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1-15 22:41鄢敏金朱李文琳王玲兰瑞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术后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

鄢敏 金朱 李文琳 王玲 兰瑞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出血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23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9例、满意13例、不满意8例, 护理满意度为73.33%(22/3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帮助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 且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 脑出血;术后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84

脑出血的发病时间快、发病急且症状严重, 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 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因脑出血患者一般年龄较大, 手术效果差强人意, 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疗效,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 并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其疗效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 年龄45~70岁, 平均年龄(49.81±7.2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 年龄42~71岁, 平均年龄(48.84±8.3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所选取患者均经脑部磁共振成像(MRI)、CT等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无心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且本次研究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具体包括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心理疏导护理等措施, 术后监测指标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立刻采取处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具体包括[2-7]: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 成立护理路径干预小组, 由病区责任护士任组长, 负责护理路径标准的培训与实施, 成员包括二级护士、一级护士、护理员, 以确保制定的护理方案切实可行。②术后护理, 按照路径护理标准, 评估各种风险, 密切监测患者的术后情况, 包括血压、意识、瞳孔、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等。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记录大小便情况。全身麻醉患者需平卧, 头偏向健侧, 以免压迫手术部位和引流管, 妥善固定头部引流管, 引流管位置高于患者头部10~15 cm, 不可压迫、扭曲或脱落, 严密观察引流液情况, 如异常及时记录处理, 更换引流袋时要注意不可幅度过大。6 h后血压平稳可抬高床头15~30°, 以改善颅内静脉血回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口腔清洁, 吸氧治疗,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观察分泌物情况, 维持湿化。及时吸痰, 掌握吸痰管的选择, 避免窒息。遵医嘱用药, 硝普钠避光持续泵入过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避免增加颅内压因素, 患者出现烦躁、神志变化、呕吐等情况应结合瞳孔、血压改变、血氧饱和度、引流液情况, 呼吸道分泌物或气管插管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综合判断。③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和交流, 后期注重肢体功能锻炼的同时, 对患者饮食营养、健康宣教、情绪及血压控制进行针对性指导, 语言功能恢复也需循序渐进进行指导。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血肿清除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无神经功能障碍、生活完全自理;有效: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但生活可以自理;无效: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甚至植物人、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指标评估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方式,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兩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23例、

满意6例、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9例、满意13例、不满意8例, 护理满意度为73.33%(22/3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3 讨论

脑出血指的是血肿压迫患者脑组织, 发生脑水肿、脑缺血, 严重损伤患者脑组织。对于脑出血患者, 应尽早将血肿清除, 减少血肿对患者脑组织的压迫, 从而降低该病的伤残率、死亡率[8, 9]。目前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多为手术清除出血或引流治疗, 并降低颅内压, 帮助受压组织的恢复, 手术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很重要, 手术后的有效护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才能保证积极的预后效果。而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难度也较高, 严密观测并控制病情, 给予预见性的措施, 都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再次出血的情况[10]。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23例、满意6例、不满意

1例, 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9例、

满意13例、不满意8例, 护理满意度为73.33%(22/3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较好, 可以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帮助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护理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能够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 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 且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具有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苗. 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3):76.

[2] 顾爱红.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20):21-23.

[3] 邓优群.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15):166-168.

[4] 何海燕.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吉林医学, 2015(11):2411.

[5] 王艳芳, 祝秀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33(16):123-124.

[6] 吕琦玲, 张平英, 刘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20):3095-3096.

[7] 李焕.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5):147-148.

[8] 马溢寰.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2):346-347.

[9] 童三香. 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 19(3):366-367.

[10] 韓华.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10):101-102.

[收稿日期:2017-09-25]endprint

猜你喜欢
术后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胆结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骨科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缓解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