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1-19 19:56胡振鹏王鸿盛魏玉兵孙鉴弘姬宏伟童建伟宝塔娜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甘州区母牛肉牛

胡振鹏,王鸿盛,魏玉兵,孙鉴弘,姬宏伟,童建伟,宝塔娜,王 刚

(1. 甘州区新墩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张掖 734000;2. 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张掖 734000;3. 平山湖蒙古族乡畜牧兽医站,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甘州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平均海拔1474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地势平坦,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灌溉农业发达,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是甘肃省三大肉牛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公认的“北纬38度”农畜产品黄金产区。肉牛产业是甘州区三大支柱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特色生态农业之一。近几年,甘州区按照“政府推动、社会联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的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模式,重点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大力开展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利益共赢的发展机制,促进了该区肉牛产业由传统分散养殖向高效规模养殖转变、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化转变,肉牛产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融资难、产业链短、品牌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建设的步伐。该文通过阐述甘州区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该区肉牛产业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进一步夯实当地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基础。

1 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现状

1.1 肉牛养殖情况

甘州区是传统的肉牛养殖大区,特别是近几年来,饲养量呈稳步增长的态势,肉牛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车道。2017年,肉牛年饲养量43.6万头,年出栏量13.11万头,养牛业产值达9.3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4.29%,发展势头良好。

1.2 饲草料利用率稳步提高

依托玉米种植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甘州区着力推进以养带种、农牧互促的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模式。甘州区具有天然草场296.48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199.25万亩,人工饲草种植面积达37.64万亩;宜耕面积134万亩,年产饲料粮42万t,麸皮、饼粕2.5万t,农作物秸秆170.34万t,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63.4%,粮经饲比例调整为20.6∶50.5∶28.9,饲草料利用率稳步提高。

1.3 标准化水平逐步提升

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平衡的原则,兼顾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进一步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建成肉牛规模养殖场244个,占到全区规模养殖场的24%,其中万禾草畜公司被国家肉牛牦牛体系选定为甘肃省唯一一个国家级肉牛综合试验站;创建部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4个;创建无公害肉牛产地认证企业13家、产地与产品认证企业1家,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4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甘州区已建成覆盖城乡的畜牧兽医站24个,配备专职专业技术人员199人,建成肉牛人工冻配站点103个,大力推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服务直接到畜的服务机制,为肉牛产业良种繁育、饲草加工利用、科学饲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构建了“区、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常年补免相结合”的防制策略,有效防止了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等疫情的发生。

1.5 良种繁育基础不断夯实

甘州区按照“引繁结合、优化品种、稳定基因”的原则,采用级进杂交模式,开展肉牛冻精授配改良示范推广,选种选配和群体选育,巩固提高了肉牛良种种群优势,形成了以西门塔尔杂交系为主的“金张掖”基础母牛核心群体,群体遗传品质优秀,生产性能突出。目前,改良品种肉牛已占到饲养量的85%以上,为扩大优质肉牛生产,提升产业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 精深加工初具规模

甘州区为加快畜产品流通,加强地方特色产品培育,提高产品附加值,已建成沅博、盛丰、发忠等牛肉屠宰加工企业3家,年屠宰加工能力达6万头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品牌战略,打造“祁沅春”“祁连牧歌”排酸冷鲜牛肉和“龙美滋”牛肉干等特色品牌和“优购电商”平台,初步形成了市场终端销售到网络交易的产业链,肉牛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1.7 政策扶持激发活力

近年来,肉牛产业作为甘州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该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借助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甘肃省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粮改饲、草牧业试验试点等项目的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了肉牛养殖场修建、圈舍改造、设施升级、饲草种植、良种繁育等建设,为该区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不强

经过多年发展,甘州区已经建成多个部级、省级和市级肉牛龙头企业,但缺乏有效的运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和养殖户利益分配机制存在缺陷,导致企业和养殖户联动积极性不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利益联结程度低,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2.2 深加工产品单一

目前,甘州区牛肉加工多为小批量生产,且以屠宰分割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牛肉产品加工水平低,产品比较单一。虽然推出了一些产品,但品牌认可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极为有限,没有一种响当当的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较弱。

2.3 能繁母牛群体发展缓慢

由于母牛养殖周期长,饲养成本大,利润少,影响了母牛养殖户的积极性,造成母牛数量日趋下降,基础母牛不足,犊牛减少,牛源趋于紧张,扩群速度较慢。

2.4 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

近几年,甘州区借助小微企业“双创”贷款及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项目的实施,为散养户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但无法解决规模养殖企业大额的资金需求。另外,目前银行系统为防范金融风险,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提高,养殖企业受信用等级、商业担保等因素制约,贷款难度较大,空圈现象比较严重。

3 建议和对策

3.1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做大产业群体规模

规模化养殖具有人才技术优势、养殖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已成为目前肉牛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扶持肉牛养殖龙头企业是扩大肉牛群体规模的有效途径。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在项目落实、土地审批、环境评价、用水用电、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解决,为养殖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而做大肉牛产业群体规模。

3.2 扩充基础母牛群体,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要想实现现代肉牛全产业链的提升,基础母牛群体和良种繁育是关键。以良种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基础母牛新类群选育,扩大优秀种质资源的规模,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新型良种繁育体系,促进肉牛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打响“金张掖”肉牛品牌。

3.3 强化科技服务支撑,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是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依托国家肉牛牦牛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开展以良种、良料、良法、良舍、良医“五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服务,为肉牛产业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养殖能手,提升肉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水平。同时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保障肉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4 做强终端产品品牌,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以创建品牌产品为切入点,加强牛肉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的牛肉分级标准体系,引进先进精深加工生产设备和配套技术,提升产业链的技术创新能力,探索研发新产品,加快终端产品由单一的屠宰分割向多元化、精品化产品转变,打造一系列品牌认可度高的“拳头”产品走向消费者餐桌,进而提升产业链终端产品的附加值。

3.5 引进知名加工企业,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在大力培植本地品牌的同时,政府、企业或个体可通过政策招商、项目招商、技术招商、资源招商等形式,积极引进像双汇、雨润、皓月这样的知名肉品加工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利用其技术、品牌和销售优势,充分挖掘本地肉牛及其副产品的商业价值,就近加工生产,既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又可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经济效益。

3.6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利用好中央、省市肉牛产业相关的项目资金,加强对肉牛产业良种繁育、饲草加工利用、养殖场建设、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扶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行政职能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养殖企业(户)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保障肉牛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甘州区母牛肉牛
张掖市甘州区奶业肉牛产业联盟成立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肉牛口炎咋防治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合理运用监测结果推动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