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作用探讨

2018-01-19 22:48刘艳邱兆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产钳产道胎头

刘艳 邱兆霞

目前关于阴道分娩助产方式较多, 合理助产方式的选择可保障母婴安全[1]。本研究探讨了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助产产妇100例, 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最小22岁, 最大36岁, 平均年龄(27.01±4.12)岁;分娩次数:初产妇34例, 经产妇1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 高中及大专14例, 本科及以上15例;孕周最短36周, 最长42周, 平均孕周(39.34±1.12)周;产程最短3 h, 最长17 h, 平均产程(7.12±3.30)h;新生儿体重最轻2510 g, 最重4520 g, 平均体重(3542±344)g。观察组年龄最小21岁, 最大36岁, 平均年龄(27.24±4.11)岁;分娩次数:初产妇35例, 经产妇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 高中及大专 14例, 本科及以上 14例;孕周最短37周, 最长 42周, 平均孕周(39.31±0.90)周;产程最短3 h,最长17 h, 平均产程(7.11±3.30)h;新生儿体重最轻2510 g,最重4521 g, 平均体重(3545±345)g。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胎头吸引助产方式进行助产, 抽出300 ml空气, 形成负压, 牵引2 min。观察组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方式助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 入刀位侧斜切会阴, 术者左手握左叶, 钳径和地面垂直90°, 凹面面向会阴, 从阴道后壁插入, 减轻产道损伤。右手进行牵引, 向骨盆左侧迁移,钳径平行地面, 助手将钳柄扶住。右手则将右叶产钳置盆腔右侧, 将产钳扣合, 宫缩时水平向外牵拉, 会阴部膨隆时候逐渐向上牵拉, 胎头着冠之后先取右叶再左叶, 娩出胎头后按自然分娩过程完成分娩[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软产道损伤、大出血发生情况;新生儿和产妇死亡情况;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软产道损伤、大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软产道损伤4例(8.0%), 大出血2例(4.0%);对照组软产道损伤3例(6.0%), 大出血2例(4.0%);两组产妇软产道损伤、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和产妇死亡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新生儿和产妇死亡,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 无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发生;而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分别为6例、4例和5例;观察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关于阴道助产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 其中, 低位产钳助产可减少新生儿面部和头部损伤, 降低新生儿窒息、头皮血肿等的发生率, 减轻对新生儿的损害[3,4]。而胎头吸引助产方式容易损伤新生儿头部而影响新生儿预后, 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低位产钳助产的应用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经产钳牵拉胎头, 有助于胎头娩出, 但需注意掌握其手术指征, 其一般适合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等妊娠合并疾病,产妇无法用力的情况, 也适合头盆不称、胎儿头部内旋转受限、有近期腹部开刀手术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适合胎儿窘迫、子宫收缩不全等情况[5,6]。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胎头吸引助产方式进行助产;观察组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方式进行助产。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软产道损伤4例(8.0%), 大出血2例(4.0%);对照组软产道损伤3例(6.0%), 大出血2例(4.0%);两组产妇软产道损伤、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新生儿和产妇死亡,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 无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发生;而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分别为6例、4例和5例;观察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冬华[7]的研究显示, 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产妇并发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相似, 而低位产钳助产可更显著减少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的发生。姚明娟[8]的研究显示, 胎头吸引与低位产钳术的临床比较中, 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大出血和严重的软产道损伤方面、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未见明显差异;但在新生儿产后不良症状方面, 采用低位产钳术有明显优势, 具体表现在低位产钳术的应用降低了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的发生率, 作者的研究和上述相关研究相似, 可见, 低位产钳术对新生儿头部的伤害更小。

综上所述, 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相似, 均不会引起产妇严重并发症, 但低位产钳助产可明显减少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和头颅血肿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1] 王青青, 白小艺, 侯红瑛, 等.Kiwi Omni 胎头吸引器在阴道助产分娩中的应用.新医学, 2016, 47(9):600-603.

[2] 刘芳.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在阴道助产中的比较研究.医学信息, 2016, 29(1):118-119.

[3] 李玲, 孟召然, 崔金晖, 等.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 38(3):401-405.

[4] 李明芳.阴道助产中应用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助产术的比较.饮食保健, 2017, 4(5):26-27.

[5]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阴道手术助产指南(2016).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6, 51(8):565-567.

[6] 蔡金美.探析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疗效.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 4(1):95, 97.

[7] 王冬华.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1):195-196.

[8] 姚明娟.胎头吸引与低位产钳术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刊,2016, 43(23):101-103.

猜你喜欢
产钳产道胎头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牛产道疾病治疗刍议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Kielland 产钳“改良牵引法”在持续性枕横位低位产钳助产术中的应用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漫话产钳发展史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