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检验前、中、后期与临床沟通的方法及意义

2018-01-20 10:34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病史医师医护人员

杨 柳

(吉林市妇产医院检验科,吉林 吉林 132000)

检验医学作为新兴学科,更多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依赖于检验结论。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向的参考价值越来越高。因此,检验医师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4]。

1 检验前对样本种类、质量、容器、转运时间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

检验前,是指以临床医师开出检验医嘱起,到采集样本运送到实验室检验程序启动为止。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含患者)不能按检验科室要求保质保量地提供检验标准。这时就需要检验科室与临床医护人员当面或书面沟通和指导。主要做好5个方面沟通。

1.1 检验项目明确性沟通:检验科室应向临床医师提供各项可使用的检验项目和检测时间及其临床意义,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检验项目。临床医师也要通过一定方式向检验科室了解各项检验相关项目信息。检验科应该虚心征求临床医生和护理部的意见,同时还要互相沟通,也取得相关人员对检验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1.2 检验样本采集质量要求的沟通:检验室常常对患者提供的检验样本满足不了检验要求不满意。这就需要检验室在检验前与医护人员、患者沟通说清具体要求和标准,从而保证临床能为检验室提供保质保量可检验的样本。用于输血的静脉血一定要避免静脉输液的血管。对于末梢血的采集,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肢体不能有冻伤或烫伤保持皮肤的完整性。皮肤有淤青的血管也要避免采血。护士也要提醒患者,抽血前的晚上应睡眠充足,早晨不宜做剧烈运动。空腹时胃部不适可少喝些白开水,切不可引用牛奶。采集激素类项目的时候尽量采血前保持情绪平稳,早晨可适当提前到医院,使自己身心调整到平稳状态。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检验样本获取时段要求的沟通:在检验前,应向医护人员或患者提出明确的样本采集时间段要求,避免提前或错后的采集情况的发生。①大部分血液生化检验的项目,例如肝肾功能、蛋白质、脂类,电解质钾钠等离子项目的检验,要求早上空腹或禁食6 h以上,血糖,血沉,血液粘滞度等检验项目由于易受饮食影响,所以一定要空腹抽血。②血脂分析中,由于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采血前两周保持平时饮食习惯。近期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禁食12 h以上。取血前24 h禁饮酒,不做剧烈运动。③查血液的有形成分如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则不需要禁食。④采集糖耐量实验的标本,一定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段喝糖水采血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4 原始样本种类的沟通:检验室要求采集的原始样本,临床采集时要严格采集过程保证样本的原始性。随时保持与检验室进行当面或参与性沟通。

1.5 装标本的容器及送达时间要求的沟通:工作中,检验人员有时遇到装检验样本容器质量有问题导致检验不能做。还有发生送检不及时,无法进行检验。一定要做好标本的保存。有一些标本要求时间内要及时检验的,例如尿液标本要求1 h内完成检验,如果送检延时,这些都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所以做好事前沟通十分重要。

检验前,检验室与临床医护人员做好上述各项沟通,可大大减少各类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提高工作质量。

2 检验中对患者病史、治疗信息、检验方法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

临床检验医师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参考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症状、体征及治疗情况。特别要了解患者用药史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些药物如果影响检验结果,就要重新采集标本,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标本的异常也要及时的和临床联系。患者的既往病史有时也会影响检验结果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做血型检验时,对检验结果有影响,血型中就会有亚型的出现干扰血型结果的正确判断。对于一些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一定要和临床做好沟通。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情况的发生。

这些都需要在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过程中,获得准确信息。沟通过程中,还要沟通患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饮食状态等。检验师应通过申请检验单上及时获取患者病史、体症和相关诊疗信息。结合临床情况,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是沟通患者病史、症状、体症及相关治疗的信息。检验师需要结合参考患者基本病史、临床症状,治疗用药等结果进行审核。之后与临床医师对疑点与可能及时相互沟通。必要时查阅病历询问病史。从而提供检验结果正确性,治疗的针对性。

3 检验后,各项评审、结果发布、样本有效性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检验后阶段是指系统评审,报告结果,检验样本有效性,也是检验结果使用阶段。检验后阶段要做好4种信息的处理:

3.1 对检验周期信息的处理:检验周期是指从接收样本到检验结果送达临床医护人员手中所需时间。为了使临床及时使用检验结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检验室应及时把经过检验后得到的正确结果的信息,提供给临床,便于临床使用。

3.2 检验后得出可疑结果信息的处理:临床经常遇到检验结果与临床实际不符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检验室与临床医师沟通,共同研判。检验师应重视临床反馈意见,对检验结果进行反复核查。排除客观和主观因素对该检验结果的影响,直到查出原因并得出正确结论。

3.3 对检验正常结果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信息的处理:所谓的正常检验结果参考范围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或用于健康评估的参考标准。这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可以说正常是相对的。检验医师应在检验结果报告中,清楚告知临床医护人员,各项检验指标上线下线参考范围,检验医师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但要求是规范准确。

3.4 对检验项目需要的信息处理: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更多的检验项目被应用于临床,许多新的检验项目对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检验医师为临床提供本院开展新检验项目的沟通,便于新技术开展应用。

总之检验医师与临床医护人员在检验全过程的沟通如何,决定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只有把检验的结果与临床相互科学认证和有效交流,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因此,坚持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准确的沟通,对提高检验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病史医师医护人员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中国医师节》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