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

2018-01-19 20:42王杰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小学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作为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道德情感这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国很多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并不理想,教学关注点主要在学生的成绩上,而忽视了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的结果就可能导致学生最终成长为分数高但是道德素质低的人。这样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情况。本文主要对这一课程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道德情感;培养

一、 前言

我们都知道,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直接体现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德育作为一个被全社会所重视的课题,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直被社会公众注意监督着。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的同时,也是教育者真正的使命。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把情感与道德结合在一起进行,在这一方面有许多研究比较突出的专家,这些人的观点比较独特,下面我们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問题及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进行研究。

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太死板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多样化。教师不仅是单纯的说教,还可以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教学。但是许多教师不能联系到实际,且不重视课程的生动性,他们往往是照本宣科,把教学当成任务,匆匆结束。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其效果这和让学生自学的效果基本相当。这种教学方法下,即使学生会认真听讲,如此单板无趣、“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下,真正可以接受的又有多少。学生只能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强硬地去记忆,记不了多少,大脑就疲乏了,即使能够记住也只是短期的记忆。设想下,学生主动记忆的话,是不是可以记得更多更牢靠。

道德教育是如此,别的教育亦是如此,如果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记忆,那么学生的学习情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积极,不但知识掌握不了多少,而且容易对学习有抵触心理。

(二) 教学方法太过理论性

这门课可以总结为两个部分,社会部分与品德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来了解社会,把这么课程当做敲门砖,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做铺垫,所以,这么课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这么课程和社会的关系也是密切、不可分离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如果只是教授条化的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使道德与实际相脱离,势必使道德不能真正地融入学生的内心,何谈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

(三) 课堂上缺乏有效互动

道德感主要和内心有关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感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对学生的内心情感先进行解读,了解学生的心里想法,读懂学生心理。如果教师不换位思考,不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就更无从知晓学生学习的情况,就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针对于道德培养的对策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道德情感的养成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地位,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对个人的影响,对社会秩序也会产生联动的效益。此种说法没有夸张事实,如果一个人的道德方面有所缺失,他的心智就会收到一定的影响,在道德问题方面会做出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的行为。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目前教育开展的必要目标之一。

(一) 打造复合型的课堂

这一点在之前的内容中已经有提到过,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多数都是采取直接宣读课本开展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模糊教育,在教育的效果方面甚至不如学生的自学效果。除此以外,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导,一味强调仁义礼智信,学生必然会觉得教学课堂中的内容枯燥乏味,甚至会对其产生一系列的抵制情绪。在小学中学习的同学,年龄普遍是比较小的,心智还没有得到较为完全的发育,单凭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及理解的程度较难将这些知识点完全掌握,针对这些出现的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较多的案例来对其进行管理与教导,从而做出了解,进行合理的指导。比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当播放一系列的小品,如“扶不扶”这些可以较好地体现道德修养的节目,目前很多的喜剧演员对于这样的小品是有着比较好的演绎的,在观看的时候同学们一方面可以提升娱乐性,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内容了。老师要趁着这个时机,帮助学生对相关的道德内容进行分析,还可以进行相关提问,例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进行解决等,是扶还是不扶,如果学生选择了“扶”作为答案,此时教师就可以趁势设计一些难题对这个选择进行干扰。

(二) 添加课堂互动的环节

道德情感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教师徐亚充分掌握好学生的内心的想法,从而做出了解,进行合理的指导。因此,教师如果在此方面想要有所突破,就需要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可以用提问或者私下里交流的方法对每个学生的想法进行了解,当学生出现了一些思想上的偏差时,要及时对其进行纠正指导。以前面说的小品为例子,教师在播放小品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就是最好的了解时间,老师可以有指导性地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之上继续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此种方式对其进行锻炼,对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助于后期学生思想道德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三) 可以开展生动有趣的像外活动

要想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行有效培养,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还要补充一些其他内容,例如可以举行一些教学的活动,教师可以去搜索一些好的活动方案,很多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帮助很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教学活动中,参加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学生可以进行角色的扮演,比如可以分成很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几个人,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还要做出针对性的总结,让学生们都知道,道德在生活中对我们的意义重大,十分的重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四、 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指导,探索能够有效提高这门课程课堂实效的措施,正确的把握这一课程的性质,不断完善教师的进修培训体系,对学生和老师都加强监督,促进教师这一学科的成长和相关学习途径,丰富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成福.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当议[J].华夏教师,2104,(09).

作者简介:

王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小关乡大寺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小学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