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等一朵花开

2018-01-19 13:47李彩蓉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包容等待尊重

摘要:斑马为非洲特产,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比斑马的皮毛更与众不同。斑马周身的条纹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有任何两头完全相同。生活里也总有一些少年的成长像斑马一样。他们注定要经历更多的挫折和体验,注定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他们的成长注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追求做一个特别的自己。当我们教育者遇到了一匹与众不同的斑马,如何去悦纳、陪伴、鼓励和激发他们内心的力量,让他们找到真实而勇敢的自己,接纳自己,活出自己的光彩,是我一直尝试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尊重;包容;等待

背景思考:

到了小学高段,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叛逆”孩子,关于这些孩子的转化是学校教育中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些“叛逆”的孩子从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各方面问题比较多。这些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或者学校分管的领导,往往会被称为“消防员”,到处“救火”。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把握节奏,施之以恰当的教育智慧和方法,还是可以让一部分孩子放下成见,正向成长的。

教育案例:

小程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正是六年级开始追求小叛逆的年纪。他的班主任陈老师告诉我:昨天体育课上,在老师背向示范动作时他用石头扔老师,被发现后不仅拒不认错,面对老师批评还当场发飙:“你谁啊?我不要你教!你这个没娘教的神经病!”不仅仅如此,今天,面对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仍不肯认错,非坚持是老师冤枉他错在先!要命的是,他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班上的几个熊孩子。有人马上学起了他的拽样,不服老师的管。无奈之下,班主任要求学生回家反思,可他竟也当面拒绝。班主任担心激起孩子太多的负面情绪,但又想要有教育全体学生的效果。

我想:这样的孩子会课上捣乱,会跟老师当场发飙的背后,是一颗渴望引起别人关注,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学认同的心。但他们同时也往往自控和自觉能力较差,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去看见、去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许就是教育转化的契机。无论如何,先见见孩子,跟他聊聊。

刚好进来了一个工作电话,边接电话边用目光迎来了传说中的熊孩子,出乎我意料的是,由班主任和家长陪着进来的是个瘦小的男生,红着眼圈,一米五上下的样子,单薄的衣裳,感觉有些紧张。有了前面的思考,我连忙起身关上刚打开的窗,挂了电话,表示想和孩子单独聊。我想,一个在寒风中瑟缩的孩子,温暖是打开他心门的唯一密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我要做得不露声色。

关上门,只剩下我和学生,我先笑了,

“哎呀,对不起,刚才没有时间和你的班主任老师、爸爸谈话,都还不知道你的名字,你叫什么?”

“愿意写给我看看吗?”

当小程告诉我他的名字时,我又顺提了个要求,借口写名字把他叫到我身边。“冷吗?”近距离感到他确实在瑟瑟发抖,我又征询说,“那老师把取暖器给你打开?”“来,靠近这里,暖和些。”我微笑着邀请他取暖。不知从何着手,但我似乎感觉到一只刺猬正慢慢放下他张开的芒刺。

“小程,老师看你蛮机灵的,刚才匆忙,也不知道陈老师为什么把你带到我办公室来,你愿意自己告诉我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他不知我有“诈”,平静地叙述了体育课的经过,而且明确表达他是骂了体育老师神经病,他确实有错。但如果不是体育老师冤枉他在先,就不会有后面的事了。他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昨天与体育老师的激烈冲突。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尊重他,保护他的自尊心也许就是他转变的开始,我没必要揭穿他。

这时,孩子的父亲也来到办公室。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小程父母离异,他是跟母亲生活的。我想,一个没有跟爸爸一起生活的男孩子的内心一定是渴望父爱,渴望父亲的关注的。如果这样,为何不多一份助力呢?我又一次征询他的意见:“能否邀请爸爸一起谈话?”果然,他表示可以。

我主动跟家长肯定了孩子蛮男子汉的,而且有反思能力,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据他刚才跟我讲述,好像也是小事嘛”(我对孩子父亲眨了眨眼睛,故意轻描淡写),“我相信他完全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智慧,具体的解决方法根本不需要我指导。”我回头面对小程,“有一点想告诉你,有冲突发生不要害怕,也许是好事,他刚好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把这个事情处理好了,就是你成长的机会!所以,我首先祝贺你来到了一个可以成长的路口,就看你自己怎么处理了。我只是稍微提醒一下你,在你描述的冲突里,你觉得你要解决的是谁的问题?”

小程愣住了,完全预料不到的样子,沉默着,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决定推他一把。

“这样吧,我说个意见给你参考,爸爸也来听听,老师说的有没有道理。觉得有道理,就供你参考。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意见,咱们再探讨,好吗?”父子同时点头同意。

“其实,包括你今后长长的一生,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冲突,类似的事情。小程,我很欣赏你,有勇气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始终要记住:在所有的矛盾或者问题里,我们唯一能解决的只有自己!只有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很好地解决冲突。这是我从我的生活中习得的重要经验,不知你们能认同我的说法吗?”

“对的,老师说得很好,你要听起来!”爸爸急忙表态。

小程也点头,表示认可。

“既然你认同我的意见,那你觉得在你的事件中,你能解决的是谁的问题?”

“是我自己的问题!老师,我知道了,我首先不该对体育老师做那样影响上课的行为,我要向老师道歉。”小程一脸的诚恳,真是一点就通。

“真是个有担当的男子汉!要为自己所有不礼貌的行为向体育老师诚恳道歉,我相信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体育老师。同时,对班主任、班上的同学,你都要做出你该有的态度。”

我简单交代了他,给他联系了体育老师,父子俩就找体育老师去了。

不一会儿,我就见到了神情明显放松下来的父子,此时的小程已一脸阳光,声音不觉也高了:“我已向体育老师道歉,老师原谅我了,而且体育老师也向我道歉了。”endprint

“是吗?当你的态度变了,你是否发现别人也变了?”我微笑着补充说,“对了,我想起来,早上田校长告诉我要处理一下六年级一个男生的事件,估计就是你的事了。田校长都知道了,那这事闹得有点大了,同学们都看到你不礼貌的行为了,后续问题怎么处理,你去和班主任商量下,可以吗?”

“好的!”父子同时连连点头……

这以后,与小程每次偶遇,他都大声向我问候,那种积极阳光的姿态,让我很是欣慰。

反思自己这次的教育行为,有如下几点收获:

1. 尊重孩子,肯定孩子。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明是非的。小程之所以不肯认错,无非两个原因:第一,他确实觉得主要的错不在自己。第二,也许这就是他从以往生活中习得的态度。特别是他父母离异,不排除可能有负面情绪的累积。有时候,我们教育者不要太执著于事情的对错,学生的成长才是最主要的。我们不仅仅可以对受教者实施教育,教育者的言行,更可以是一次良性示范。谈话一开始,我就佯装不知情去关窗户,借口写名字让他靠近我,感觉他的衣衫单薄为他开取暖器,一系列的举动让他一步步放下戒备与对抗。面对他对体育老师的指责,我跟他打太极,夸他机灵,在他父亲面前肯定他有反思自己不足的智慧。我下意识觉得,这些肯定和支持对激发孩子的自我责任意识、反思意识,激发孩子认错的勇气和行为是有积极意义的。

2. 用爱去包容“叛逆”,与孩子进行心灵交流。事后,我跟体育老师交流过我的疑惑:“小程来找您道歉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轻松就放他过关了?”高大的体育老师说:“昨天他骂得很凶的,我怕了他了。老实说,觉得自己当时也可能太较真了。”体育老师的坦诚和真挚让我感动。同时,也更加让我明确: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他自己的体验中成长的!特别是男孩子,他想挑战老师的权威,建立自己的权威,這是他对世界和自我的探索,并没有错。作为老师,我们在教给学生规则的同时要更宽容和珍惜男孩子的这种试探和体验,也要更加注意自身言行的良好示范。

3. 教育孩子要学会等待。表扬与批评、打压与鼓励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个手段必须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老师需要给这些“叛逆”的聪明孩子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转化、自我成长的机会。从教育的角度看,可以说,犯错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吴秀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0,(09).

[2]郑硕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李彩蓉,浙江省永康市,浙江省永康市解放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包容等待尊重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