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香菇产业助推利川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2018-01-16 08:57皮秀权舒良清
蔬菜 2018年2期
关键词:利川利川市菌棒

皮秀权,张 淞*,舒良清,张 旎

(1.利川市团堡镇农业服务中心,湖北 利川 445420;2.利川市农业局经作股,湖北 利川 445400)

利川市地处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湖北省25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集老少边穷于一体,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141个,是湖北省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县。立足利川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发展香菇产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废弃物,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在产业扶贫上大做文章,增加农民收入。利川发展全域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以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是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环节,是助推全市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

为了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找准产业扶贫门路是关键,按照利川市人民政府安排,在对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利川市发展香菇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可行性以及风险进行论证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利川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1.1 利川香菇产业发展规模

利川市食用菌野生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开始利用的品种约40余种,当地野生香菇、羊肚菌、竹荪、天麻、松乳菇等闻名全国,深受消费者喜爱。利川市食用菌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从事食用菌人工栽培的企业有2家,专业合作社约22家,业余种植小户100余户,多以分散零星种植为主,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如汪营镇、谋道镇、元堡乡等。利川香菇栽培分为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2种模式,其中,段木栽培规模小,零星分布在一些农家小院,作为庭院经济发展。2016年全市代料香菇菌棒产量达到2 028万袋,销售收入11 740万元。

1.2 “香菇贷”助力香菇产业发展

所谓“香菇贷”就是从事香菇产业发展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在利川市农村资金扶贫互助社的担保下,在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用于发展香菇产业。利川市农村资金扶贫互助社由汪营、柏杨等7个乡镇的33个专业合作社、利川市供销社、汪营供销社、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部分种植大户组成,共同出资650万元形成互助社基金,将互助社基金存入银行作为担保金,可以按照1∶10的比例在银行贷款6 500万用于发展生产,年利息7.2%,3年到期归还。目前,这项活动已经在汪营镇梨树村启动,参与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自行投入资金建好塑料大棚和棚内支架,每667 m2建2个大棚,需要资金约1万元。大棚建好以后,农户即可申请“香菇贷”购买香菇菌棒,每667 m2摆放菌棒6 000袋,需要资金2.7万元,1茬菇生产鲜菇7 500 kg,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7元/kg的价格回收鲜菇,每667 m2产值可以达到5.25万元,扣除投入和贷款利息3.9万元,农户每667 m2可以获得利润1.35万元。通过“香菇贷”的资金流转模式,银行、互助社、合作社、企业的资金来源、支出与收益构成循环,保证了各方的利益。

1.3 政企合作,产业扶贫见成效

为了给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提供典范与驱动力,利川市采取龙头企业带动+政企合作的模式,与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3.1 盛稀源公司简介

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利川市汪营镇,现有仓储、生产车间超过6万m2,是一家专业从事香菇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建有9个冷库,可以一次性保存2 500 t鲜菇;拥有一套智能化的烘干设备,每5 h可烘干200 t鲜菇,每天至少可以烘干800 t鲜菇;拥有国际先进自动流水生产线2条,建有无菌全自动智能温控系统,长期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校企合作,标准化生产水平全省领先(已经超过随州)。公司年生产菌棒能力可达0.8亿~1亿袋,仅菌棒年产值可达4亿元,已成为全市的一个特色亮点产业。

1.3.2 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7年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汪营镇政府合作,运用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户每户5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在井坝村以每667 m24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 hm2,由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90个规范塑料大棚,内设6层菌棒架,菌棒费用由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垫资,再将所有菇棚分配给32户易地搬迁户管理及销售鲜菇,销售过程中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收回菌棒费用。通过采取该模式,易地搬迁户没有投资压力,只要认真管理好菇棚,每户每年至少收入5万元以上,解决了扶贫搬迁户无产业基础、搬得出、稳不住的问题。

1.3.3 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以盛稀源公司为主体,利用工厂化集中制作菌棒,统一发菌管理,农户只需完成简单的出菇管理,进而带动市内市外企业主体和种植大户一起发展,产业扶贫初见成效。2016年,盛稀源生产的香菇菌棒在市内的销售额为1 000万元,主要销售至都亭、凉雾、柏杨、南坪、元堡、汪营等地;另外有2 000万元的菌棒被销售到了市外,用于产业扶贫。其中,恩施市龙凤坝青保村购买了600万元的菌棒,并分配到贫困户进行出菇管理及香菇销售,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青保村旅游业发展,一日游生意火爆,20家农家乐餐馆应运而生,让众多游客体验到了香菇的美味,有效地实现了整村脱贫;恩施市芭蕉镇灯笼坝村购买了800万元的香菇菌棒,用来发展香菇产业,为该村实现整村脱贫做出了贡献;宜昌市长阳火烧坪村购买了500万元的香菇菌棒,用于产业扶贫,并出资20万元聘请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香菇栽培技术指导;此外,俄罗斯客商、“老干妈”等企业以及许多有扶贫任务的帮扶单位纷纷向盛稀源抛出了橄榄枝,寻求合作机会。

2 利川发展香菇产业的SWOT分析

基于利川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地从事香菇生产的龙头企业盛稀源公司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剖析利川市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及威胁(threat),即SWOT分析,进而为论证利川市发展香菇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及风险提供依据。

2.1 香菇产业发展优势

2.1.1 投资回收快,比较效益高

利川市食用菌从业者生产效益调查显示,2016年,食用菌生产总投入1 500.4万元,销售收入2 74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每户平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根据盛稀源公司提供的数据,采用菌棒工厂化生产+分散出菇管理,每667 m26 000个菌棒1茬菇的总产值达5.25万元,管理者可得利润1.35万元,半年即可收回投资;与茶叶、山桐子、经果林等相比,效益更高,周期更短;相比蔬菜、烟叶等,因公司负责回收,收益更有保障,管理更简便,风险更可控。若盛稀源公司进一步完善工艺,降低成本,将菌棒的价格降至3.5元以下,合作者的收益将更加可观。

2.1.2 气候温和适宜,生态环境优越

利川市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3 ℃,为典型夏凉地区,日均温差大,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非常适合发展香菇产业。利川一年四季均可在自然环境下生产多种食用菌,在全国罕见,尤其是在夏季生产香菇,可填补国内大中城市的空缺。同时,利川无工矿企业和“三废”污染,良好的水、土、气环境因素十分有利于香菇产业发展。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为利川香菇生产发展创造了强劲的优势,为利川将香菇产业打造成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创造了条件。

2.1.3 本地培养料资源丰富

香菇生产所用原料主要为木屑、玉米芯、农作物秸秆、麦麸、玉米粉、豆粉、竹材等。盛稀源生产香菇菌棒的配方是30%木屑+70%秸秆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以农业废弃物为主、木屑为辅。利川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生态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丰富的阔叶树木,大量的阔叶树木枝叶和木屑是栽培香菇的主要原料。雪折木、建筑行业废弃木材、农村废弃的各种搭架材料、农村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以及茶园更新产生的老年茶树和果园(梨树等)修剪以后的枝条,均是香菇生产的培养料来源。

2.1.4 技术支撑有保障

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王卓仁、边银丙两位国内顶级的食用菌专家带领9位研究生在公司指导香菇生产,6位研究生和3位本科生常住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指导菌种制作,研发新产品,在菌种培育与种植上,像医生查房一样逐一指导。新研发出的、具有独特风味的新品种玉皇菇和蟹味菇最适合齐岳山、佛宝山等地夏季反季节栽培,从接种到出菇可在5—10月露天完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全市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1.5 龙头企业带动有力

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仅2年的时间,产值已近亿元,说明香菇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公司有拓展市场并进一步占领市场份额的能力。其生产的菌棒能得到市场的响应,说明其模式成熟,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公司能得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扶贫帮扶单位的响应,说明其能在精准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已建成先进的信息系统,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一方面对光、温、水、二氧化碳等环境数据的变化进行适时监控与随时调控,另一方面对配料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保证菌棒制作成功率达到99.5%,说明其工艺成熟。产业发展需要龙头带动,盛稀源公司的成立与良好运营,为利川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香菇产业发展劣势

2.2.1 多种生产方式并存,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利川香菇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为工厂化生产和农业式生产两种,其中农业式生产表现为园艺设施分散栽培、园艺设施集约规模栽培、庭院经济型的小生产等不同生产方式共存。总体而言,香菇栽培技术不规范,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产量降低,产品质量不高,加之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致使香菇产业规模难以做大做强。

2.2.2 香菇产业链短,缺乏品牌

香菇产品包括鲜香菇和干香菇,以鲜食为主,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绝大多数菇农专业户和小型加工单位都是采用比较粗放的传统加工方式,即简单的晾晒及土窑烘干处理,然后直接进入市场销售,这样既浪费了良好的香菇资源,也使加工出来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缺乏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名牌香菇产品,产业链短;富硒香菇有产品,但没有品牌。

2.2.3 培养料资源利用程度低

散户栽培多以段木栽培为主,对森林资源消耗较大。传统香菇生产以天然阔叶林段木或加工木屑为种植原料,对松杉木屑、竹屑、果树枝条和农作物秸秆等农林废弃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规模化发展香菇产业需耗费大量的木材,盲目发展可能会发生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破坏森林资源。

2.2.4 科技支撑薄弱

利川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从业人员多未经过专业化训练,农业系统从事专业食用菌研究与推广的从业人员少,规模化发展食用菌产业所需的科技支撑力量薄弱。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落后,品种选择和搭配不合理,周年生产技术体系不完善,本地香菇菌种的调查和引种驯化以及菌种脱毒、液体菌种等新技术滞后,生产经营模式有待创新,加工工艺有待进一步研发,销售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展等。这些问题均会不同程度地制约香菇产业发展。

2.3 香菇产业发展机会

2.3.1 香菇市场前景良好

食用菌拥有“菜中之王”“素食之冠”和“药中珍品”的美誉,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人类最佳的饮食结构是“一荤一素一菇”,发展食用菌产业顺应了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的提升,富硒食品需求量的增加,补齐发展生态农业短板,均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内外香菇市场前景看好,产品供不应求。在重庆、成都等周边大中城市均有香菇大型批发市场,仅成都金牛批发市场每天可以销售300 t以上,重庆红旗河沟批发市场还可以出口缅甸、俄罗斯、蒙古等国。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销售鲜菇、干菇,运营1年,上缴增值税200万元,效益可观。香菇产业链条长,其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香菇酱、香菇脆片、香菇多糖、真空包装干香菇等精、深加工产品,实行线上、线下销售结合,市场前景看好。

2.3.2 发展香菇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利川市计划到2019年全市1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建档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是高效农业,推进“工厂化集中生产菌棒、分散出菇管理”统分结合模式可将产业风险降低到最低点,贫困户的利益可得到充分保障。技术难度高、前期生产风险大等难题可通过工厂化生产统一解决,销售难题通过协议最低价保护并包回收来解决,经过简单的培训,贫困户只要提供场地,通过劳动强度不大的管理,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风险可控、效益可观,是助推精准扶贫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产业扶贫的大好政策背景下,利川如果不将食用菌产业列为主导产业加以推动发展,将会错失食用菌产业发展机遇。

2.3.3 原材料来源丰富且廉价

一是重庆可提供丰富的木屑资源。近年来,重庆市将许多杂灌木林改良为高效经济林,云阳、石柱、涪陵、丰都、梁平、长寿等区县直接将淘汰木材加工成木屑。二是东北大兴安岭可提供大量的桦树木屑资源。大兴安岭林区为了防火需要,每年需要间伐大量的桦树,可将桦树加工成木屑并通过火车直接运到利川火车站,到站价格为460元/t。三是可从越南、缅甸进口木屑。越南、缅甸等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覆盖面积大,木柴丰富,木屑品质好,可以利用“一带一路”的交通便利条件,通过火车运到利川,到站价格为490元/t。四是基于环境整治与生态农业建设需要,国家鼓励与支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加工产品急需寻求出路,而香菇栽培可提供一条循环利用的途径。丰富的木屑资源与农业资源,为全市发展香菇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4 香菇产业发展威胁

2.4.1 森林资源消费压力增大

使用木屑过多,可能会消费过多的森林资源。代料栽培香菇的主要原料为阔叶木屑,每吨木屑可以加工3 000袋菌棒,生产1亿袋香菇菌棒需要3.3万t木屑,森林资源的消费压力较大,可能会导致阔叶木屑紧缺,价格上涨,致使香菇生产成本增加,有可能制约香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4.2 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香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河南、河北、辽宁和浙江的香菇产业发展迅猛。在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已有426个县把食用菌列为主导产业,占比72%。全市香菇产业发展起步晚,缺乏品牌和名牌,市场占有率低,消费认知程度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条件下,拓展市场难度较大。

3 利川发展香菇产业的可行性及风险论证结论

3.1 利川香菇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香菇产业,只是全市食用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良好开端。2017年盛稀源生产菌棒5 000万个,产值超4亿元,税收达到2 000万元。全市各乡镇均具备发展香菇产业的条件,如果香菇产业发展能成为市级战略,政策措施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通过5~10年的发展,全市的香菇菌棒生产能力将能够达到10亿袋,可以创造100亿元以上的产值,地方政府税收将在5亿元以上。

3.2 利川发展香菇产业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香菇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料,变废为宝,在提供香菇产品和加工原料的同时,菌渣可以通过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或作为设施栽培基质;也可以直接还田补充土壤有机质,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从根本上治理土壤酸化问题;还可以通过高温高压造料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因此,发展香菇产业,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生产废料的充分利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3.3 发展香菇产业不会造成森林资源过度消耗

农作物秸秆、玉米芯、果茶园修剪枝条、园林修剪枝条资源丰富,各种废弃的木材也是发展香菇的原料。重庆市改造灌木林为高效经济林所产生的木材,大兴安岭桦木林每年间伐的木材,以及从越南、缅甸等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的木屑,量大价廉,比使用本地木料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盛稀源发展香菇产业现使用的原料大多数来自外地,没有对当地森林资源造成过度消耗。若每年生产10亿袋香菇菌棒,需要木材33万t,现有木屑来源可以满足供应。

3.4 发展香菇产业可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

香菇产业不与粮争地,不与土争肥,不与农争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是具有农业现代化特征的产业。发展香菇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可操作性强,贫困户易接受,帮扶单位可精准施策。技术问题、生产问题、销售问题等一般农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企业统一操作解决,生产周期长、需要劳动力大量集中的问题可通过分户管理解决,风险可控、效益可观。即便贫困户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新发展2 000袋香菇就可以解决一个贫困户脱贫所需的收入问题,为贫困户发展3亿袋即可以解决所有贫困户脱贫的经济来源问题。适时、适度、适量发展香菇产业,必将加快全市脱贫奔小康进程,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

3.5 发展香菇产业风险可控

通过出台规范性的管理意见,可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以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热情,技术支撑问题、市场开发问题、品牌打造问题、标准化问题、全产业链开发问题、资源消耗问题均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4 推进利川香菇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协调做大“香菇贷”

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要使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实现最优配置,而利川发展香菇产业的短板在于资金。由于缺少资金,菌棒生产加工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要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菌棒必须分流到千家万户管理、出菇。建议用好“香菇贷”模式,筹集更多的资金注入利川市农村资金扶贫互助社,按1∶10的比例放大,争取其贷款规模达到3亿元以上;推动盛稀源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将香菇产业逐步发展成全市的主导产业。

4.2 用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为了让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议用好井坝村易地搬迁扶贫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的所有集中安置点,为易地搬迁户创造一个有稳定收入的香菇产业,运用易地搬迁户产业发展资金,由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建造香菇大棚,完善棚内设施,垫资菌棒费用,培训搬迁户农民,做好香菇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让每个易地搬迁户每年的固定收入达到5万~10万元。

4.3 扩大香菇产业发展融资规模

全市香菇产业具有100亿元产值的潜力,无论是在利民方面,还是在利税方面,均有非常巨大的潜力,抽出部分“贫贷企用、分贷统还”资金用于发展全市香菇产业,利国利民。

4.4 出台促进香菇产业发展的意见

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促进全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全市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非常有必要出台一个规范性文件,以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及贫困户积极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一方面鼓励更多企业实体参与发展香菇产业,另一方面鼓励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进行香菇新品种的开发研究以及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力争1年内将汪营镇建设成为全州香菇第一镇,2年内使汪营镇香菇产业进入武陵山区香菇产业第一方阵,5年内将汪营镇建设成为中国香菇小镇,将香菇产业打造成利川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

猜你喜欢
利川利川市菌棒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利川 “候鸟人才”基地武汉联络处挂牌成立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利川市饲料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省水利厅:以水为媒推进“三个强化”
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的思考
利川市草场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不让路上有空跑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