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期间蔬菜市场形势分析及预测

2018-01-16 08:57张洪宇吴建寨
蔬菜 2018年2期
关键词:菜价供应蔬菜

张 晶,沈 辰,彭 华,张洪宇,吴建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近年来,我国蔬菜供需形成了“大生产、大流通”格局,南菜北运、产地转换、“按纬度吃菜”的特征日趋明显[1-2]。春节期间,供应我国蔬菜的产地转换至“华南冬春蔬菜优势区”,而2018年1月,我国中东部接连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江南、华南、黄淮海等优势产区的蔬菜生产和南菜北运受到阶段性影响,短期部分品种价格高位运行。一般来讲,春节期间是菜价高位运行、暴涨暴跌易发的敏感时期,蔬菜市场运行情况受到各方重点关注。根据农业部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以及农业部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提供的信息,开展全产业链会商分析,研判春节期间蔬菜市场形势,以便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参与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城乡居民节日“菜篮子”量足、价稳、质安[3]。

1 蔬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或将稳中趋涨

2018年春节期间,预计蔬菜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生产供应相对充足,市场价格保持合理波动;蔬菜价格或将环比波动上涨、同比略涨。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蔬菜在田面积总体增加,“南菜”生产进度偏慢

在田面积是反映蔬菜即期及未来一段时间生产供应及上市能力的基础性指标[4]。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2017年8—10月在田面积均增加,同比分别增加0.6%、2.1%和1.1%。2018年1月上旬低温雨雪影响了全国冬春蔬菜播种面积约40%,据调度分析,湖北蔬菜成灾面积约占在田面积的4.8%,安徽约12.5%,河南约4.8%,江苏约1.1%,对冬春蔬菜供应,尤其是春节期间蔬菜供应的影响有限[5]。南菜北运主产省海南自2017年11月份至2018年1月5日,全省瓜菜种植面积137 333.3 hm2,生产进度同比慢6.4%。当前瓜菜日采收量约2万t,主要上市品种为青皮尖椒、黄皮尖椒、泡椒、圆椒、朝天椒、线椒、西瓜、苦瓜、青瓜、南瓜、丝瓜、佛手瓜、豇豆、四季豆、毛豆、荷兰豆、紫长茄等。由于海南秋冬天气一直向好,非常有利于瓜菜生长,市场供应并未缩减,出岛形势良好。2017年冬季至2018年春季海南省蔬菜计划出岛量348万t,同比持平;目前海南蔬菜日出岛量同比增8%,截至1月14日累计出岛约48万t,随着气温的回升,出岛量还将继续上升,预计到2—4月的上市高峰期,供应有保障。

1.2 菜农生产积极性有所提振

一般来讲,蔬菜种植面积是由上期蔬菜市场价格决定的。2017年春节在1月末,蔬菜价格高位运行,当月菜价达到了当时5年来的最高值,后半年价格水平较常年同期持平略高。由于利益驱动,2018年菜农节日供菜的积极性较高;且近期寒潮低温和南方集中雨雪天气造成“南菜”部分产区受灾、部分产区蔬菜生长缓慢,短期菜价高涨,也拉动了补偿性扩大生产的意向。以海南为例,2017年入冬以来,海南瓜菜产地收购价格较高,综合平均收购价约4.7元/kg,同比涨21%,高于全国批发市场平均价30%上。其中泡椒4.1元/kg,同比涨78%;青尖椒4.9元/kg,同比涨82%;线椒10.4元/kg,同比涨108%;圆椒3.4元/kg,同比涨3%;长豆角6.5元/kg,同比涨30%;长茄4.5元/kg,同比涨114%;青瓜4.0元/kg,同比涨38%;苦瓜4.7元/kg,同比涨81%。价格高涨,菜农种植积极性向好,预计后期种植进度将加快,蔬菜供应得到保障。

1.3 产地蔬菜可能重叠上市

春节期间的上市蔬菜,主要来自“南菜北运”南方基地县以及设施蔬菜北方主产县。“南菜北运”主产地广东湛江在10月份前后受到台风的袭击,椒类蔬菜受灾,补种后上市期推迟。此外,受近期大范围寒潮影响,江南和华南部分地区“南菜”主产区蔬菜收获延迟。从受灾主产区调度情况看,气象部门对此次大范围降雪预报及时,各地准备比较充分,湖北、安徽、河南、北京等地均在雪前加大调运和储备力度,雪后采取延长交易时间、减免交易费用等手段保障供应,但这部分“南菜”或与北方设施蔬菜重叠上市,导致供应增加,或可减缓菜价“逢节必涨”的趋势。

1.4 当前蔬菜价格基本稳定

2017年入冬以来,蔬菜价格季节性上涨幅度较往年偏低,2018年1月份第2周(1月8—14日)28种蔬菜监测价格平均为4.03元/kg,环比涨4.9%,同比跌8.0%。年关在即,2018年1月份第2周是阴历冬月22—28日,蔬菜价格与2017年冬月同期相比下跌6.7%,跌幅收窄;而今年春节相对较晚,春节期间菜价或总体上行,但涨幅不会太大,约10%左右,预计2月菜价达全年最高点。

2 蔬菜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

虽然基于不同方面的分析,理性判断春节期间我国蔬菜市场将平稳运行,但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这些不确定因素甚至可能引起蔬菜市场的剧烈波动。

2.1 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预计后冬(2018年1—2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北方和中东部地区将出现阶段性低温过程。寒潮、冰冻、雪灾、雾霾等自然灾害天气虽然可以预测预报,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极易导致局部地区严重损失的发生,进而影响整体蔬菜供应节奏。

2.2 个别蔬菜品种暴涨暴跌的不确定性

品种众多、质量各异、产地转换是我国蔬菜目前供应上市的基本特点,虽然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数量之间的产销匹配、质量供需之间的有效对接、产地销地之间的统一协调,往往很难实现;尤其在春节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一旦发生问题,个别蔬菜品种价格大涨大跌、巨幅波动将在所难免。

2.3 人为炒作的不确定性

蔬菜价格波动既存在明显的季节效应,也存在显著的节日效应,“逢节必涨”已成为常态。极少数商贩可能利用春节期间物价上涨的机会,囤积居奇、人为炒作,以牟取暴利。尤其是“产地集中、易于久存”的小宗蔬菜品种,更加容易成为炒作的对象。

3 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针对蔬菜生产上市的不确定性,要早预测、早防范、早应对,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春节期间对蔬菜的需求。

3.1 及早防范自然风险

2018年以来,接连两场大范围雨雪寒潮天气给南菜北运带来一定影响,受“拉尼娜”作用影响,冬春发生冰雪、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较大,气象部门要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农业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蔬菜种植户、经销商等相关市场主体要及早准备、主动应对。

3.2 密切监测市场变化

节日期间,各种市场要素急剧动态变化,蔬菜市场行情可能瞬息万变;因此,要时刻跟踪、密切监测蔬菜市场行情变化,要增加监测的频次、环节和范围,运用大数据及“互联网+”思维,见微知著,做好市场供需预测工作。

3.3 及时发布市场信息

产销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蔬菜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做好供给侧信息发布工作,主要包括蔬菜产地的品种品系、在田面积、上市日期、上市数量、田头价格等信息;要做好需求侧信息发布工作,主要包括蔬菜销地的具体品种、数量质量、零售价格等信息;要做好蔬菜供需信息耦合工作,实现产销信息的有效衔接和智能匹配。

3.4 完善蔬菜价格保险体系

针对关键时期关键品种[6-7],开展适合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蔬菜价格保险是有效丰富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可以“托底”农户收入、引导蔬菜种植、完善蔬菜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区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确保城乡居民对“菜篮子”基本满意。

[1]KONG F T, WU J Z, ZHANG J H, et al. Research scheme for vegetable price transmission and the early warning based on associations with non-target areas[C]//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Paris:Atlantis,2016.

[2]吴建寨,张建华,宋伟,等.中国蔬菜区域生产优势度演变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4):154-160.

[3]王盛威,熊露,吴建寨.2016年蔬菜市场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J].农业展望,2016,12(12):8-10,19.

[4]沈辰,熊露,韩书庆,等.我国果菜类蔬菜生产与流通形势分析[J].中国蔬菜,2017(9):7-11.

[5]黄俊毅.低温雨雪菜价涨,供给充足不用慌[N/OL].经济日报,2018-01-11[2018-01-25].http://paper.ce.cn/jjrb/html/2018-01/11/content_353500.htm.

[6]张晶,张建华.生姜2016年市场分析及2017年市场预测[EB/OL].(2017-01-22)[2018-01-25].http://jiuban.moa.gov.cn/zwllm/jcyj/201701/t20170122_5461580.htm.

[7]黄俊毅.大蒜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7.9%[N/OL].经济日报,2017-12-11[2018-01-25].http://paper.ce.cn/jjrb/html/2017-12/11/content_351082.htm.

猜你喜欢
菜价供应蔬菜
多种菜价回落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涨,涨,涨!菜价上涨后,鸡蛋咋也不“淡定”了
如何看待近期菜价上涨
奇怪的蔬菜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蔬菜
人大代表问菜价
供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