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奶水牛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8-01-19 19:56王金梅苗永旺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芒市奶水水牛

王金梅,杨 远,苗永旺

(1.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201;2.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图书馆,昆明 650202;3.云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 650201)

芒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东南部。辖1个街道,5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境内江河纵横,有大盈江、瑞丽江、怒江,还有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东河。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发展奶水牛业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与资源条件。由于水、光、热条件好,牧草生长快且四季常绿,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作物秸秆等副产品种类和数量多,草料资源甚是丰富。因而芒市不仅有丰富的饲料作物及农作物秸秆,还有大片的天然牧草和人工牧草,全市有草场10.5万hm2[1]。芒市的水牛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培育出了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水牛品种——德宏水牛。德宏水牛属沼泽型水牛,体格高大,繁殖能力强,性情温顺,耐粗放饲养,役用能力强,2006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2年,德宏水牛作为中国水牛系的重要一支,入选“云南六大名牛”。水牛耐高温湿热,抗病力强,生长快,乳质佳,肉质优,水牛乳营养成分与普通牛奶相比也更高。

历史上,水牛大多是作为役用而存在的,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过不可忽视的贡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牛的役用性能在慢慢减弱,而乳用及肉用性能潜力得到不断挖掘。2001年,在委内瑞拉召开了国际水牛联合会(IBF)第6届世界水牛大会,会议一致认为水牛业的发展,应从“役用为主、乳肉为辅”向“乳用为主,肉役为辅”转变。从此,水牛奶开发,奶水牛业发展渐渐提上日程。

水牛奶开发在我国有着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由于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我国绝大多数牛奶资源都集中在北方区域,南方牛乳生产偏低,造成牛乳生产地区不平衡,形成了“北奶南调”的局面。尤其南方水牛主产省(区)是我国主要缺奶地区,因而大力发展奶水牛,利用水牛奶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农业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主要畜牧布局及发展重点中明确了有关奶牛发展的规划,其中就明确要求,要推动南方奶水牛产业发展。

我国的沼泽型水牛泌乳量低,未经训练的母牛只能哺喂其犊牛,不能挤奶,用河流型水牛杂交改良后可以大幅度提高其产奶量,并实现挤奶。作为水牛的主产区,广西、广东、湖北等省区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陆续建立了杂交水牛养殖场,继而又建立了小型的水牛乳制品加工厂。尤其在1996—2003年“中国—欧盟水牛开发项目”期间,广西、广东、云南作为项目实施省区,开展了水牛杂交改良、乳品加工等一系列工作,建立了一批水牛奶业开发示范基地,奶水牛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作为我国水牛生长最理想区域之一,德宏州芒市依托自身的优势,在奶水牛业发展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1 芒市奶水牛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1.1 品种改良,形成了奶水牛群体

我国水牛属沼泽型役用水牛,个体小,泌乳量低,长期以来,扮演着重要的役用功能,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创新之背景下,水牛在农业生产中的诸多功能逐步消失,这时我国广大南方原有用于农业生产的水牛渐渐成为不良资产,如何盘活水牛资产,使水牛从役用转变为乳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牛从役用到乳用的转变,需要对其进行杂交改良。为改善我国水牛的生产性能,提高水牛养殖者的经济效益,盘活水牛不良资产,1957年与1974年,分别从印度、巴基斯坦引进乳用型的摩拉水牛与尼里/拉菲水牛,与本地水牛进行杂交试验,经过数十年不断的努力,水牛品种改良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良种繁育体系和配种网络初步形成。

通过品种改良,杂交水牛的乳用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摩杂一、二代泌乳期平均产奶量分别达1 240.5 kg和1 423.3 kg,分别比本地水牛1 092.8 kg高出13.5%和30.2%(p<0.01);尼杂一、二代泌乳期平均产奶量分别达2 041.2 kg和2 351.3 kg,分别比本地水牛提高86.8%和115.2%(p<0.01);三品杂和三品杂互交子一代的泌乳期平均产奶量分别达2 294.6 kg和1994.9 kg,与本地水牛相比分别提高了109.98%和82.55%。杂交水牛不仅产奶量高,而且水牛奶的乳脂肪、蛋白质与干物质含量也较高,分别达到7.9%、4.5%、和18.4%[2]。

德宏州自1997年实施欧盟奶水牛项目以来,水牛的奶用杂交改良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通过引入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等河流型水牛的冻精或种牛,大大提高了杂交后代的产奶性能,其高产奶水牛整个泌乳期日产奶量可保持在8~12 kg,最高可达14 kg,平均9 kg左右,泌乳期一般为300 d[3]。促进了水牛乳业的发展。2012年德宏州畜牧站从意大利引进了纯种地中海水牛冻精,并成功与三元杂母牛进行人工授精,2015年10月,成功产下首例四元杂奶水牛,标志着本地区奶水牛向更高层次改良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1.2 水牛奶加工利用,初步形成了水牛奶市场

我国的沼泽型役用水牛,通过几十年不懈的品种改良,形成的奶水牛群体,为发展水牛乳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本地水牛的品种改良,水牛奶产量的不断提高,开发加工利用水牛奶逐渐变为现实。

随着水牛乳业的逐渐发展,云南水牛主产区芒市也建立了德宏祥祥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是云南省第一家以奶水牛研究开发、养殖、水牛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是州、市两级德宏水牛奶开发龙头企业。公司建立后,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公司奶水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为载体,引导农户参与奶水牛养殖。2011年9月,德宏祥祥乳业有限公司被芒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企业被收购后,注入了一定的发展资金,从而在人才引进、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等方面得以进一步发展。在水牛奶加工利用不断广泛的同时,人们对水牛奶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水牛奶市场初步形成。

1.3 形成了奶水牛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奶水牛群体的建立,水牛奶的加工利用,促进了奶水牛产业的形成。芒市作为奶水牛主产区,农民养殖奶水牛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养殖户持续增加,养殖规模、饲养面不断扩大。2008年,芒市水牛存栏达25 558头,奶水牛养殖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2009年开始,德宏州实施“百村万头”奶水牛养殖小区建设工程,计划在全州范围内选择100个奶水牛相对集中的村寨建成100个存栏100头奶水牛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使德宏州奶水牛存栏总规模达到1万头。至2012年,芒市共建成百村万头奶水牛养殖场13个。养殖场的建设,有效整合了芒市奶水牛资源,加快了奶水牛养殖规模,奶水牛产业基本形成,促进了农民增收。

芒市勐戛镇芒丙村养牛户赵某某,2005年5月在自己的承包地建设奶水牛养殖场,总投资27.8万元。之后不断发展,成为全勐戛镇规模最大、饲养管理水平最高的奶水牛养殖场。饲养的奶水牛大多基本保持在30头左右,其中挤奶水牛15头以上。每头奶水牛一般日均产奶8~10 kg,少数高产奶水牛日产奶量达到14 kg,产奶最低的水牛日均产奶量也有大约7 kg。奶水牛养殖,水牛奶销售,使其获得了比以前从事种植业和运输业更多的收入。

截至2013年8月德宏州畜牧站的调查,芒市共有奶水牛养殖户148户,饲养奶水牛854头,其中能繁奶水牛487头(挤奶水牛174头,占能繁奶水牛总数的35.7%),后备奶水牛184头,犊牛175头,种公牛8头。挤奶水牛月均产奶30.60 t,日均产奶1.02 t,头日均产奶5.86 kg[3]。

1.4 对粗饲料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了环境

水牛作为特殊的生态畜种,在饲料的使用方面,具有耐粗饲、饲料转化率高的优点,其对粗饲料的利用率比黄牛高16%,所需精料相对较少。芒市作为亚热带地区,有着丰富的粗饲料来源。如稻草、玉米秸、花生藤、甘蔗渣、甘蔗尾、菠萝渣等。这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副产品,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通过特殊加工处理后,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提高粗蛋白质含量与粗纤维消化率,除满足维持需要外,还可维持奶水牛一定数量的产奶。

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各种农副产品、工业副产品,是很宝贵的水牛粗饲料资源,再通过牛粪肥田肥地,可形成良性循环。充分利用粗饲料作为奶水牛的食物来源,能有效避免农副产品、工业副产品随意废弃或焚烧所带来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芒市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大,产生了大量的农副产品与工业副产品,如甘蔗尾、甘蔗渣、香蕉茎叶、菠萝渣等,传统的处理方式除少量利用外均丢弃处理,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也造成了对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奶水牛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奶农对各种农副产品、工业副产品的利用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不仅减少了对粮食的依赖,节约了资源,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2 芒市奶水牛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芒市奶水牛业发展现状

德宏州是云南最早生产水牛奶的地区,芒市的奶水牛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近年来,由于受乳品加工企业发展不景气等多种原因影响,德宏境内大量的奶水牛被当作肉牛出售,芒市的奶水牛数量也不断减少,奶水牛业逐渐萎缩。目前,芒市有3个村饲养奶水牛,共42户。勐戛镇芒丙村24户,风平镇法帕村13户,芒市镇芒岗村5户。总存栏580头,能繁母牛301头。日商品奶约630 kg,祥祥乳业以前收购价为7元/kg,芒市禾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奶吧收购价为8元/kg。2017年11月,芒市祥祥乳业停产歇业,由于之前芒市散养户的水牛奶全部由芒市祥祥乳业收购,养殖小区与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水牛奶大部分也销售给祥祥乳业。由此祥祥乳业的停产无疑给本来已经在艰难中发展的芒市奶水牛业带来了极大危机与困难,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对产业的未来前景失去信心,不断把好不容易培育的奶水牛当作肉牛出售,只有少数养殖户仍在艰难中坚持。面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形势与局面,只有找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2 芒市奶水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及其它诸多因素,导致芒市奶水牛业如今之局面,就目前而言,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2.2.1 水牛奶销售困难,生产销售处于无序状态 芒市祥祥乳业歇业后,停止了水牛奶的收购,奶水牛养殖户只能自己找出路,自产自销生鲜奶。虽然有一家鲜奶吧,但需要的水牛奶数量有限,且只能收购符合卫生与质量标准的水牛奶。因此,鲜奶吧目前只能收购两户卫生与质量有保证的养殖大户的部分鲜水牛奶。在2018年8月5日-9日几天的调查走访中了解到,芒市芒丙村的赵某某,从2005年开始饲养奶水牛,经过13年的摸索,已经掌握了奶水牛饲养技术,现饲养水牛41头,其中,半岁以上母牛32头,包括挤奶水牛16头,平均每天产奶180 kg。作为养殖大户,其水牛奶品质良好,除一部分销售给鲜奶吧外,其余都有固定的客户。但该村其余的奶水牛养殖户,水牛奶的销售都是自己想办法,主要是到农贸市场销售,当天卖不完的新鲜水牛奶只好将其加工成乳饼后出售。如该村的李某某,现养殖22头奶水牛,挤奶水牛2头,每天早上4点左右就起来挤奶,一大早便开着皮卡车,与妻子分别到近20公里以外的芒市两个农贸市场售卖,一直到中午12点左右才能卖完,有时还卖不完,只好拿回家做成乳饼。虽然也有一部分固定的定奶户,但数量不多,大多数鲜奶还得到农贸市场销售。纵观目前芒市水牛奶的生产与销售状况,总体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2.2 养殖户丧失信心,产业维持艰难 由于水牛奶销售困难,奶农收入不稳定,投入成本高,效益低,许多养殖户还面临着还贷的压力,面对这种种困境,养殖户根本无力应对。只好纷纷将原来高价买来的奶水牛低价出售。1岁多的母牛,只能卖到8 000多元,即便是怀孕母牛,也只能卖到13 000元左右,最好的怀孕母牛最多卖至18 000元左右。而原来买牛时都是20 000元左右一头。因此,如今芒市奶水牛业维持异常艰难,奶水牛快速减少。芒丙村的芒丙奶水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最多时有230头奶水牛,在我们调查时只剩86头,且日渐减少的趋势不可扼制。很多养殖户都表示,如果目前的困境无法走出,就不再饲养奶水牛了。失去信心的养殖户,已经使芒市的奶水牛产业难以维持。在奶水牛产业发展最辉煌的时候,芒丙村人曾自豪地说,其村“牛比人多”,而现在,这种景象早已不在,已变成“人比牛多”了。

2.2.3 人们对奶水牛认识不够,水牛奶产品市场发育缓慢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水牛历来都是农业生产的役畜,水牛就等同于耕牛,根本无法想像还可以作为乳用,对水牛奶营养价值的了解更是空白,以致水牛奶至今仍然没有进入大多数消费者的视野,短期内水牛奶产品市场不可能发育成熟。由此导致水牛奶销售不畅,产业发展艰难。

3 发展芒市奶水牛业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芒市奶水牛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无疑是出路之一。大理欧亚乳业曾到芒市进行实地考察,表达了帮助的意愿。但要真正到芒市发展水牛奶产业,还需要一些条件,也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就目前而言,大企业还不可能入住芒市,要保住奶水牛业这一新兴特色产业,还需要根据现有的条件与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出路。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确保产业持续发展

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仅凭企业与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还需要政府持续有力的支持与支撑。印度与意大利在世界上是水牛奶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国家,在水牛奶业的发展中都取得了成功。虽然各自成功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是两国水牛奶业成功的共同原因之一。印度政府在全国积极倡导与推行阿南德合作模式,推行洪流计划,使“白色革命”运动遍及全国每一个角落。而意大利政府在水牛奶业发展过程中也采取各种政策与措施加以支持。因此,无论何种国情,水牛奶业的发展必然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才能获得成功。在这方面,我国水牛奶业还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方可走出困境,不断发展。

芒市的奶水牛产业,是在各级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下,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慢慢发展起来的。今天取得的一点成绩,实属来之不易。2009年德宏州实施的“奶水牛百村万头”工程,扶持奶水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带动了芒市的奶水牛养殖及奶源基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发展了奶水牛产业。但就目前芒市奶水牛业发展之现状而言,要使产业得以维持,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支撑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以继续扶持。

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牛奶产品的认知度

针对人们对水牛奶及其产品缺乏认识,水牛奶市场发育缓慢之现实,当务之急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在推介魅力德宏时,将芒市的水牛奶及其产品加以宣传,让更多的人不仅认识芒市的民族风情与文化,也能了解德宏水牛及其水牛奶产品。与此同时,还需加大水牛奶产品的研发,特别是奶酪等高端乳制品的研发,做出与普通牛奶不同的特色产品,增加水牛奶的附加值,通过宣传与试吃品尝,提高人们对水牛奶的认知度,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著名的意大利比萨饼的制作,离不开马苏里拉奶酪。而马苏里拉奶酪包括三种类型,纯水牛奶的马苏里拉奶酪、水牛奶和荷斯坦牛奶混合制作的马苏里拉奶酪、纯荷斯坦牛奶制作的马苏里拉奶酪。水牛马苏里拉奶酪由于其特有的质地和汁液的均匀性以及独特的味道,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马苏里拉奶酪,其品质也是最好的,价格亦是最贵的。在意大利,水牛马苏里拉奶酪的包装上都盖有官方的印章,以便消费者能够将水牛马苏里拉奶酪与其他类似的奶酪区分开来,也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抑制仿制与欺骗行为的发生[4]。

放眼当今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都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发展,饮食文化亦然。在西方饮食文化中,乳品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代表意大利饮食文化的比萨饼中,水牛马苏里拉奶酪无疑是最优质的原料,如果这一点能让人们认识,我相信,水牛奶及其产品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且接受。事实上,意大利的比萨饼如今已受到很多孩子及年轻人的喜爱,甚至还俘获了许多主妇的心,走进了中国家庭的厨房,马苏里拉奶酪已经被接受。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大宣传,让人们在消费马苏里拉奶酪时,对水牛奶及其产品有更多认识与了解,以此提高其知名度,从而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

3.3 实现奶水牛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以旅游业带动奶水牛产业发展

芒市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美丽的亚热带风光,还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汉族等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构成了芒市特有的人文景观。芒市南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旅游业已成为芒市的重要产业,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芒市,体验着她的魅力。

旅游的六大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到芒市的游客同样离不开这六大要素。芒市有很多独特的各民族美食,游客可以尽情享受与体验。水牛奶是亚热带地区特有的产品,我国只有云南、广西等少数南方省区才生产,营养价值比普通牛奶更高,也是制作奶酪等高端乳制品的理想原料。在发展奶水牛产业时,可以将其与旅游业相结合,让游客到芒市不仅可以吃上一桌传统的鲜花绿叶宴,也能够喝一口独特的新鲜水牛奶,吃上一桌水牛奶宴,让旅游业带动水牛奶业发展。

可以逐渐发展集奶水牛养殖、科普宣传、鲜奶品尝与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家庭休闲观光牧场,展示奶水牛养殖、挤奶、乳品加工的全过程。同时,建设相应的体验区,不仅让旅游者能看到水牛奶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也能亲身体验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亲自参与水牛奶产品的制作,拓展体验消费,拓宽营销渠道,实现旅游业与奶水牛业的融合,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奶水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芒市奶水水牛
赛水牛
我国奶水牛选育步入现代分子育种时代
水牛喜欢水里钻
芒市总工会:为60名在档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小水牛
胸部大小和奶水多少有关吗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
云南省奶水牛品牌建设浅析
水牛救了我一命
地中海奶水牛成功落户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