, 2016, 35(19):85-86.

[8] 罗俊. 术中低体温预防的护理进展. 临床护理杂志, 2013, 12(1):

49-52.

[9] 韩亚男. 术中低体温的分析及应对护理. 中外健康文摘, 2013(39):52-53.

[10] 梁艳, 冷述新. 麻醉病人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蘇醒效果与拔管时间的影响浅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9):1315-1316.

[收稿日期:2017-08-28]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醒体温麻醉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