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展望

2018-01-15 09:52陈景侠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展望心理学困境

陈景侠

【摘 要】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历史只有百多年,其许多理论已成为某些高新技术的重要知识基础。在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和认生物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知神经科学等领域中,基础与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展望21世纪,可以预见到中国的心理学可以为国家知识创新工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心理学;困境;展望;常规科学;大数据

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心理学于19世紀末传入中国。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它受到了两次巨大的破坏性冲击。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我国心理学得到了稳定而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固定规模的科研队伍和科研机构。目前,全国共有5个研究机构和17个心理学系,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的心理学的心理学工作约有50人。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加入了国际心理学科联合会,先后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心理学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和交流关系。同时,中国获得了授予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主办权。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同行们都期待着中国心理科学的未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心理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科技部已将心理学列为21世纪的重点学科之一。[1]

二、大数据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心理研究一般是关于某一研究行为的,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一种先入为主的假设,然后对假设进行检验,最终接受或否定假设。这一研究过程基本上是一种先验的研究逻辑。也就是说,在研究成果之前,先对研究结果进行假设,然后对假设进行验证。正如著名的统计学家费舍尔曾经指出的那样,“可以说,每一实验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给事实一个反驳虚无假设的机会。”他的研究的基本思想是概率反证。也就是说,如果虚无的假设是真实的,它导致了违背逻辑或人们的常识和经验的不合理现象的出现,那么它就不能接受虚无的假设。如果不导致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就必须接受虚无假设。这种先验逻辑导致了研究过程中只分析有限的数据,从而推广了整体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这种逻辑规则。在本研究中,不需要先验假设,而是一种后验过程,它具有自下而上的概括归纳,完全避免了概念驱动的步骤,直接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是一个数据驱动过程,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阐明自然界的规律和关系。对于心理学的研究,人们总是希望弄清心理学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在传统的研究中,通常采用抽样、调查和推理来判断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结论的操作需要非常谨慎。大数据遵循后验逻辑顺序,从大量数据中得到的结果进一步扩展到实际情况以加以验证,或者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进一步严格的测试。为了验证大数据的结果,研究者更容易判断社会心理学中的因果关系。[2]

三、从范式更替看心理学研究发展的缺陷

(一)历来对人性问题解释的争议循环不息

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性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大争议:(1)身心关系问题,无论是一个实体还是两个实体,如果是一个实体,该实体的主要运作是什么;如果是两个实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已演变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2)天性与教养问题,所争者为人性特质决定於生前抑或生后; 由此问题演变成迄无定论的遗传与环境孰重之争。(3)知识的来源问题,即人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天赋或者后天的经验,从这一问题演变而来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反复循环争议不休。(4)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自由意志是18世纪的浪漫主义哲学思想,与决定论相反,被争议者的行为是由独立性抑或是外力决定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演变成是否可以用自然因果律来研究人性的争论问题。正是由于自古以来关于人性的争论层出不穷,所以人性的心理学理论一直是不同的,如哲学心理学时代,科学心理学的时代是一样的。

(二)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研究依然理论分歧

第一种以冯特结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学派,在20世纪初很快受到其他不同思想流派的攻击,导致20世纪初期学派对立的局面。从历史渊源看,各学派的思想来源于上述四个论争:结构主义的目的是探索身心关系的中身体方面以生理为基础的感觉历程;功能主义旨在探讨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在自然和教养问题上的作用,格式塔心理学旨在从理性主义的观点探索知识的来源,从整体主义的角度探讨身心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旨在探讨后天环境对自然和教养问题的影响以及自由意志和决定论问题中的外部决定因素,而心理分析则旨在探讨自由意志和决定论问题中的内在决定因素。20世纪30年代以后,虽五种学派对立局面逐渐消失,但不同心理学理论的分歧仍在继续,不同之处只是从原来的敌视向和平共处的转变。[3]

四、我国心理学的未来与展望

在当前科技发展展览的推动下,心理学的一方面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又对内部各学科的内部分支进行了划分和综合,使心理学研究已经深入开展。这种多学科交叉、多层次整合的特点,不仅拓宽和深化了自我研究研究,而且拓展和深化了这种多学科交叉、多层次整合的发展。也被推广到其他相关科学发展展览。中国心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可概括如下: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从研究的广度来看,对各个领域的研究不平衡,如对幼儿心理理发发展的研究仍然较少;在道德发展方面,对道德发展的认知因素研究较多,对道德发展的情感和行为因素的研究较少。从研究的深度来看,虽然有一些研究领域,如认知发展,已经开始研究心理的发展机制,与国际水位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有很多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处于描述层面,如社会发展。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交叉断层研究较多,纵向跟踪研究较少,定量分析研究较多,定性分析研究较少。这些问题都是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还需发展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中的心理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道德教育的培养等。

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的发展和教育心理应更加关注这些问题。在我国,早期教育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早期教育中的许多心理问题还不清楚。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改变了教育模式和人们的生活。这将对儿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利用这一积极影响,防止负面影响的产生,将对我国国家发展与教学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挑战。此外,中国儿童智力的发展及其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的优异表现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世界上发表的许多跨文化研究都证实了这一事实。这可能与我们的传统认知理论和优秀教育体系有关,值得我们总结。

(二)生物心理学

目前,生物心理学的研究已经从对经典的刺激一反应公式的研究,到对脑功能的简单定位的研究,转向对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这些行为是从细胞和分子机制,或从细胞的基本活动,析因和子事件来探讨心理与行为模式。心理学与生物科学、医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应采用多种高新技术,为深入了解脑功能及其与行为的关系显示出乐观的前景。需要开展的基础研究包括心理神经免疫学,即研究脑、行为与免疫的相互作用;行为神经科学与环境记忆、情感情绪、易怒事件、人格易感性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对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生物心理学研究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例如,为了找出与不同心脏疾病相关的病因,这类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遗传数据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脑和精神障碍的关系、导致心理障碍的遗传图潜素、导致精神障碍的基本行为因素、人类心理健康的时钟基因、认知和构建心理障碍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等。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大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知觉、注意力、记忆、言语、行为和情感。所有这些先进的心理活动都与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疾病有关,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书身心交互作用的原理及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

(三)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惊人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必须符合信息革命的历史要求。认知心理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一是复杂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每天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大量信息,如何更有效地处理这些信息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组织的运作至关重要。在一个真实的背景下,研究如何知道、使用许多复杂的信息,以及人和机器如何更好地互动。这将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第二是人机交互。现代工业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在新型机械设备条件下,有必要研究人类认知和锻炼活动的变化特征。同时,有必要根据人类心理学的特殊性,研究如何设计出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新机器。加强人机交互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业设计、航空工程、信息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水平。这是时代和国家对我们心理学家提出的要求。[4]

意识与大脑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科学和哲学问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认知神经学直接使用无创活体技术对人类复杂神经通路进行研究,有望揭开意识与大脑之间关系的奥秘。我国政府已将认知科学纳入“十五”规划中最重要的发展课题之一。来自不同领域的一些科学家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认知研究的发展。

五、总结

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作为国家知识创新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传播心理知识,应用心理学成果,是时代赋予我国心理学家的艰巨任务。心理学的知识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整体知识创新能力,而且创新能力也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的成功也将推动其他学科的创新和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兴。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心理科学,2002(5):591-596。

[2]張建涛 李美华。大数据背景下的心理学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9):151-153。

[3]杨玉芳。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科学基金,2003(3):141-144。

[4]叶浩生。当代心理学的困惑与争论[J]。社会科学,2006(6):177-183。

猜你喜欢
展望心理学困境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