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8-01-16 21:53胡楚国
关键词:舞蹈教学审美教育

胡楚国

【摘要】 随着新课改对高中教育美育功能的重视,艺术教育课程——高中舞蹈学科应运而生。舞蹈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将动作美、形体美、气质美、精神美融于一身,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舞蹈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了体育、音乐和艺术,是新兴的艺术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美化学生形体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高中舞蹈学科的美学特征、发展现状,就优化高中舞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而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美育 舞蹈教学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136-01

0

1.舞蹈课程的美学特征和教学特点

舞蹈是国际比赛中一个重要的比赛项目。其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积极向上,是广受好评和关注的项目。在国际舞蹈的赛事中,由于其专业性强,表演难度大、具有较高的独创性,选手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技巧,舞蹈动作规范、多样。由此可见舞蹈具有竞技性。并且,舞蹈的构成元素多样,通常动静结合,舞蹈节奏有轻重缓急之分。十分考驗舞者的表演能力,故舞蹈具有专业性。舞蹈过程中,需要舞者舞蹈动作保持规范、连贯,并在节奏、舞蹈风格和外形上达到统一。这体现了舞蹈的审美性。高中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舞蹈赛事不同,是通过对专业舞蹈练习基础的适当改动产生的、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旨在通过强度较低的舞蹈练习,教授学生基本的舞蹈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高中舞蹈的教学现状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当前高中舞蹈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问题。目前,部分学校对于舞蹈教学的目的不甚明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指导纲领,教学目标模糊,导致教学环节缺乏专业性和严谨性,没有发挥舞蹈真正的教育价值。多数学校对舞蹈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增强学生体质,协调学生肢体,促进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几种舞种的基本步法。舞蹈学科不参与高考,部分学校对此存在错误观念,对教师的要求较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并且,舞蹈教学在高中实行的时间较短,很多教师缺乏专门性的训练,缺乏舞蹈素养,教学能力差。据有关资料显示,普通高中舞蹈教师极度缺乏,并且年龄趋于年轻化,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没有专门的舞蹈学习经验。教师缺乏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教学标准和教师水平等因素,直接导致教学内容随意,教师会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授的舞种杂乱,学生很难对舞蹈学科产生系统化认知。学生仅凭自身很难认识到不同舞种的差异,盲目跟随教师步伐开展联系,难以自主提高审美能力,也无法在单一的教学中感受到快乐。

3.高中舞蹈教学的优化对策

3.1 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

舞蹈教学设备是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只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条件,学生才能专心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舞蹈课程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为学生建设专门的舞蹈教室,提供墙面镜和把杆等必要设施,同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视频、声频播放设备,完善场地,让学生能够心无旁骛的展开学习活动,不受外部因素的限制。同时,学校还需要为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资源,如舞蹈教学教材、课件资源等。让教师能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2 结合娱乐性的舞蹈教学,帮助学生产生自信心

在刚开始学习舞蹈时,很多学生受传统教学的限制,羞于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现自己。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肢体不协调,舞姿不美观,缺乏学习舞蹈的信心。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这一困境,教师可以发掘娱乐性的舞蹈内容,帮助学生克服对舞蹈学习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简单的舞蹈练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3.3 结合舞蹈学习的趣味性和单一性,启发学生产生热情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呈正相关。为了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教师应当通过逐步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舞蹈的真谛,明白学习舞蹈对自身的促进意义。首先,舞蹈学习具有趣味性,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迥异,着重考察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学生很容易对舞蹈产生学习兴趣。但学习舞蹈的过程是艰辛的、单一的,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和训练来培养舞蹈技能。舞蹈训练伴随着肢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枯燥,需要学生较高的毅力和韧劲。而在度过了艰辛的训练后,学生能够从舞蹈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在调控自身肢体、运用舞蹈动作表达情感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故教师应当秉持开放的理念,为学生做好心理建设,让学生迎难而上,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不断获得舞蹈知识。

3.4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帮助学生内在与外在共同提高

要让学生的舞蹈水平不断提高、舞蹈能力逐步加强,除了让学生规范舞蹈动作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引导学生提升舞蹈素养。通过舞蹈展现自己的形体美,提高审美能力。舞蹈的表现力包括动作表现以及内在情感流露。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在教学中渗透舞蹈艺术的美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积累舞蹈学习的经验,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舞蹈练习相融合,感知舞蹈背后的深层含义。只有融入了学生的情感意识,舞蹈才能打动人心。舞蹈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舞蹈细节,通过细分学习内容,着重情感拓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卓越的舞蹈表现力,使学生体悟到舞蹈学习的精华所在。

[ 参 考 文 献 ]

[1]黄莹,杨绅,王欣.高中舞蹈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8):113.

[2]江竺颖.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5,10.

[3]马英.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与普及途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4]李卉.舞蹈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7.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审美教育
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戏剧传播方式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