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临床上的观察分析

2018-01-15 22:52杨翠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

杨翠香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上门诊患者指尖末梢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 分析其关系。方法 500例门诊患者, 同时进行血常规和hs-CRP检测, 记录WBC和hs-CRP的结果, 分析其关系。结果 hs-CRP高时, WBC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227例、WBC正常为83例、WBC降低或中性粒细胞分类低为5例、WBC降低和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1例;hs-CRP正常时, WBC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71例、WBC正常为98例、WBC降低或中性粒细胞分类低为14例、WBC降低和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1例。WBC和hs-CRP变化一致为48%, WBC和hs-CRP变化不一致为15%, WBC正常hs-CRP高为17%, WBC正常hs-CRP低为20%。结论 同时检测WBC和hs-CRP能够很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区分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 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同时也对制止滥用抗生素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细菌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106

在基层医院的门急诊医生中, 常见为感冒、发热、腹痛、腹泻和一些慢性病的患者。而在临床检验中用得最多的检验项目是血常规检验, 这也是最基础的, 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血常规检验里有一项是WBC, 病理性WBC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WBC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历年来, 各大医院在判断患者机体是否有炎症反应时通常选择观察其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进行判断。而hs-CRP指标水平是近年临床上提出用来判断患者机体炎症感染的关键指标。其中,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它参与患者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 同时发挥抗炎及促炎双重作用[1]。 hs-CRP是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 利用很少的血量, 准确的检测出CRP, 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因此WBC联合hs-CRP就能很好地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感染类别, 准确用药。但实际工作中, 经常会出现WBC和hs-CRP的结果变化不同步的情况, 医生有效应对十分重要, 本实验对这一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抽取本院2016年4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就诊的500例门诊患者末梢血标本, 0~10岁123例, 11~50岁

336例, ≥51岁41例。

1. 2 试剂 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s-CRP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广东江门浩江试剂公司血常规稀释液、清洗液、溶血素。血常规质控为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血细胞质控。

1. 3 仪器 MicroABX60血球计数仪, 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IA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

1. 4 检测方法 每例患者同时检测血常规和hs-CRP, 记录WBC计数, 中性粒細胞的比值和hs-CRP的结果。

1. 5 观察指标 观察WBC与hs-CRP不同变化患者分布情况, 并分析WBC与hs-CRP的关系。

1. 6 评价标准 根据WBC的正常范围:成人(4.0~10.0)×109/L;

儿童(5.0~12.0)×109/L。hs-CRP的参考范围是0~6 mg/L, 其值>6 mg/L为升高, ≤6 mg/L为正常。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正常范围成人为50%~70%, 4~6岁前以淋巴细胞为主约占60%, 4~6岁后中性粒细胞升高, 6岁后WBC分类以成人标准判断[2]。

2 结果

2. 1 WBC与hs-CRP不同变化患者分布情况 hs-CRP高时, WBC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227例、WBC正常为83例、WBC降低或中性粒细胞分类低为5例、WBC降低和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1例;hs-CRP正常时, WBC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71例、WBC正常为98例、WBC降低或中性粒细胞分类低为14例、WBC降低和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1例。见表1, 图1。

2. 2 WBC与hs-CRP的关系 按照血细胞的变化趋势, 当炎症发生是因为细菌感染时, WBC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分类高, hs-CRP升高;非细菌感染时hs-CRP多不升高, WBC降低或中性粒细胞分类低;当WBC正常时, 可能是轻度的细菌感染或者病毒等非细菌感染。WBC和hs-CRP变化一致为48%, WBC和hs-CRP变化不一致为15%, WBC正常

hs-CRP高为17%, WBC正常hs-CRP低为20%。见表2, 图2。

3 讨论

血常规检查作为医院判断感染类型的第一检验项目, 当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时, 很多时候均会升高。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 临床现在可以用很少的血液, 就可以检测到患者体内的hs-CRP。当细菌感染时, hs-CRP会急剧升高。尤其当

hs-CRP>20 mg/L时, 更加直接指向细菌性感染[3]。所以联合血常规和hs-CRP检验, 更加容易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本研究结果显示, hs-CRP高时, WBC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227例、WBC正常为83例、WBC降低或中性粒细胞分类低为5例、WBC降低和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1例;hs-CRP正常时, WBC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71例、WBC正常为98例、WBC降低或中性粒细胞分类低为14例、WBC降低和中性粒细胞分类高为1例。WBC和hs-CRP变化一致为48%, WBC和hs-CRP变化不一致为15%, WBC正常hs-CRP高为17%, WBC正常hs-CRP低为20%。表明, WBC和endprint

hs-CRP这两个项目同时指向细菌或者非细菌感染的占所有检测人群的48%, 这两个项目指向细菌或者非细菌相矛盾的占15%, 而WBC正常, hs-CRP17%提示细菌感染, 20%提示非细菌感染。之所以会出现矛盾现象, 这主要因为WBC的改变时间和hs-CRP不同。hs-CRP由肝细胞合成, 变化极灵敏, 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4]、

肿癌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 在WBC还没开始增高时, hs-CRP

就迅速做出了反应。WBC由骨髓生成, 先经过贮备池再释放到外周血, 细菌感染早期, 升高就要慢于hs-CRP。一开始如果hs-CRP高, WBC正常, 临床也要用抗菌治疗。当细菌感染一段时间, 慢慢会受到控制, WBC也升上来了, 但hs-CRP已经降下去了, 就出现WBC高而hs-CRP低的矛盾出现, 这时用药就要以抗病毒为主, 如果病程长, 可以合并抗菌治疗, 这样临床效果比单独抗病毒治疗要好。门诊患者当WBC正常时, 病毒、支原体和轻度的细菌感染等都可以引起, 所以hs-CRP提示的也是17%是细菌, 20%是非细菌, 比例相当。病毒感染时CRP多不升高。研究发现, 有6例患者却出现WBC低而hs-CRP升高的矛盾现象。hs-CRP在心脑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方面会高,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有报道指出, hs-CRP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会升高很多[5-9];hs-CRP指标水平异常者, 其发生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会相对提高[10]。此时, 采用非细菌性感染原理来处理患者病情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由于在基层医院接触患者病情类型大部分属于轻微疫病和慢性病, 重症疾病患者大多数选择上级医院就诊, 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统计显示, ≤50岁的患者群体总数为459例, 占总体的91.8%, 结合血常规和hs-CRP检查群体多以小孩以及中青年群体为主, 该阶段人体机制情况较为良好, 其基础病少, 故hs-CRP升高时指向于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由此可见, 同时检测WBC和hs-CRP能够很好地帮助医生区分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 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同时也对制止滥用抗生素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 黎明新, 王宇. 降钙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 15(3):512-514.

[2] 刘志桢, 房有福, 孙春蕾, 等.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283-285.

[3] 王韫晖.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8(3):188-190.

[4] 温晓红.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11):101-103.

[5] 柳颖, 林慧铭.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14):2016-2017.

[6] 王纲, 李金平. 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和hs-CRP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2, 33(2):276-278.

[7] 潘朝辉, 汪和中.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医学信息, 2015(27):94.

[8] 孙启银, 林霞, 唐坎凯, 等.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血浆高水平hs-CRP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10):1318-1320.

[9] 韩峰, 朱芳静, 周书莉. hs-CRP联合血小板指标在老年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中的指导意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3, 13(34):71.

[10] 李俊虹, 罗启瑞. 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医药前沿, 2017, 7(4):134-135.

[收稿日期:2017-07-31]endprint

猜你喜欢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警惕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