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及预防其复发的临床效果

2018-01-21 13:27王希娟唐新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羊膜

王希娟 唐新蕾

翼状胬肉切除术往往不能有效根治翼状胬肉, 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其原因与手术创伤对病情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有关, 手术创伤可加快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进而导致翼状胬肉复发。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39例翼状胬肉患者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治疗, 探讨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的具体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翼状胬肉患者, 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观察组患者男19例, 女20例;年龄最小51.5岁,最大74.8岁, 平均年龄(63.5±5.3)岁。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9例;年龄最小55.4岁, 最大74.5岁, 平均年龄(63.6±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C(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3020786)联合羊膜移植治疗, 首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 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将浸有丝裂霉素C的手术棉片置于巩膜面上伤后取下冲洗结膜囊, 将球结膜与羊膜材料固定后缝合。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利用数码裂隙灯前段照相记录, 利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评估眼底血液循环变化情况, 利用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羊膜植片粘连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术后患者早期球结膜出血以及水肿较为明显, 术后10~11 d拆线后球结膜、水肿逐渐消失有7例, 2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羊膜下出血, 针对其采取相关措施, 包括冲洗羊膜下积血以及患眼加压包扎48 h, 观察羊膜植片与巩膜贴紧后的状态, 无继续发生出血。术后30 d 78例患者球结膜充血以及水肿消失, 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均良好的覆盖了创面以及羊膜。

2.2 复发情况 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56%(1/3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7/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多发生于农村、农民、野外工作者, 病情严重可遮盖瞳孔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目前关于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尚未有前瞻性研究具体表明, 可能与紫外线、灰尘以及干燥等刺激引起的炎症病变[1,2]。翼状胬肉若单纯进行手术切除, 其角膜上皮基质层以及角膜缘干细胞等均会受到严重损伤, 使得术后角膜上皮恢复缓慢, 并且在角膜缘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加之手术刺激会使角膜缘上皮以及成纤维细胞增伤, 进而为翼状胬肉复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给予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治疗, 临床中通过借助羊膜抑制纤维细胞表达以及纤维细胞分化等作用减少手术、术后角膜、巩膜暴露的刺激。丝裂霉素C可在增殖各期以及静止期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产生抑制作用, 并且可以选择性的抑制DNA合成, 有利于发挥烷化作用, 并且丝裂霉素C对革兰阳性菌造成的感染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可对多种动物以及人体肿瘤的细胞活性产生抑制,有较广的抗瘤菌谱, 并且对G1晚期与S期早期的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尤强, 可控制纤维细胞的增殖以及阻断新生血管的生成, 且本次研究中丝裂霉素C的介入未增加羊膜移植的排斥反应, 术后复发率也未受影响, 通过术后观察, 球结膜也无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说明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利于患者康复, 可充分丝裂霉素C、羊膜移植发挥抗增殖、抗代谢的作用, 进而遏制翼状胬肉的生长[3-5]。有研究表明, 丝裂霉素C是一种作用于S期细胞的抑抑制。其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G1期向S期过渡, 发挥对细胞增殖进程良好的阻断作用。临床研究表明, 丝裂霉素C有良好的膜穿透性, 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可体现在其具有抑制病原菌细胞、清除微生物感染细胞以及外源抗原等方面, 并且与脱氧胞苷激活酶的亲和力较强, 可通过长时间滞留细胞发挥中断DNA作用。有研究表明, 其达到杀菌抗感染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增殖细胞DNA, 需要通过影响病原菌的DNA发挥诱导病原菌凋亡的作用。其抑制DNA增殖作用以及抑制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繁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有诸多良好的抗感染生物学效应, 也有研究表明丝裂霉素C可通过形成胞苷类似与DNA嵌合稳定性增强, 进而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修复眼结膜、角膜缺损区的创面, 既可发挥丝裂霉素C的杀菌作用, 可也为羊膜提供一个理想的基底膜, 使结膜、角膜缺损迅速上皮化及手术创口愈合。并且有研究表明, 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可凭借丰富的溶酶体、转移因子、7S免疫球蛋白等减少术后感染率[6-10]。

综上所述, 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可减少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羊膜
人羊膜修复肌腱损伤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诊断羊膜带综合征2例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