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体温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8-01-15 22:45刘红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护理

刘红梅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切除术后体温异常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术后体温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术后体温异常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异常18例, 并发中等量腹水17例, 切口感染5例, 形成膈下脓肿3例, 腹腔脓肿2例, 其他感染2例。经过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 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通过观察发现体温异常原因并针对原因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 有助于患者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体温异常 ; 脾切除术 ;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91

晚期血吸虫病是因为虫卵和毒素广泛长期损害肝臟所致, 其主要表现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甚至出现腹水或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本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10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行脾脏切除术, 其中47例患者手术后体温持续异常, 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10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行脾脏切除术, 其中47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脏切除术后体温持续升高, 男30例, 女17例;年龄31~68岁, 平均年龄46.5岁。25例行单纯性脾切除(其中腹腔镜5例), 22例行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 2 术后情况 术后发生肝功能异常18例, 并发中等量腹水17例, 切口感染5例, 形成膈下脓肿3例, 腹腔脓肿2例, 其他感染2例。术后体温波动:37.5~38.5℃29例, 38.5~39.5℃10例, >39.5℃8例。体温异常持续时间:15~20 d

19例, 20~ 30 d 23例, 30~45 d 5例。

2 原因分析

2. 1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脏切除术后体温在37.5~38.5℃, 持续2周或以上者, 观察未发现其他原因引起的体温升高者, 属于脾热[1]。这可能与脾窝内血肿、脾静脉炎、胰尾损伤所造成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反应有关[2]。在观察中应特别注意寻找体温升高的原因, 并与其他疾病引起体温升高相区别。本组19例患者可能属于脾热, 由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凝血功能存在不同的障碍, 术后发生脾窝内血肿情况较多。

2. 2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一般肝功能存在不同程度损伤, 患者术前虽然给予相应护肝治疗, 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但由于手术创伤, 术后患者肝脏功能会再度明显下降。由于肝功能下降使患者术后体温升高的时间延长。本组病例中观察术后发生肝功能异常的18例患者体温升高持续时间在20~30 d。根据本组病例观察肝功能与术后体温升高有较明显的关系, 肝功能障碍越重, 体温升高的持续时间就越长。与肝脏的免疫功能减退, 对机体的致热源处理能力下降有

关[3]。特别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一定要了解肝功能, 有利于针对性观察体温升高的原因。

2. 3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术后体温升高到>38.5℃应首先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般皮下切口感染易观察, 深部感染症状出现缓慢。因此对于3周后体温仍>38.5℃患者, 应每日观察切口情况。根据本组病例观察, 切口感染体温升高多在术后1周左右。体温一般≤40℃, 经抗感染、换药、切口引流后,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其他并发感染。膈下感染是脾手术后发热最常见的原因[4], 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功能不良致不同程度免疫低下、手术部位渗液和渗血积聚继发感染有关。严重的形成膈下脓肿、腹腔脓肿, 其次为其他感染。膈下脓肿可穿破膈肌, 形成脓胸, 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运动减弱等症状。膈下脓肿也可破溃流入腹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本组发生3例膈下脓肿, 2例腹腔脓肿, 其他感染2例。

晚期血吸虫患者术后还应注意静脉栓塞的发生,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为22.2%[5]。根据观察并发感染的患者体温升高多在术后10 d左右, 体温逐渐升高达39.5~40.0℃以上, 呈弛张热型, 且伴有寒颤, 病情明显恶化。如果表现为突然的高热且伴有神志改变, 应警惕患者有爆发感染的可能。

2. 4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切除术后有不同程度腹水形成, 可延迟切口愈合引起体温升高;腹水在吸收的过程中也可能引起持续体温升高。本组并发有中等量腹水17例, 经过使用利尿剂、支持、补充白蛋白等一系列措施后, 患者腹水逐渐减少体温恢复正常。

3 护理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6], 脾切除术后, 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感染的能力降低。作为护理工作者, 应掌握脾切除术后患者的特点, 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及预防, 避免患者因抵抗力低下而感染其他疾病。

3. 1 体温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 为查明发热原因, 及早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缩短病程, 减轻患者负担, 促进早日康复。做好患者发热期间的护理, 及时观察病情,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先兆;在高热期间应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并注意降温后大量出汗, 防止虚脱, 注意保暖, 以防感冒, 以免加重病情。

3. 2 心理护理 患者因长期发热产生了一种疑虑感, 怀疑是否患了不治之症或者手术中有问题, 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心理反应, 表现为情绪低落, 有厌世、绝望念头, 从而影响疗效。心理护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 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配合治疗, 而且心理变量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或者通过内分泌通道, 作用于免疫系统, 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7]。面对患者应亲切和蔼, 经常巡视病房, 多与患者交谈, 鼓励并开导患者, 向患者讲明发热的原因, 介绍同种疾病的恢复情况, 使其情绪保持稳定, 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积极配合治疗。endprint

3. 3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防止扭曲、折叠、牵拉脱出。标识清晰,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经常自上而下捏挤引流管, 避免堵塞, 必要时用负压引流器低负压引流, 减少膈下血肿、积液。更换引流袋1次/d, 避免逆行感染, 并做好健康教育。

3. 4 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是促进患者恢復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长期发热的患者热量及营养消耗较大, 食欲差, 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性纤维少的软食, 避免食用生硬的食物, 温度不可过热[8-10]。如果术后饮食不当, 可造成曲张的胃底食管静脉破裂, 再次大出血。有腹水患者限制钠、水的吸收, 水量限制在1000 ml/d

左右, 无盐饮食, 钠摄入<0.5 g/d, 低盐饮食<2 g/d。采用腹带约束切口, 指导患者在咳嗽和翻身时保护切口, 以防切口裂开。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漏, 如有渗湿及时更换敷料及衣物。遵医嘱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

综上所述, 通过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切除术后体温异常的观察, 发现异常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有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1327.

[2] 孙惠英, 张淑冰. 脾手术后病人的体温观察. 护理学杂志, 1996(2):83-85.

[3] 朱雄伟, 陈刚亮, 王强, 等.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5, 14(2):131-133.

[4] 武正炎. 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384-386.

[5] 张书俊, 宋展, 赵玉亭, 等. 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 中国实用医刊, 2006, 33(22):31-32.

[6] 柏树令. 系统解剖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56.

[7] 许亚萍, 许进军. 心理护理的意义及探讨. 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18):2871-2872.

[8] 吴厚慧, 徐鹿平, 刘凤强, 等.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 8(1):31-33.

[9] 李淑芳. 晚期血吸虫病脾大切除术后护理.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4):317.

[10] 徐仁美, 熊衍琨, 杨国英. 87例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脾切除后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3, 16(4):231.

[收稿日期:2017-09-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